林建棣
(特種作戰學院軍事體育理論教研室,廣東廣州 510500)
特戰青年軍官聯訓的身心適應研究
林建棣
(特種作戰學院軍事體育理論教研室,廣東廣州 510500)
特戰學院專項課題組運用運動人體科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對我軍首次開展的特種作戰青年軍官聯合培訓的全程進行了監測和調控。作為研究主報告,著重揭示不同階段訓練的負荷效應與隊員的身體適應;提出聯合培訓這一新模式應注重加強的若干建議。
特種作戰;青年軍官;聯合培訓;身心適應
全軍首期特種作戰青年軍官聯合培訓是我軍首次開展的特種作戰指揮人才聯合培訓模式。為了客觀反映聯合培訓過程中參訓隊員的身心適應,科學監控不同訓練階段、不同訓練科目的訓練效果,為聯合培訓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提供依據,也為今后特戰教學訓練的科學實施積累資料和經驗,根據學院首長和訓練部機關的安排成立了專項課題組,運用運動人體科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對聯訓班隊員開展訓練的全程監控。
以隊員入學體能考核成績為依據,兼顧軍種與單位的均衡,隨機抽取體能素質相對強、中、弱的20名學員為監測對象,采用定期監測與隨課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身心適應的訓練監控和訓練課負荷的測評。通過生理生化指標、心理指標、訓練傷病調查等內容的監測與評價,掌握訓練的負荷效應及隊員的身心適應情況。
在歷時10個月、222個訓練日的訓練過程中,課題組共進行了15次定期靜態監測 (包括3次跟蹤監測和6次隨課監測)。揭示了晨脈、體重、肺活量、血紅蛋白、尿八項等指標的變化狀況;分析了不同訓練階段的訓練傷病發生狀況與受傷原因;開展了人格特質、認知、情緒、情感體驗及主觀體力感覺 (RPE)等測試;指出了不同訓練科目和不同訓練階段的負荷特征及身心反應特點。
一是揭示了聯合培訓全程的身心適應狀況。在五個階段的訓練過程中,隊員的生理機能變化與訓練負荷有著密切的關系。
第一階段為聯合培訓的體能強化階段,晨脈表現為先上升、后下降,然后逐步保持平穩的變化趨勢。晨脈是指受測者早晨醒來之后起床之前的脈搏,是一天當中清醒狀態下的最低安靜值。晨脈可以反映前一天訓練的恢復情況,長期監測晨脈也能反映訓練者在一段時間內的身體機能情況。晨脈上升表現出隊員集訓之初對訓練負荷的疲勞反應;經過訓練適應,晨脈逐漸下降并趨于穩定,表現出隊員對訓練負荷的逐漸適應,并且反映了整體身體機能較佳。在整個訓練過程中,第三階段出現了第二次晨脈峰值,揭示了海訓的訓練負荷有所提升,隨后又趨于平穩 (見圖1)。
體重表現為先下降、后上升,然后逐步保持平穩,并在第三、四階段有明顯的上升趨勢 (見圖2)。體重的變化反應了訓練者合成代謝與分解代謝的動態平衡關系,也是營養狀況與訓練適應的反映指標。訓練初期體重下降,表明隊員在訓練負荷增加后,身體的分解代謝大于合成代謝;隨著身體對訓練負荷的適應,合成代謝逐漸大于分解代謝,體重逐步上升并趨于穩定。

圖1 聯合培訓各階段的晨脈變化

圖2 聯合培訓各階段的體重變化
血紅蛋白表現為初期上升、中期下降和后期上升的趨勢。血紅蛋白是紅細胞內的攜氧物質,既能反映機體的營養狀況,也能反映負荷量和強度的變化,是參訓者身體機能狀態的評價指標之一。初次測試中有6人血紅蛋白低于120 g/L的正常水平,經過測試結果的反饋與課題組的建議,學院改變了隊員的就餐模式,加強了飲食營養保障,隊員的營養狀況得到了改善;第二次測試中僅有1人低于標準值,血紅蛋白平均值由138.8±21.73 g/L提高到了150.3±11.33 g/L,凸顯了訓練監測的科學性與時效性。此后血紅蛋白均值呈上升趨勢,表明隊員的身體機能狀態良好,對訓練負荷產生適應。中期血紅蛋白均值下降,這與訓練強度的增加相關。通過相應的調整,第四階段后期明顯上升,在第五階段達到峰值 (見圖3)。
肺活量保持逐步上升的趨勢,表明學員的呼吸系統機能良好,也是有氧耐力訓練的身體適應表現(見圖4)。

圖3 聯合培訓各階段的血紅蛋白變化

圖4 聯合培訓各階段的肺活量變化
自第二階段起,隊員先后進行反恐訓練和海訓、傘訓,技、戰術層面的訓練內容增多,體能訓練相對減少,第一階段體能強化訓練獲得的身體適應效應出現減弱,因此整體表現出晨脈和體重的緩慢上升,肺活量和血紅蛋白的緩慢下降趨勢。體重在第四階段出現下降,這與傘訓期間的訓練特征相吻合:傘訓期間由于地面技術訓練、疊傘、跳傘登機準備等科目耗時長,再加上氣候炎熱,隊員體力消耗大,導致體重下降。第五階段,隊員返回學院進行最后的綜合演習和匯報演示,體能訓練相應增加,因此肺活量的上升反應較為明顯,此階段時間較短,晨脈、體重指標的前期變化趨勢改變不明顯,而血紅蛋白呈上升趨勢,表明隊員的身體機能狀態良好。
尿蛋白是評定身體機能狀態的常用指標之一,運動性尿蛋白一般可持續24 h,如果蛋白含量增多,且長時間未恢復,說明運動量過大,身體機能下降。運動性尿蛋白受訓練項目、訓練負荷、身體狀況等影響較大,次日晨的尿蛋白反映前一日訓練量的大小和訓練者的身體適應情況。本研究在第一階段對尿蛋白采取了重點課隨堂監測和定期監測的方法,共進行了11次測試,第二到第五階段每個階段只監測1次。針對尿蛋白陽性的例數和個體,課題組向組訓人員提出訓練調整建議。通過適時的調控,在第一階段后期盡管各訓練科目考核頻繁,但尿蛋白陽性例數明顯下降 (見圖5)

圖5 第一階段尿蛋白檢測例數
以上表明,本課題的研究,既客觀揭示了聯合培訓不同階段的身體適應特點,也為訓練過程提供了適時調控的依據,確保了本次聯合培訓的科學實施。
二是分析了不同科目的訓練特征和身體反應。課題組先后對通過400 m障礙、1 km扛圓木跑、10 km負重跑等聯合培訓中的體能重點科目,進行了訓練前后的生理生化指標檢測,分析了各項目的負荷特征和隊員的身體機能反應,為今后的教學訓練積累了資料,也可為訓練計劃制定提供參考。
三是研究了心理適應狀況。本研究通過焦慮狀態和抑郁狀態兩個量表的測試,以及皮膚空間閾、RPE、疲勞自覺、心理能量耗竭水平等四個指標的監測,在訓練的各階段分別對隊員的訓練情緒和心理疲勞進行監測與評價,揭示了隊員的心理適應變化。
四是進行了訓練傷病調查。本研究通過詢問調查法,結合臨床診斷記錄,對全體參訓隊員的訓練傷病情況共進行了6次調查。從訓練傷的部位、性質,分析各階段訓練傷的特征和主要致傷因素,為訓練傷的預防提供科學依據。
上述三個方面的研究結果,在本專欄中將分別加以介紹。
特戰隊員只有進行高質量的身心素質訓練,才能勝任所承擔的特種作戰任務。這就要求在進行特種作戰的基礎訓練時,應當在掌握訓練原則和方法的前提下,科學地測定最佳訓練狀態,以獲得訓練的最佳效果,避免過度訓練造成的身心疲勞,減少訓練傷病的發生。本次聯合培訓,大部分隊員經受住了高強度負荷訓練的嚴峻挑戰和考驗,訓練效果是十分明顯的。但在訓練過程中,通過跟蹤監測研究,也發現訓練過程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如果能處理好,訓練將更具有科學性,更能有效地提高訓練效果。
一是單一模式與多元模式的問題。訓練的單一模式容易使隊員產生疲勞感,加深心理疲勞的影響。因此,在基礎訓練的組訓過程中,要經常變換組訓模式,采用多種訓練方法手段 (如游戲法、比賽法等),一方面可大大提高訓練效果,另一方面可以調節訓練的氛圍,調動隊員的訓練積極性。
二是集體訓練與分類指導的問題。集體訓練是基礎訓練的主要形式,但由于隊員存在明顯的個體差異,因此,在訓練中應考慮分類訓練或分組訓練的模式,將不同水平的隊員分班組或分隊,根據不同的體能或心理狀態安排訓練負荷量,這樣可以避免訓練量“吃不飽”或“吃不了”的現象。
三是共性與個性的問題。訓練過程是共性與個性共存的過程,在訓練中,組訓者在照顧共性的前提下,適當考慮個性化的要求,為一些能力比較出色的隊員設計個性化的訓練方案,一方面使他們脫穎而出,獨樹一幟,成為全隊訓練的榜樣,另一方面也可激勵其他隊員,產生帶頭作用。
四是結果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相結合。在組訓者對隊員的訓練效果評價中,要將結果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結合起來,這樣才能獲得客觀公正的評價。同時,兩種評價模式相結合可以幫助教員更好地掌握每一個隊員的訓練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在制定訓練計劃時針對性更強。
五是整體推進與個別淘汰的問題。在訓練過程中,隨著訓練負荷的不斷加大,既要考慮整個訓練過程的整體推進,也要考慮訓練負荷不斷增大后個別隊員的承受能力,以避免惡性訓練傷病的發生,組訓者應該隨時監測隊員的訓練情況,對于實在不能承受大強度訓練的隊員要采取淘汰的措施。
六是營養調控與醫務監督的問題。第一階段的基礎訓練是為后續的訓練奠定基礎,因此訓練的艱苦性是必然的,為了保證訓練的效果和隊員的身心健康,應注意開展訓練過程的營養監測和醫務監督,指導隊員的合理膳食和訓練傷病的自我預防。
總體而言,為提高特種作戰青年軍官聯合培訓的質量效果,學院以課題研究方式開展了訓練的身心適應研究,是一次有益的嘗試,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不僅有效地提高了本培訓班教學訓練的科學性和實效性,也為特種作戰教學訓練的科學實施探索了方法、積累了經驗,走出了新的路子,對今后特種作戰的教學訓練將提供有益的啟示。
Research on the Psychological and Physical Adaption Monitoring of the Young Special Operations Officers in the Joint Professional Training
LIN Jian-di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fice of Military Sport Theory of Special Operations Academy,Guangzhou 510500,China)
This research uses the basic sports physiological theory and methods to supervise the whole process of special operations young officers in our army’s first joint training.As the main report,this paper aims to explode loading effects and the trainees’physiological adaption in different training phases,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joint training mode.
special operations;young officers;joint training;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adaption
G804.2
A
1671-1300(2014)02-0037-04
2014-03-15
林建棣 (1957-),男,福建莆田人,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軍事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