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燕
(浙江省中醫院,浙江杭州 310018)
錢乙辨治小兒急驚風初探
吳燕
(浙江省中醫院,浙江杭州 310018)
小兒驚風為兒科常見病證,亦為兒科四大難癥之一,驚風有急慢之別,對于急驚風的診治,錢乙立“痰”、“熱”為其病因病機,認為急驚風發作有先兆,立下法為治法,方用利驚圓。錢乙的學術思想至今仍有效地指導兒科臨床。
錢乙 急驚風 辨證論治 兒童
錢乙是我國北宋著名的兒科醫家,其所著《小兒藥證直訣》一書是我國現存第一部兒科專著,他的學術思想至今仍有效地指導兒科臨床。驚風為兒科常見病證,亦為兒科四大難癥之一。驚是驚厥,風是抽風,凡病而出現驚厥抽搐者統稱為驚風。驚風有急慢驚之別,其中以急驚風尤為多見?,F將錢乙辨治小兒急驚風之要略淺析如下,以饗同道。
小兒驚風之原因,《諸病源候論》認為是風、驚、食三種;《太平圣惠方》認為“急驚風”是由氣血不和、素有實熱、風邪所乘、干擾于心絡所致[1],而錢乙則明確提出“小兒急驚者,本因熱生于心”。小兒心肝常有余,易于生熱,熱甚則生痰,小兒神氣怯弱,宿有熱痰停積于心胃之間,乍聞異聲或暴受驚恐,而致心神失守,肝風妄動,故錢乙曰:“因聞大聲或大驚而發搐,”所以然者,以“小兒熱痰客于心胃,因聞聲非常,則動而驚搐矣”。此外,郁熱之極,熱極而生風,亦發為急驚,即錢乙所謂“若熱極,雖不因聞聲及驚,亦自發搐?!?/p>
由此可見,“痰”、“熱”為急驚風發作的重要病理因素,乍聞異聲或暴受驚恐為其發作的誘因。若郁熱之極,則無誘因亦可發為急驚風。“心主驚,肝主風”,本病與心、肝關系密切,“蓋熱盛則風生,風屬肝,此陽盛陰虛也”。究其根本,錢乙認為急驚風為陽證,“無陰也”。
錢乙對急驚風發作的描述為“身熱面赤引飲,口中氣熱,大小便黃赤,劇則搐也?!奔醇斌@風以發病迅速,高熱面紅、口渴引飲,呼出氣熱,神昏抽搐、角弓反張等為主證,主證為陽證,“無陰也”。此外錢乙在《小兒藥證直訣》中記載了一則名為《廣親宅七太尉七歲病潮熱》的醫案,該醫案講述錢乙為七太尉(七使)診治潮熱,錢乙說七使潮熱方安,但預言八使會發驚搐,王爺不信,后果不出錢乙所料,因為錢乙看到八使“目直視而腮赤,必心肝俱熱,更坐石機子,乃欲冷,此熱甚也。肌膚素肥盛,脈又急促,故必驚搐?!痹撫t案說明,急驚風發作有先兆,若能在先兆時期及時發現,就能避免驚搐的發生,很好地體現了中醫治未病的思想。具體而言,急驚風發作的先兆表現有:雙目直視,臉頰紅赤,想要接近冰涼的地方,素體肥胖,脈搏急促,臨床上要特別注意這些先兆表現,一旦發現就要積極干預,預防急驚風的發作。
錢乙曰:“因聞大聲或大驚而發搐,發過則如故,此無陰也,當下,利驚圓主之?!卞X乙診治小兒疾病,擅長用下法,凡見其有可下之證,均果斷地采用瀉下之法,以達到速去病邪的目的[2]。在具體運用中有“急下、當下、可下、宜下、微下”之分,而對于急驚風,錢乙認為“當下”?!爱敗闭撸瑧撝^,或為立刻之意?!爱斚隆奔闯霈F了有下之證,就應該或立刻運用下法,不能猶豫不決而致延誤病情。前文已述驚風的病機為“痰”、“熱”,若用一般止驚之品,不瀉去有形之痰,恐不能挽危急于頃刻,故錢乙認為應該當機立斷運用下法,瀉去有形之痰,方能使病安。
利驚圓原方如下:青黛輕粉各一錢,牽牛末五錢,天竺黃二錢。上為末,白面糊圓,如小豆大,二十圓,薄荷湯下。一法煉蜜圓如芡實大,一粒,化下。方中青黛味咸性寒,入肝經,善于瀉肝經郁火,為清熱解毒、涼血定驚之品;輕粉辛寒有毒,入肝腎經,為氯化亞汞,內服有通大腸、下痰涎積滯之效;牽牛子苦寒,歸肺腎大腸經,為瀉下之峻劑,能使痰積等有形之邪從二便排出;天竺黃甘寒,入心肝肺經,《本草衍義》曰:“涼心經,去風熱”,為清熱豁痰、涼心定驚之良藥。四藥合用,有形之痰瀉去,其熱無以寄附,則驚風自止。錢乙還提出用藥禁忌——“不可與巴豆及溫藥大下之,恐蓄虛熱不消也”。即不可用溫下藥,要用涼瀉,否則會在體內蓄積虛熱之邪。需要注意的是,利驚圓為劫痰清熱之峻劑,對于痰熱實證的急驚風,固然有效,但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方中輕粉有劇毒,非小兒之所宜。可見由于歷史和社會條件的限制,錢氏在對急驚治療的選方用藥上,也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3]。
“四大王宮五太尉,因墜秋千發驚搐,醫以發熱藥,治之不愈。錢氏曰:本急驚,后生大熱,當先退其熱。以大黃圓、玉露散、惺惺圓,加以牛黃、龍、麝解之。不愈。至三日,肌膚上熱。錢乙曰:更二日不愈,必發斑瘡。蓋熱不能出也。他醫初用藥發散,發散入表,表熱即斑生。本初驚時,當用利驚藥下之,今發散乃逆也。后二日,果斑出,以必勝膏治之,七日愈。”
淺析:此案中,小兒神氣怯弱,因墜秋千,暴受驚恐,驚則氣亂,心失所主,引動肝風,發為驚搐[4]。錢乙認為該患兒為急驚風,本應予利驚藥下之,但他醫誤投表藥發散,而生大熱,故錢乙認為當先退其熱,用大黃圓、玉露散、惺惺圓,加以牛黃、龍骨、麝香清熱解毒,不愈,面對如此誤治而生的“變證”,錢乙預言“必發斑瘡”,兩天后果然發斑。究其原因,表藥發散,逼迫營熱外泄,導致邪熱郁于肌膚,故發斑。發斑后投以必勝膏,斑出而愈。錢乙總能準確預測疾病的發展,可見其辨證能力,非同一般,值得我們不斷探索,不斷學習。
[1]殷克敬.略談錢乙的醫學貢獻及對“小兒驚風”的創見性論述.陜西中醫,1989,10(8):380
[2]秦仁生.錢乙運用下法治療兒科疾病經驗初探.江蘇中醫藥,2002,23(7):4
[3]侯曉萍.錢乙對小兒驚風的學術貢獻.成都中醫學院學報,1990,13(4):45
[4]呼興華.錢乙辨治小兒驚風病案賞析.云南中醫學院學報,2007,30(5):54
編輯:傅如海

R272.3文獻識別碼A
1672-397X(2014)03-0017-02
吳燕(1986-),女,碩士學位,研究方向為中醫兒科。brukelyn@163.com
2013-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