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航 徐嘉敏
引進類節目并不鮮見,尤其是真人秀類型的節目在過去的一年里充斥電視屏幕。“這歌聲”、“那歌聲”,從年初的《我是歌手》,到收官不久的《中國好聲音》,再到2014新年前后熱播的《中國達人秀》,無一不是從國外引進節目的成功范例。2013年10月以來,一檔從韓國引進的親子節目《爸爸去哪兒》在湖南衛視播出,收視率節節攀升,并受到廣泛關注。這檔節目是如何在扎堆的引進類節目中“突出重圍”的?其成功無疑大有門道。而尋找版權引進和原創節目的一個合理平衡點,促進我國電視綜藝節目自身強大,是當下電視界面臨的一個重要的現實問題。
相比于其他國內的親子節目,如《飯沒了秀》、《好爸爸壞爸爸》,《爸爸去哪兒》采用的嘉賓是明星爸爸加上星二代寶寶,這種組合本身就是一種非常新穎的形式。在節目中,各隊爸爸和寶寶也有著鮮明的趣味化角色分配:郭濤&小石頭——頑皮爸爸+暴走小爺們;王岳倫&王詩齡(Angela)——不足爸爸+超級甜妞;田亮&田語橙(Cindy)——無奈爸爸+反轉怪力蘿莉;林志穎&Kimi——萬能老爸+天然萌寶;張亮&天天——名模廚師+貼心棉襖。這種標簽式的角色安排讓觀眾一下子便記住了各家或調皮或可愛的寶寶,并且極大地豐富了節目的看點,吊足了觀眾的胃口。
在《爸爸去哪兒》第一期播出后,央視-索福瑞(CSM)公布了相關收視率數據。《爸爸去哪兒》在CSM全國網收視率1.1,市場份額7.67%,CSM29城市網收視率1.46,市場份額6.45%。雙網首播均破1,拿到了雙網同時段第一。這引來了更多觀眾的關注,大家紛紛爭相上網觀看第一期節目,這給往后的那些《爸爸去哪兒》吸引來了更加多的受眾。
由于《爸爸去哪兒》中明星的孩子都屬于幼年期,行為舉止都天真無邪,整個節目充滿萌點,打動不少觀眾,幾乎“零差評”的口碑令其在受眾中又引來了不少新的受眾。
《爸爸去哪兒》最大的噱頭就是主角為明星家庭。但是除了滿足普通觀眾窺探心理之外,該節目還在角色的設置上做了許多嘗試。
1.淡化主持人形象
電視節目當中主持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時間比重和角色分配上,一般來說,主持人都占著相當大的分量。而在時長約為90分鐘《爸爸去哪兒》中,主持人李銳的出鏡鏡頭經統計總共約為4分40秒。在節目中扮演代班村長,將主持人拉到了一個和觀眾一樣的旁觀視角,淡化了其原本的主持人角色,從而也開發出新的職能,他只在每個環節交代星爸星娃一些需要完成的任務分工,并以旁白敘述的方式對一些細節進行說明,豐富了節目內容。
2.將幕后人員拉到臺前
我們平時看到的綜藝節目或者真人秀都是以嘉賓、主持人為拍攝對象,幕后工作人員幾乎沒有入鏡,而攝像機暴露在片子中也被認為是一個失誤。《爸爸去哪兒》打破了這個舊模式,將一部分工作人員推到了幕前。例如清早到各家叫醒星爸和星寶寶時,工作人員就暫時充當了主持人這個角色。甚至在后來的節目中,攝制組也有全體亮相的鏡頭,讓觀眾了解到一個電視畫面背后竟然有許多攝像機和拍攝人員。這也成為《爸爸去哪兒》節目亮點之一。

3.反轉環節的設置
第一期《爸爸去哪兒》總時長為86分鐘,整個節目以任務的形式分為大概五個環節,每個環節爸爸和孩子一起或者分開完成不同的任務。任務的分配和環節的設置決定著整個節目的可看性和趣味性。
在環節連續的基礎之上,節目進行得順暢緊湊,但如果是單純這樣進行下去的話,又會顯得枯燥和無趣。在《爸爸去哪兒》中,環節之下節目組還安排了情節的反轉。除了節目組安排的反轉情節,小朋友們的各種不可控表現也為節目增加了相當的驚喜。在環節3選擇宿屋的時候,Cindy抱著田亮的大腿狂哭三小時,使得父女倆的拍攝幾乎無法進行下去,爸爸田亮也快要繃不住自己無奈和生氣的表情。Cindy的表現讓大家在環節5尋找食材時充滿了擔心,害怕離開了爸爸的Cindy會有更加不可控制的情況發生。但是,出乎意料的是Cindy在環節5離開爸爸之后,立刻升級為善良怪力蘿莉,不僅照顧提不動籃子的妹妹,而且還在天天和Angela體力透支的時候自己扛著菜籃子奔走尋找蔬菜,表現十分優秀。還有包括Angela的老成和后來唱著女高音要回家的樣子,都有著反轉效果。
1.多機位全程攝影
對于電視節目來說,拍攝和后期剪輯制作都非常重要。為了全方位展示孩子們的表現,該節目設了45個機位,拍攝將近1000個小時的素材才能剪出一集節目,超越了《我是歌手》38個機位、400個小時素材剪一集的湖南衛視制作紀錄。同時,航拍攝像機也初次入鏡,呈現多方位的拍攝鏡頭。
除了攝像機之外,節目還配備了攝影師,隨時用照片記錄節目的錄制實況和孩子們的可愛表情,在《爸爸去哪兒》的官方微博上貼出各種屏前幕后的照片。早上五六點,孩子們起床時的不情愿還有第一次上電視的不適應,都被真實地記錄在鏡頭里。
2.字幕和插畫強化節目效果,笑點倍出
《爸爸去哪兒》在剪輯上,將葫蘆娃、歪頭娃娃等動畫元素融入其中,還有幽默的字幕和畫外音,都為這檔節目加分不少。
在湖南衛視之前的各檔節目中,配合主持人和嘉賓的小插畫或者動畫效果都有運用,特別是在《快樂大本營》中。而《爸爸去哪兒》更是將插畫和配樂的運用提到了一個新的層次。
在節目的片頭,運用了一個30秒的動畫短片對節目進行生動的說明。歪頭娃娃和爸爸的秘密對話更是成了一組微漫畫在《爸爸去哪兒》的微博上大火了一把。
2013年進入8月,明星親子類綜藝節目成為新的看點。深圳衛視《飯沒了秀》、央視財經《變形計》、廈門衛視《老爸拼吧》、浙江衛視《人生第一次》《我不是明星》、湖南衛視《爸爸去哪兒》、青海衛視《老爸老媽看我的》,同類型節目競爭可謂激烈,誰能做好準確的定位,無疑誰就把握了制勝點。在這一方面,《爸爸去哪兒》比其他節目做得更加到位。
1.鎖定收視人群
由于《爸爸去哪兒》是一檔明星親子節目,節目中涉及的溫馨場面和孩子的可愛場景較多,所以在受眾群體的性別比例中,女性比例占到收視總體的81.5%。父親與孩子相處的這個噱頭,能夠引起年輕女性,尤其是初為人妻、人母的年輕女性的注意。而小朋友的可愛舉止,又能引起年輕女性的偏愛。所以這檔節目吸引的受眾群體很大一部分是這些出于滿足自身偏愛心理的年輕女性受眾。
2.按受眾的收視習慣對節目進行調整
國外節目引進也常常會有“水土不服”的情況出現,湖南衛視將原版拖沓的環節省去,接地氣的剪輯讓人眼前一亮。相比韓國原版,中國版編排的成分更大一些。節奏緊湊,更加適合國人的收視習慣。
節目由于在前期宣傳方面比較薄弱,關注度并不夠。所以在播出之前,原定播出時間是周日的晚上十點。節目剪輯出來后,效果出色,于是湖南衛視在9月中旬決定把這檔節目放到周五晚上十點播出,接《快樂男聲》的檔期。
2013年10月11日晚播出第一期后,節目收視率非常突出,這引起了電視臺的注意。據有關人士透露,湖南衛視一度打算把這檔節目調整到黃金檔期,與該臺的王牌節目《天天向上》播出時間調換,迎合更多觀眾的觀看時間。
絕佳的檔期。相對于電影來說,電視節目較少強調檔期這一概念。但是2013年的電視節目競爭又實在是太過火熱。尤其是歌唱類的真人秀節目,從《我是歌手》,到《中國好聲音》。在一幕幕歌唱大戲漸漸息聲之后,明星親子類真人秀節目《爸爸去哪兒》橫空出世,仿佛清風拂面,讓人眼前一亮。星二代的“小萌娃”不僅打敗了身為大明星的父親,而且其展現的萌化和親情力量,直抵人心,融化了人內心最柔弱處,產生了親子情感和如何教育好孩子的正能量。
首映禮。節目開播前半個月就開始在頻道多個時段播放預告片、為節目開播舉行盛大的首映式,并邀請了節目嘉賓和40對年輕父子/女共同參加節目首映式等,用心理學中強化記憶的方式使該節目未播先火,成功引起了廣大受眾的興趣。
借助微博平臺推廣。湖南衛視還利用網絡新媒體與觀眾進行互動,運用網絡投票、微博互動等多種方式,將該節目在網上的知名度也一并打開。特別是在對微博的利用上,湖南衛視更是做到了極致。早在9月6日《爸爸去哪兒》就有了自己的官方微博。在這個擁有極多受眾的平臺上,湖南衛視《爸爸去哪兒》的官方微博將節目信息擴散,并通過與明星嘉賓互動使節目知名度不斷擴大。此外,這些明星們也自己發布微博對該節目進行大力的宣傳。粉絲們在微博上與偶像進行雙向互動的過程中,積極參與性得到了極大的滿足,感受到了自我主導節目發展的精神。據統計,該節僅播出兩期時,已經在微博上引起了瘋狂熱議,位居微博話題討論榜首。
在電視節目受眾研究領域,需要認識到受眾在整個研究的主體地位。受眾收視行為其實就是一種選擇行為,選擇看與不看一檔節目、一個頻道的行為。《爸爸去哪兒》這檔節目的爆紅,正是抓住了目標受眾的心理特征進行精準謀劃的成功。
如今,原創性綜藝節目在中國熒屏上越來越少見了,我們更多看到的是引進版權的外國綜藝節目在中國電視呈現出的一派繁榮的景象。無疑,學習國外綜藝節目成熟的模式是非常必要的。中國各大衛視引進的這些節目本身已經具有了成熟的模式。衛視通過版權購買,獲得節目模板,引進節目的形態也就基本形成。但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種“拿來主義”有可能會讓我國的電視人產生“惰性”。電視臺都靠扎堆引進國外節目來保障收視率的短視做法,會給堅持自主原創的節目造成壓力,讓中國電視界失去原創的土壤。因此當下電視界應著意思考版權引進綜藝節目的一個合理的平衡點,以維持自主節目的原創空間,促進我國電視綜藝節目自身的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