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長廊

江蘇省名中醫
醫學家 江蘇 李慧 清熱滋陰方
方名:清熱滋陰方
組成:金銀花15g,連翹15g,青蒿15g,地骨皮15g,赤芍10g,牛蒡子10g,黃柏10g,板藍根10g,射干10g,山豆根4g,北沙參10g,麥冬10g,炙甘草5g。
功能:清熱解毒,滋陰利咽。
主治:復發性口腔潰瘍、慢性咽炎(陰虛火旺證)。
用法:每日1劑,水煎2次,分早晚服。
方解:清熱滋陰方中金銀花性寒味甘,入肺、心、胃經,具有清熱解毒功效;地骨皮性味甘寒,歸肺、肝、腎經,清虛熱、涼血;連翹、牛蒡子、黃柏、板藍根助金銀花清熱解毒;青蒿、赤芍輔地骨皮清虛熱;射干、山豆根解毒利咽;北沙參、麥冬養陰清熱;炙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清熱毒、滋陰利咽之功。
1957年生,山東禹城人,本科學歷,主任中醫師,連云港市第一人民醫院中醫科主任,徐州醫學院副教授,江蘇省中醫藥學會理事,連云港市中醫藥學會副會長。
單位:連云港市第一人民醫院(郵碼:222000)
最擅長治療的疾病:慢性盆腔炎、復發性霉菌性陰道炎、不孕癥、黃褐斑、痤瘡、復發性口腔潰瘍。
主要學術成就及獲獎情況:發表醫學論文20余篇,獲得市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三等獎1項,市醫學科技創新一等獎1項,國家醫學發明專利1項。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貼,獲得“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市知名專家”、“市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作為科主任攜中醫科獲得“全國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示范單位”、“江蘇省綜合醫院示范中醫科”稱號。

徐州市名中醫
關鍵詞醫學家 江蘇 杜躍進 健脾止瀉散
中圖分類號R-092
文獻識別碼E
文章編號1672-397X(2014)03-0029-01
方名:健脾止瀉散
組成:太子參12g,炒扁豆10g,炒白術10g,茯苓10g,山藥15g,蓮子10g,砂仁6g,炒苡仁10g,桂枝6g,澤瀉6g,焦山楂10g,炒陳皮10g,炙雞內金10g,大棗6g,炙甘草3g。
功能:益氣健脾,消食止瀉。
主治:小兒泄瀉(脾氣虛弱型)。
用法:上藥研細末過篩成粉,消毒包裝,口服1~3g/次,3次/日。
方解:本方在參苓白術散基礎上結合本地中醫名宿潘明達老先生臨床經驗方合制而成。方中以太子參、炒白術、山藥、蓮子肉、炒扁豆為主藥,補益脾胃,輔以五苓散去豬苓化氣化濕,佐以焦山楂、炙雞內金消食導滯,以免補之太過,滯氣傷脾;炙甘草、大棗調和諸藥。方中砂仁、炒苡仁妙在取其芳化除濕之功,而無子、仁滑利之弊。全方用藥平和無毒,味道適宜,對久瀉患兒極易接受,長期服用無任何毒副作用,服用時還可以加入稍許白糖調成糊狀更佳。
1958年生,江蘇徐州人,本科學歷,主任中醫師,兒科主任,江蘇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兒科專業委員會委員。
單位:徐州市中醫院(郵碼:221003)
最擅長治療的疾?。盒侯B固性腹瀉、咳嗽、哮喘等疾病。
主要學術成就及獲獎情況:發表醫學論文近20篇,主編醫學科普書1部。1982年“兒保寧治療反復呼吸道感染”課題獲江蘇省科學進步四等獎。
R-092
1672-397X(2014)03-0029-01
2013-11-07編輯:呂慰秋
文獻識別碼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