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參與行為包含了業務參與、資本參與和管理參與三維度,成員的業務和資本參與能使成員獲得不錯的經濟收益,而成員管理參與是維護成員在合作社中合法收益的制度保障。依托路徑分析方法,實證分析研究結果支持成員收益程度更加取決于成員的業務和資本參與水平,成員滿意程度更加依托于成員的管理參與水平,研究結果也支持了股東成員更加積極進行管理參與。為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規范可持續發展,促進成員增收致富等,需要考慮鼓勵成員進行資本、業務和管理三維度的全面參與,限定單個成員最高入股比例,多途徑吸引成員進行產品惠顧;鼓勵成員參與成員大會、進行重大事項投票等,并正視成員的非經濟期望與需求。
關鍵詞: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參與;成員收益;成員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F30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07(2014)06-0045-06
一、問題提出
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理論上有利于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保護農民利益和提升農業綜合效益[1]。但要想真正通過合作社保護和提升農民利益,需要依托農民成員的積極參與促進合作社正常生產經營活動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參與行為包含了業務參與、資本參與和管理參與三個維度,成員分別扮演著惠顧者、所有者與管理者的角色。其中,成員的業務和資本參與能使成員獲得不錯的經濟收益,但如果普通成員的參與行為僅限于此,成員依托合作社所獲得的經濟收益可能并不穩定,隨時有可能被核心成員侵占。比如,合作社理監事會等核心成員可以通過增持合作社股份,將合作社盈余多數甚至全部按照股金進行分紅。因此,需要合作社成員通過參與成員(代表)大會、投票選舉合作社理監事會成員、決定合作社重大投資項目等管理參與行為,維護自己的合法收益,成員管理參與也是合作社相對公司等其他類型企業組織的本質性差別所在[2],不過管理參與行為并不一定會給成員帶來直接的經濟收益。對于尚處于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初期,合作社知識并不普及,農民缺乏民主實踐的中國而言,成員更加看重直接的經濟收益獲得,他們不太關心合作社的重大事項決策和合作社的未來發展等[3]。這就可能影響成員的參與行為,進而影響他們在合作社中的收益獲得和滿意程度。
本文嘗試探尋成員的資本、業務和管理參與行為對成員收益、成員滿意度的影響情況,透過樣本分析實證解析其作用機理,以期回答成員參與行為會對成員的收益和滿意度產生怎樣的影響。
二、成員參與效果及研究假設
在組織行為學領域中,學者們在研究組織公平感、員工心理契約等問題會選擇員工滿意度、工作(任務)績效、組織公民行為等主客觀指標作為組織效果變量指標[4,5],合作社成員參與效果的指標度量也既包括了客觀維度的經濟收益指標、主觀維度的效用與感受指標。
(一)成員收益
成員在參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過程中,會獲得一定的收益,這種收益是成員參與行為的結果,包含了經濟和非經濟的維度[6]。比如通過參加合作社,很多婦女自信心增強,工作技能等提升,在家中社會地位提高,與鄰里糾紛減少、互助行為增多[7,8],這些都是典型的很難貨幣化度量的非經濟收益表現。本文所指的成員收益將僅限于可以貨幣化度量的經濟收益,也即農民通過參與合作社帶來的農業生產經營凈收入。其包括了成員通過合作社銷售農產品的凈收入,也包括成員從合作社獲得的股金分紅和基于惠顧額的返利收入等。進一步,本文提出:
假設1:成員收益將會受到其資本、業務與管理參與行為的積極影響,并且相較成員的管理參與行為,成員資本參與和業務參與將會更為明顯影響成員收益。
(二)成員滿意度
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在參與合作社事務的過程中,會逐漸形成對合作社的認知與評價,特別是對于合作社是否滿足了自我的期望目標(功能)會形成自己的判斷,形成成員滿意度問題。不過與以往的研究中一些學者[9,10]將其作為合作社組織層面績效指標進行研究不同的是,本文將在成員層面維度考慮成員滿意度變量。在以往的研究中,郭紅東、袁路明和林迪[11]對成員滿意度的研究中已發現成員收入對成員的滿意度有積極影響,而基于管理參與的視角研究雇員參與和滿意度問題也較為常見[12,13]。進一步,本文提出:
假設2:成員滿意度情況既受到從合作社獲得的收益情況的影響,也受到成員管理參與行為的影響,并且成員的管理參與對成員滿意度的影響要大于其對成員收益的影響。
三、路徑分析
為檢驗成員資本參與、業務參與和管理參與對成員收益和成員滿意度影響的復雜作用關系,根據理論界以往的研究經驗,本文嘗試引入結構方程模型方法分析多個變量間的作用機理。結構方程模型方法具有允許同時處理多個內生變量,允許變量存在測量誤差,允許變量由多個觀察指標變項構成(即允許變量為無法直接度量的潛變量),允許采用更有彈性的測量模型,允許設計復雜的變量關系模型等優點[1416]。自20世紀70年代起,結構方程模型的方法和軟件就得到了快速發展[17],近些年來,結構方程模型也在農民專業合作社研究中得到了應用推廣[18,19]。
本文所要應用的模型是結構方程模型里面的重要內容——路徑分析。路徑分析是由一組可觀測變量間的線性系統方程組的因果關系式組合而成,其主要目的是為檢驗變量之間是否具有因果關系,以及變量間的直接和間接作用的關系圖,路徑分析的特殊性在于它只有觀測變量而無潛在變量[20]。
(一)分析模型
根據前文所提的研究假設,本文提出圖1所示的變量間路徑分析假設模型,該模型可以用以下4組線性方程式表示:
本文采用SPSS14.0軟件對樣本進行描述性統計和相關性分析,通過結構方程建模軟件AMOS 6.0對提出的假設模型進行路徑分析檢驗,以檢驗假設是否得到樣本數據的支持。
(二)樣本及變量說明
實證分析所用數據來自于2009年在浙江省和四川省針對農民專業合作社及其成員等所做的田野調查,其中對合作社的樣本成員調查基本采取了簡單隨機抽樣方法,共獲得357份成員原始問卷數據,在剔除花卉苗木類合作社成員問卷以及少量關鍵指標數據信息失真或不全的成員問卷后,本文實證分析實際采用問卷共309份。為驗證路徑分析假設,本文將309個成員樣本數據的成員資本、業務、管理參與行為、成員收益、成員滿意度變量編制為多分類有序變量,具體見表1。
(三)估計結果
1.描述性統計與相關性分析。文章對變量進行了均值、標準差以及變量相關關系的分析(具體見表2)。由于路徑分析里的5個變量均是觀察變量,并無潛在變量,也即每個潛在變量只有1個測量指標變量,所有測量指標變量都百分之百反映其潛在變量,其測量誤差為0,因素負荷量α均為1[21]263266。因此,本文不需要對各變量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
通過表2可以看出,各變量間均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但是成員業務參與、成員資本參與和成員對合作社滿意度間的相關系數均小于0.3,屬于弱的正相關關系。根據以往經驗,對于社會調查方面的研究資料,有些相關雖達到顯著水平,但如果相關系數太低(一般以0.30為界限),且理論上缺少解釋價值,則這種相關意義不大[22]。此外,如果在圖1中加入“成員資本參與”、“成員業務參與”對“成員滿意度”的影響路徑,此模型就成為了飽和模型,這就意味著不管路徑系數是否達到顯著,整體模型的擬合卡方值、自由度均等于0.000,顯著性的概率值也將無法估計,GFI、NFI值等均將等于1.000。此時探究假設的因果模型與實際數據間是否匹配將變得沒有意義,更為合理的方法是刪除飽和路徑模型中系數未達顯著程度的路徑[21]272287。
本文通過先期的路徑分析模型擬合也發現“成員資本參與”、“成員業務參與”對“成員滿意度”影響路徑系數的P值分別為0.491和0.879,未達0.1的顯著性水平,這更加堅定了本文在前期的路徑分析理論模型和后續的模型驗證中刪去這兩條影響路徑。
從表2也可以看出,成員管理參與、成員業務參與和成員資本參與間的相關系數并不小。不過在短期內,成員的管理參與很難反作用于成員的資本和業務參與,成員的業務參與也很難反作用于成員的資本參與。因此,本文并不將成員管理參與、成員業務參與和成員資本參與視為互相影響與作用的外生變量。
2.路徑分析結果。對于路徑分析結果,本文首先報告路徑分析模型的擬合指標與其相應數值。其中,卡方值為0.482,顯著性概率值為0.786,未達0.05顯著水平,接受虛無假設,表示驗證模型與假設模型可以擬合。其他擬合度指標為卡方自由度比值(CMIN/DF)=0.241(<2.000),RMSEA=0.000(<0.050),GFI=0.999(>0.900),AGFI=0.995(>0.900),NFI、RFI、IFI、TLI和CFI值也都大于0.900。因此,各項擬合指標均達到可接受水平,說明假設模型可以和樣本數據進行擬合,整體模型的擬合度情況良好,假設模型成立 。
其次,從報告成員參與、成員收益與成員滿意度的路徑分析結果圖(圖2)可以看出:各路徑系數多數都在0.01水平下顯著,只有成員管理參與對成員收益的作用路徑系數是在0.05水平下顯著;標準化的路徑系數多數位于0.2~0.4之間。再次,對路徑分析模型各變量的直接效果和間接效果進行分解,可以得到表3的結果。通過路徑分析模型各變量效果值,可以求解出路徑分析模型的多元相關系數的平方分別為成員業務參與等于0.133,成員管理參與等于0.345,成員收益等于0.314,成員滿意度等于0.301,說明成員業務參與能夠被成員資本參與解釋13.3%,成員管理參與能夠被成員資本參與和業務參與解釋34.5%,成員收益能夠被成員管理參與、成員資本參與和業務參與解釋31.4%,成員滿意度能夠被成員收益、成員管理參與、成員資本參與和業務參與解釋30.1%。
(四)結果討論
進一步,從表3可以看出:
1.成員收益更多受到成員資本參與和業務參與的影響。成員收益受到成員管理參與影響的效果總值為0.129,明顯低于成員收益受到成員資本參與和業務參與影響的效果總值。這說明成員從合作社獲得收益的多少更加明顯取決于成員資本參與和成員業務參與,要想更為直接的從合作社獲得更高收益,成員需要強化對合作社的產品惠顧,以及在合作社中投入更多股份。
2.成員滿意度更多受到成員管理參與行為的影響。成員管理參與對成員滿意度影響的直接、間接效果總值為0.337,高于成員收益對成員滿意度影響的效果總值(后者為0.320)。這說明成員管理參與能為成員帶來主觀效用與感受上的正面價值,要想滿足成員對于合作社的目標期望,不僅要讓成員獲得經濟收益,還要讓成員有“當家作主”的狀態。
3.成員管理參與更多受到成員資本參與行為的影響。成員業務參與行為對成員管理參與的效果總值為0.201,要弱于成員資本參與行為對管理參與行為的效果總值0.557。這說明成員的資本參與行為更為明顯影響成員管理參與行為,也即那些資本參與者無法像產品惠顧者在交易時即可獲得價格改進,資本參與者需要等待約定時間段才能獲得分紅,這就需要他們持續關心合作社的經營狀況和盈利水平。
4.成員業務參與行為受到多因素的作用與影響。成員資本參與對成員業務參與影響的效果總值為0.365,雖在0.01水平下顯著,但成員業務參與僅能被成員資本參與變量解釋13.3%的變異量。這說明還有其他重要因素決定著成員是否業務回顧合作社。根據以往的研究,不同市場主體的農產品收購價格、成員與不同市場主體交易時的交易成本大小等都會顯著影響成員的銷售行為與交易對象選擇[2325]。
四、政策啟示
基于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可持續發展的立場,為促進農民成員獲得更多經濟收益和提高參與合作社的滿意度,提出如下政策啟示:
1.鼓勵成員人人入股,并對成員進行最高入股比例限制。特別是對于那些參評各級示范合作社的組織,可以要求其實現人人入股,并設定單個成員的最高入股比例為20%。通過此使更多成員為獲得股金分紅而關心合作社事務,提高普通成員在合作社中的活躍程度。
2.重視通過多渠道、多方法吸引成員業務惠顧合作社。合作社要考慮通過采取訂單方法,幫助聯系客商與進行產品運輸等,使成員認識到與合作社進行交易的成本低,收益穩定;合作社也要考慮通過設置產品加工、包裝線、注冊推廣品牌等方法提高產品的附加值,使成員認識到與合作社交易能獲得更高的利潤和收益。
3.注重培養提高成員參與合作社重大決策等的管理能力。除了鼓勵成員參與成員(代表)大會,投票合作社重大事項決策,還應鼓勵成員對合作社提出各種意見建議。可以考慮邀請多方人士到合作社宣講、培訓,也可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選派優秀骨干成員外出考察學習,最終通過利用各種渠道、媒介提高成員參與合作社事務的管理能力。
4.正視合作社成員的非經濟期望與需求。合作社必須正視農民的非經濟需求,特別是注意了解成員精神文化、業余生活上的需求。可以在農閑時間結合節假日舉辦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豐富成員的業務生活內容,促進成員更加關心合作社,提高組織凝聚力。
參考文獻:
[1] 朱啟臻,王念.論農民專業合作社產生的基礎和條件[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7(3):1619.
[2] Gray T W,Kraenzle C A.Member Participation in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 A Regression and Scale Analysis,Research Report 165[R].Rural BusinessCooperative Service,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Washington,D.C.,1998.
[3] 孫亞范.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利益機制及其激勵效應評析[J].學會,2010(1):3135.
[4] 劉亞, 龍立榮,李曄.組織公平感對組織效果變量的影響[J].管理世界,2003(3): 126132.
[5] 朱曉妹,王重鳴.員工心理契約及其組織效果研究[J].管理工程學報,2006,20(3):123125.
[6] 徐旭初.中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制度分析[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5:207212.
[7] 苑鵬,曹海清.婦女專業合作社發展初探——以山東省濰坊地區兩家婦女專業合作社為例[J].中國農村觀察,2001(4):5358.
[8] 潘勁.婦女參與合作社治理:現狀、問題與對策——“婦女在合作社治理中的作用”國際研討會綜述[J].中國農村經濟,2008(2):7680.
[9] 黃勝忠,林堅,徐旭初.農民專業合作社治理機制及其績效實證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08(3): 6573.
[10] 劉濱,陳池波,杜輝.農民專業合作社績效度量的實證分析——來自江西省22個樣本合作社的數據[J].農業經濟問題, 2009(2):9095.
[11] 郭紅東,袁路明,林迪.影響社員對合作社滿意度因素的分析[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9(5):3236.
[12] Kim S.Participative Management and Job Satisfaction:Lessons for Management Leadership[J].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2002,62(2):231241.
[13] Manna D R.Strategic Aspects of the Importance of Employee Management[J].Journal of Diversity Management, 2008,3(1):16.
[14] 侯杰泰,成子娟.結構方程模型的應用及分析策略[J].心理學探新,1999,19(1):5459.
[15] 陳明亮.結構方程建模方法的改進及在CRM實證中的應用[J].科研管理,2004,25(2):7075.
[16] 林嵩,姜彥福.結構方程模型理論及其在管理研究中的應用[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6,27(2):3841.
[17] Maccallum R C,Austin J T.Applications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in Psychological Research[J].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2000(51):201226.
[18] 董曉波.農民專業合作社高管團隊集體創新與經營績效關系的實證研究[J].農業技術經濟,2010(8):117122.
[19] 張啟文,周洪鵬,呂拴軍,等.農戶參與合作社意愿的影響因素分析——以黑龍江省阿城市料甸鄉為例[J].農業技術經濟,2013(3):98104.
[20] 林震巖.多變量分析——SPSS的操作與應用[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591593.
[21] 吳明隆.結構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與應用[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0.
[22] 凌文輇, 張治燦,方俐洛.中國職工組織承諾研究[J].中國社會科學,2001(2): 90102.
[23] 蔡榮.“合作社+農戶”模式:交易費用節約與農戶增收效應——基于山東省蘋果種植農戶問卷調查的實證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11(1):5865.
[24] 黃祖輝,張靜,CHEN K.交易費用與農戶契約選擇——來自浙冀兩省15縣30個村梨農調查的經驗證據[J].管理世界,2008(9):7681.
[25] 生秀東.訂單農業的契約困境和組織形式的演進[J].中國農村經濟,2007(12):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