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前,郝萬朋,孫姝婧
(特種作戰學院a.軍事理論軍事教研室;b.院辦;c.研究生隊,廣東廣州 510500)
特戰青年軍官隊員1 km扛圓木跑的生理生化指標分析
王向前a,郝萬朋b,孫姝婧c
(特種作戰學院a.軍事理論軍事教研室;b.院辦;c.研究生隊,廣東廣州 510500)
為提高1 km扛圓木跑訓練的科學性,采用運動人體科學的研究方法,對部分聯訓學員訓練過程中的一些生理生化指標進行了監測。研究表明:1 km扛圓木跑是一項非常好的極限強度訓練方式,其高強度的無氧訓練不僅能提高學員的速度能力和速度儲備,而且也能提高學員的抗乳酸能力,對于提高其負重奔襲能力具有較高的價值和意義。
1 km扛圓木跑;生理變化;訓練;監測
以特戰青年軍官聯合培訓班的10名隊員為研究對象。采用 SY114 Lacate-Scoat血乳酸儀和URIT-180尿液分析儀分別測試研究對象1 km扛圓木跑考核前安靜狀態下和考核后3 min的血乳酸和尿蛋白,以及考核后12 h的尿蛋白,并采用Polar Team 2團隊心率表測定整個考核過程的即時心率。為減少存尿對下次測量的影響,讓受測隊員在考核前采集尿液并排空。
從表1看,1 km扛圓木跑的考核屬于大強度的運動負荷,尿蛋白檢出率高達80%;12 h后沒有檢出尿蛋白,表明身體狀態已經恢復,說明隊員的身體能夠承受本次考核的運動負荷,而且還有一定的潛力。

表1 考核前后尿蛋白變化情況
考核前隊員從住處步行約600 m前往測量點測量血乳酸,經詢問,部分隊員已經進行了輕微的準備活動。考核后的血乳酸測量在運動后即刻進行。
從運動后的血乳酸平均值和運動平均成績,可以看出1 km抗圓木跑屬于運動強度大、主要以糖酵解供能為主的運動形式 (表2)。
表2 隊員考核前后血乳酸值(mmol/L)(±s)

表2 隊員考核前后血乳酸值(mmol/L)(±s)
血乳酸 平均成績考核前考核后2.74 ±1.08 14.23 ±1.67略
一名優秀的特戰隊員不僅要有較高的速度素質,還必須具備良好的速度耐力水平,即較高的心肺系統的機能,在進行中距離負重奔襲中要擁有能承受后半程高濃度血乳酸的能力,即抗血乳酸能力。綜合理論與實踐分析,1 km扛圓木跑是一項非常好的極限強度訓練方式,其高強度的無氧訓練不僅能增強隊員的速度能力和速度儲備,還能提高隊員的抗乳酸能力,對于提高其負重奔襲能力具有較高的價值和意義。
2.3.1 晨脈
晨脈的變化可以間接反映心血管的功能狀況,晨脈升高是尚未完全恢復的重要跡象。
表3 隊員晨脈(次/m)(±s)

表3 隊員晨脈(次/m)(±s)
注:1)P <0.05。
當日晨脈 次日晨脈54.4 ±4.6 55.8 ±4.61)
對考核當日與次日晨脈均值進行配對樣本T檢驗,發現次日晨脈高于當日 (P<0.05)(見表3),說明1 km扛圓木跑的考核對隊員的身體機能產生了一定影響,該項目訓練后應加強恢復措施。
2.3.2 運動即時心率
從表4看出,1 km扛圓木跑測試對象中最高心率達189.7±10.0次/min,且全段的平均心率為180.0±11.0次/min。表明了該項目的運動強度是比較大的。
表4 隊員運動即時心率(次/min)(±S)

表4 隊員運動即時心率(次/min)(±S)
注:最大心率=220-年齡。
最大心率 最低心率 平均心率 最高心率192.3 ±2.1 131.3 ±17.4 180.0 ±11.0 189.7 ±10.0
2.3.3 運動中心率分布
從表5可以看出研究對象在90%最大心率以上區間運動的時間占總運動時間的83.6%±23.3%,而80%~89%最大心率范圍的運動時間占總運動時間的12.8%±21.1%,也說明1 km扛圓木跑的運動強度是比較大的。
表5 隊員最大心率百分比對應運動時間百分比(%)(±S)

表5 隊員最大心率百分比對應運動時間百分比(%)(±S)
60% ~69% 70% ~79% 80% ~89% ≥90%0.7 ±0.6 2.9 ±2.8 12.8 ±21.1 83.6 ±23.3
1 km扛圓木跑是一項高負荷訓練項目,其高強度的無氧訓練不僅能提高訓練者的速度能力和速度儲備,還可以提高機體的抗乳酸能力,對于提高負重奔襲能力具有較好的訓練價值。
同400 m障礙比較,運動后尿蛋白檢出率較低,血乳酸值較低,但運動中高強度心率區間比例較高。這主要是因為1 km扛圓木跑運動時間長于400 m障礙,運動中乳酸鹽可在少量的有氧代謝中消除。
從尿蛋白和心率的恢復上看,隊員的身體機能可以承受本次考核所帶來的運動負荷,而且還有一定的潛力。
尿蛋白、血乳酸和心率的監測結果,反映了本次考核的運動負荷較大,但是尿蛋白和血乳酸只能在課后監測而無法實時反映訓練的強度,而即時心率卻反映了訓練強度,建議在訓練中采用監測即時心率的方式來控制訓練的強度。
[1]林文弢,徐國琴,翁錫全.尿液蛋白質組學研究現狀及其在體育科學中的應用 [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0,30(6):72-76.
[2]馮煒權.運動生物化學原理[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5:348-369.
[3]鞏飛.對運動性疲勞恢復手段的研究 [J].四川體育科學,2004,23(9):33-44.
Analysis of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ndex of 1 km Carrying-logs Running
WANG Xiang-qiana,HAO Wan-pengb,SUN Shu-jingc
(Special Operations Academy,a.Teaching and Research Office of Military Sport Theory;b.College Office;c.The Postgraduate Department,Guangzhou 510500,China)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cience of 1 km carrying- logs running,and using sports human science research methods,the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ndex of some of the special operations team has been monitored.The results showed us that 1 km carrying - logs running is a very good way of ultimate strength training.Its high intensity anaerobic training not only improves players'ability and reserves,but also improves the team's ability to tolerate lactic acid,improving long - range strike and the load capability.
1 km carrying-logs running;training;index;monitor
G804.2
A
1671-1300(2014)02-0046-02
2014-02-14
王向前 (1975-),男,河南遂平人,講師。研究方向:運動人體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