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數量急劇增加,但質量不佳,功能不強。本文從合作社功能的豐度、廣度、深度3個維度測度了合作社功能發展指數,用多元回歸分析方法研究了影響合作社功能發展的因素,發現資產總額、外力創建的合作社、是否有團體成員、專業人才數量以及是否得到資金扶持對合作社功能發展水平影響最大。提出從增加資本投入、借助外部實體力量、吸引專業人才等方面提高合作社功能水平。
關鍵詞:農民專業合作社; 功能發展程度; 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F30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07(2014)06-0028-06
一、引言與文獻回顧
自21世紀以來,中國傳統小農戶和現代大市場之間的矛盾日益加劇,農業經營主體需要創新。2007年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以來,中國出臺了許多優惠政策鼓勵農民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合作社)的發展,合作社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截止2012年底,數量已達68.9萬。合作社數量的急劇增加和外延粗放式擴張,并沒有引致中國農業組織化水平和農民市場競爭力顯著增加的必然結果。于是,越來越多人更加關注中國合作社發展的質量問題。從功能角度切入,研究合作社的發展質量,是對傳統方法從滿意度切入研究合作社發展質量的大力改進,是新的嘗試。
國際經驗表明,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可以通過組織內部一系列功能向農戶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幫助小農解決市場化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1,2],改變其弱勢地位。合作社功能不全、功能虛弱、實現程度低將大大限制農民組織化、農業現代化的進程。雖然中國合作社經過幾年的快速發展,功能已經從單一化向多元化轉變,涵蓋了產品銷售、生產管理、農資采購、標準化服務、提供信息技術、產品加工運輸等多種功能,但各功能的發展水平和實現程度千差萬別,其本質原因有待進一步探尋。
近年來,國內學者針對合作社功能的關注持續增加,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目前關于合作社功能的相關研究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定性分析合作社功能的發展現狀、存在問題[3]、功能定位[4,5]、資本效應[6]。另一類則是運用定量方法??紫橹堑萚7]對合作社的品牌建設功能的研究顯示,目前專業合作社品牌建設取得了一定成績,但總體上發展速度較慢、水平較低、影響力較弱。王拓[8]、李延榮[9]對專業合作社的功能作了定量分析,但僅從農戶需求這一單一視角進行主觀評價,沒有對合作社功能的發展程度進行綜合評價。黃祖輝和高鈺玲[10]測度了合作社服務功能的實現程度,但是僅僅從功能覆蓋率以及功能數量這兩個維度展開分析,沒有涉及合作社各個功能服務的絕對量,這使得評價指標不全面,比如有的合作社盡管各個功能都有,也能覆蓋絕大多數社員,但每個功能的絕對業務量不夠,面面俱到,或“蜻蜓點水”,或“撒胡椒面”,這說明合作社功能依然不強。鑒于此,本文首先將合作社功能的業務量納入研究范疇,但功能業務的絕對量只有相對于農戶的需求量才有評價意義,因此,本文從合作社功能數量(豐度)、社員覆蓋率(廣度)以及相對農戶需求的滿足程度(深度)三個維度測度合作社功能的發展程度以及探討其影響因素,期待發現影響合作社功能發展的深層原因。
二、概念界定及指標設置
(一)功能發展指數
合作社功能的發展程度可以從豐度、廣度以及深度3個層面進行分析。
首先,合作社功能的豐度代表合作社具有服務功能的數量,表示合作社各種功能的全面程度。
其次,合作社功能的廣度定義為合作社功能的社員覆蓋比例,即享受到某功能的成員數量與總成員數量的比值。
最后,合作社功能的深度定義為對農戶需求的滿足程度,即合作社某功能的供給總量與成員總需求量的比值。由于總需求量難以調查,所以本文使用合作社中10位社員需求滿足程度的平均值代指該合作社某功能的深度。從豐度、廣度以及深度3個層面可以較好的體現出合作社功能的發展程度。
本研究中,功能的發展程度用功能發展指數表示,功能發展指數的具體測度式如下:
Fi=∑n1UijRijWij (1)
其中,n代表樣本合作社個數;i=1,2,3,4,5…n,表示第i家合作社;j=1,2,3,4,5…10,分別表示合作社的10個功能指標;Wij表示第i家合作社第j個功能指標的權重;Uij表示第i家合作社第j個功能指標的廣度;Rij表示第i家合作社第j個功能指標的深度;Fi表示第i個合作社的功能發展指數。
(二)合作社功能
合作社功能的種類依據合作社為農戶提供服務的內容,從合作社提供技術、資金、銷售、生產資料、加工運輸等方面,同時考慮合作社功能的可測度性,將合作社功能劃分為十大功能模塊,并用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簡稱AHP)確定各功能指標的權重,見表1。
(三)合作社功能的影響因素
影響合作社功能發展程度的因素有很多,依據可操作性的原則,結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并且綜合合作社發展的特點,將合作社功能水平的影響因素歸結為成員特性、合作社特征以及外部環境三類。
1.成員特性。成員特性主要考慮社長受教育年限、成員數量以及專業人才數量3個方面。(1)社長是合作社人力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團隊的核心體現。受教育年限越長,社長的能力就越強,合作社功能的發展程度就應該越高。(2)成員數量是合作社功能發展程度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合作社以農民為主體,以服務成員為宗旨,謀求全體成員的共同利益。但是合作社成員數量對功能的發展程度具有“雙向效應”。成員數量越多,功能全覆蓋難度越大,并且總需求也就越大,滿足總需求就顯得尤為困難。另一方面,成員總數越多,合作社的人力資本也就越雄厚,資源也更加豐富。所以,合作社成員總數與合作社功能發展指數的關系為不確定。(3)專業人才數量。專業人才數量即合作社的功能管理型人才數量。合作社擁有的專業人才越多,越有利于合作社功能的發揮。
2.合作社特征。將合作社特征細分為合作社類型、管理者薪酬、資產總量、成立年限、團體成員以及科室數量六部分。(1)本文將合作社的類型根據創建方式劃分為農戶自發型與外力帶動型。外力帶動型合作社主要包括當地政府、龍頭企業、種養大戶、營銷大戶以及當地社會團體帶動經營的合作社。如果合作社同時為農戶自發與外力帶動則認定為外力帶動型。依據威廉姆斯縱向一體化理論,外力帶動型合作社降低了交易成本,具有資源、技術、信息、資本、市場等方面的優勢,能夠有效提高合作社的經營績效。所以外力帶動型合作社的功能發展指數應該優于農戶自發型合作社。(2)管理者薪酬即合作社功能管理者的報酬。金錢激勵作為短期激勵的重要手段在合作社功能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3)資產總量。合作社的資產包括固定資產與流動資產,本文選取二者的總和代指資產總量。資產總量越低,合作社將面臨越嚴格的預算約束。功能建設的開展就會越加困難。(4)合作社的成立年限。合作社成立年限越長,功能發展的積累也就越多,功能的發展程度也就越高。(5)團體成員。團體成員是合作社內部的高度組織化的普通成員。例如,企業作為普通成員而不是管理者加入合作社,該企業就是合作社的團體成員。團體成員能夠為合作社提供一定的資金、技術、信息、收購產品等支持,有利于合作社功能的發展。(6)科室數量??剖覕盗渴呛献魃鐬榇龠M合作社功能而開設的專業部門數量??剖覕盗吭蕉?,越具有發展合作社功能的組織保障。
3.外部環境。外部環境指資金扶持狀況。資金扶持能夠有效緩解合作社面臨的預算約束,為其功能發展提供資金支持,與合作社功能發展指數正相關。
三、數據來源以及統計性描述分析
(一)數據來源
課題組相繼對西北、西南、東北、沿海地區進行了實地調研。調查選取了陜西、浙江、云南、遼寧省4個樣本省,每個省選擇5個農業縣作為樣本縣。在每個樣本縣中,把合作社按照發展程度劃分為五等,然后在每一等級中隨機抽取2個合作社,共選取200個合作社。把社員與合作社的互動關系劃分的5個等級,每個等級選取2戶社員,每個合作社共選取10個社員。共得到192份合作社有效問卷和1 843份有效農戶問卷,剔除了其中數據不全以及不符合本研究設計的27份合作社以及312份農戶問卷,最終用于結果分析的問卷為165份合作社問卷以及1 531份農戶問卷。
(二)合作社功能統計性描述分析
1.合作社功能頻數分布。
2.合作社功能豐度現狀。
從表3中可以看出,合作社正在向功能多樣化方向發展。100%的合作社都具有兩項及以上功能。功能數量在2~6項的合作社占到了總數的96.4%,擁有3項以及4項功能的合作社數量最多,各自占總體樣本的25.5%。有1項、8項、9項、10項功能的合作社數量都為零,說明合作社功能數量極少和極多的情況都不存在,合作社平均都有4個功能在發揮作用。所以在功能多樣性層面,合作社整體上還處于一個中下的發展水平。
3.合作社功能廣度現狀。
從表4可以看出,信息技術咨詢的社員覆蓋率最高,達到了95.60%。其次是技術培訓,其社員覆蓋率為83.86%。權重系數最高的產品銷售功能,社員覆蓋率僅為47.31%。這就代表了只有不到半數的合作社農戶能通過合作社銷售農產品。這也從側面體現了合作社功能的薄弱性。社員覆蓋率最低的四個功能為產品深加工、統一運輸以及擔保貸款與統一資金,社員覆蓋率皆低于10%。
4.合作社功能深度現狀。
合作社功能深度代表合作社對某一功能的總供給量與農戶總需求量的比值。從表5可看出,信息技術咨詢與技術培訓基本能滿足農戶需求,是發展相對優良的功能,這也和上文的結論相一致。銷售產品功能僅覆蓋半數成員,并且僅滿足半數需求。而統一運輸、擔保貸款、統一資金不僅社員覆蓋率低而且對農戶需求的滿足程度也較低,滿足程度皆不足10%。
5.合作社功能發展指數。
依據合作社功能豐度、廣度、深度以及指標權重,可獲得合作社功能發展指數,具體見表6。
表6 合作社功能發展指數
平均值標準差最小值最大值
0.313 40.164 90.0720.594
從表6中可以看出,合作社功能的發展指數較低,其平均值為0.313 4。這代表了合作社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功能發展還不是很完善。整體而言,功能數量較少、社員覆蓋率低并且對社員需求的滿足度不高。
四、實證分析及其結果
(一)模型選擇
由于功能發展指數是取值為[0,1]的連續性變量,所以本文采取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方法研究合作社功能的影響因素。模型的具體設定如下:
y=β0+∑101βmxm+ε(2)
其中,y代表了合作社功能的發展指數;β0為常數項;x1~x10代表功能發展指數的10個影響因素;β1~β10為自變量系數;ε為隨機干擾項。
(二)模型變量及解釋說明(見表7)
(三)模型估計結果
為了降低異方差,對資產總量以及成員數量進行了對數化處理。為了確保回歸結果可信,分別進行異方差與多重共線性檢驗。懷特(White)檢驗的概率值為0.396 8,不能拒絕同方差的原假設??梢耘懦惙讲畹母蓴_。方差膨脹因子(VIF)的平均值為1.54,各自變量的VIF值也遠遠小于10可以排除多重共線性的干擾。所以回歸結果是可信的。
回歸結果顯示:社長受教育年限、成員數量、成立年限、科室數量以及管理者薪酬對合作社功能發展指數沒有顯著性影響。專業人才數量、資產總量以及資金扶持則在10%顯著水平上顯著。合作社類型在5%顯著水平上顯著。而團體成員在1%顯著水平上顯著。專業人才數量每增加1人,合作社發展指數增長0.005 8。資產總量每增加1%,合作社發展指數增加0.020 4。在控制其他變量的條件下,得到資金扶持的合作社,其功能發展指數要比未得到資金扶持的合作社平均高出0.073 2。農戶自發型合作社要比外力帶動型平均低0.092 2。擁有團體成員的合作社則比沒有團體成員的合作社高0.133 4(見表8)。總之,增加專業人才數量和資產總量、獲得資金扶持、吸納團體成員持股對合作社功能發展皆為正向影響,合作社類型對合作社功能發展指數的影響也和前文的分析相一致。
六、結論及政策性建議
本文分析了陜西、浙江、云南、遼寧省4省165個合作社功能發展的現狀,并且通過實證研究分析了功能發展程度的影響因素。研究結果表明:(1)合作社已經脫離功能單一性發展,處于功能多樣性發展時期,但合作社功能數量整體偏少。(2)信息技術咨詢以及技術培訓功能覆蓋面較廣,發展相對完善。但其余功能卻處于低水平。體現出合作社以信息技術服務為主,其余特征為輔但輔助發展不完善的特征。(3)合作社功能發展深度是合作社發展最薄弱的環節。部分功能具有“虛設”特征,不能滿足農戶的需求。(4)回歸結果顯示,社長受教育年限、成員數量、成立年限、科室數量以及管理者薪酬對合作社功能發展指數沒有顯著性影響。外力帶動型的合作社功能發展程度優于農戶自發型合作社。得到資金扶持的合作社,功能發展程度優于缺乏資金扶持的合作社。團體成員、專業人才數量、資產總量對合作社功能發展指數則具有顯著性正向影響。
根據本文的結果,可以獲得如下啟示:首先,加大對合作社的政策扶持以及資金補貼力度,確保合作社功能發展的資金儲備,促進功能發展。其次,鼓勵合作社實現橫向一體化,擴大合作社的資金規模,整合外部資源,進一步挖掘自身潛力[11]。最后,培養合作社的專業人才,提高合作社的專業化服務水平,建立起符合中國特色的社會功能服務體系。
參考文獻:
[1] Baker D,Theilgaard S.Group Action by Farmers[R].Abel Projects ApS,Draft Report for the World Bank,2004.
[2] Bijman J,Hendrikse G.Cooperatives in Chains:Institutional Restructuring in the Dutch Fruit and Vegetable Industry[J].Journal on Chain and Network Science,2003,3(2):95107.
[3] Deng H,Huang J,Xu Z,et al.Policy Support and Emerging Farmer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in Rural China[J].China Economic Review,2010,21(4):495507.
[4] 唐宗焜.合作社功能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J].經濟研究,2007(12):1123.
[5] 齊聯,葉勁松.農民林業專業合作社功能定位研究[J].林業經濟,2011(10):1214.
[6] 崔寶強,陳強.資本控制必然導致農民專業合作社功能弱化嗎?[J].農業經濟問題,2011(2):815.
[7] 孔祥智,史冰清,何安華.品牌調查報告之一:當前農民專業合作社品牌建設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中國合作經濟, 2009(9):1925.
[8] 李延榮, 高建中.農民專業合作社功能發展現狀實證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26):16 36016 362.
[9] 王拓,高建中.基于農戶需求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功能建設研究[J].農村經濟,2009(11):123125.
[10] 黃祖輝,高鈺鈴.農民專業合作社功能的發展程度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農村經濟,2012(7):416.
[11] 廖克勤.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治理的現實沖突及對策[J].湖湘論壇,2013(4):10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