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偉
強化縣級財政監督的對策和建議
——以山東省博興縣為例
●國慶偉

自2011年來,山東省博興縣財政局實施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成功構建財政業務綜合管理一體化信息系統,著力建立健全覆蓋所有財政性資金和財政運行全過程的監督體系,實現了財政管理網絡化、業務處理電子化、數據流程一體化、決策支持科學化和資金管理精細化。
(一)加大投入,構建財政業務綜合管理一體化系統
博興縣以實現財政管理科學化、精細化、規范化為目標,累計投入資金300余萬元用于購置設備、綜合布線,抓金財工程專網建設,成功構建財政業務綜合管理一體化系統,該平臺包括:部門預算、指標管理、國庫支付、財政預警、賬務處理、政府采購、工資統發、綜合分析、強農惠農、國資管理、非稅收入、財務監控共12個模塊,接入縣直、鎮(街道)、代理銀行共141個網點,工資發放、指標審核、財政資金支付、預算單位賬務處理、銀行結算數據共享,業務辦理實現電子化高效零距離,提供財政統發工資網上查詢功能,建設陽光財政、民生財政、法治財政。
(二)建章立制,監管制度日益完善
博興縣不斷完善財政監督制度化建設,先后在加強財政收支管理、財務管理、財經紀律、社會綜合治稅、職工津貼補貼發放、國有資產管理使用、財政專項資金管理、防治“小金庫”長效機制、縣域政府集中采購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制度辦法,為切實開展財政監督提供制度保障。
(三)實施內控外監全覆蓋工作機制
既強調各業務科室自身加強制度約束和對預算單位的日常監督,又強調財政監督局對各業務科室在資金管理方面的再監督,定期組織開展內控質量檢查。對外監督方面,主要通過聯合縣紀檢監察、審計、物價、人社等部門組成檢查組,對全縣行政事業單位實施財經紀律大檢查和財政項目專項檢查。2013年檢查涉及總收入18.94億元,總支出15.7億元,糾正違規收費1073萬元,查處違反收支 “兩條線”規定資金29.38萬元、未經政府采購涉及資金113萬元,起到嚴肅財經紀律,規范經濟秩序,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作用。
(四)以財政綜合管理大平臺為支撐,全面實施動態監督機制
對所有財政資金從預算編制與執行、指標審批、支付申請審核、銀行結算均在國庫集中支付系統上完成,同時運行財務監控系統,對全縣預算單位的財務收支現狀和“三公”經費等支出情況進行實時監控,實現了財政管理、財政監督和財務監控網絡化實時運行模式,縣紀委、監察局、財政局將定期對亮紅燈的單位進行查處。
(一)對財政監督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財政監督在嚴格預算分配、保障政策執行、加強增收節支、維護財經秩序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財政管理中突出表現在:重分配輕監督,重使用輕管理,重金錢輕服務,重撥付審批輕跟蹤問效。在財政監督中突出表現為:重外部監督、輕內部監督,重收入監督、輕支出監督,重預算內監督、輕預算外監督,重稅收稽查、輕會計質量監督。認識上的偏差易導致財政支出約束不嚴,績效不高,監督不力,風險防控失效。
(二)監督人員的政策業務水平亟需提高
財政監督檢查工作在業務、技能、政策、綜合素質等方面對干部都有較高的要求,但目前監督干部所掌握的專業技能水平不一,人員主要由財政系統內部其他崗位調整而來,沒有從事過財政監督工作,干部的政策水平與業務能力參差不齊。另一方面是培訓機制不完善,加強監督檢查業務能力培訓較少,復雜違紀問題的查處實踐經驗不足。
(三)監督檢查手段未有創新
監督檢查方式方法仍以翻閱紙質賬、簿為主,對報表、賬冊、憑證實施檢查,針對既定的財務會計結果進行查處,沒有對事前、事中的行為進行有效的監控。如,隨著博興縣財政業務綜合管理一體化系統的運行和各鎮 (辦)電算化系統的使用,監督工作中沒有配備專用的財政監督軟件,檢查中不僅檢查效率低下,而且檢查資料經常出現科目打印不全和缺張少頁的情況,影響檢查質量和檢查準確性,因此,監督手段應更新,監督效率亟待提高。
(四)財政績效監督沒有較好地落實
當前,財政收支矛盾依舊嚴峻,財政支出繼續呈剛性增長態勢,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強財政支出精細化管理,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是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重點任務。財政支出績效監督為公正落實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提供保障,是財政支出管理的深化與延伸,是新時期財政監督工作的重要發展方向。目前雖然在國庫集中支付平臺上能夠核查每筆資金的去向,但對資金的支出績效不能較好地掌握,不能實現對財政資金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監控,在科技手段下仍不能為“用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決策提供數據支持。
(一)牢固樹立“大監督”思想,完善綜合監督機制
克服為監督檢查而監督檢查的投機思維,建立縱觀大局、服務大局、相互分離、相互制約的財政監督格局,著力構建覆蓋所有財政性資金和財政運行全過程的“大監督”格局,扎實開展預算編制監督、預算執行監督、績效評價監督、結果應用監督。緊緊圍繞縣級財政管理和財政改革,關注民生,把審計監督、社會監督與財政監督有機結合起來,開展重大財稅政策實施情況專項檢查、民生資金專項檢查、支持發展專項資金檢查。加快建立健全內外并舉、收支并重、覆蓋財政性資金和財政運行全過程的監督機制。
(二)建立長效的人員培訓機制,提升干部綜合素質
加強干部專業知識、政策水平、業務技能的培訓,掌握財政管理法規和業務技能,提高縣級財政監督隊伍的整體素質,是財政監督部門必做的一項重要任務。財政監督干部隊伍作為落實監督的執行者,直接影響著監督質量與管理成效,只有緊抓監督干部隊伍整體素質培養,不斷提高觀察問題、判斷問題、分析問題、把握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提高財政監督層次,拓展財政監督深度,更好地發揮財政監督檢查的職能作用。
(三)堅持財政管理改革中創新監督方式,在創新中發展監督力量
隨著公共財政建設的推進,要使財政監督工作融入財政管理中去,實現監督方式從單純的“事后出手”向事前審核、事中監控、事后檢查相結合轉變。實現財政監督“預見性”、“防范性”和“補救性”有機統一。首先要將財政監督關口前移,通過對財政預算編制的參與和監督,保證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其次,充分利用國庫集中支付系統,設置專門的監控崗位,安排專人對單位的資金支付情況進行監控,對一些金額異常或取現頻繁的行為進行重點監控,及時糾正違規違紀現象。要實現監督跟著資金走,建立跟蹤監督機制,對資金的去向和使用進行網絡化動態監督檢查,不斷提高監督工作效率。
(四)建立預算支出績效跟蹤制度,開展財政績效監督
通過建立以改善管理、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公共服務水平為目標的績效管理制度,發揮公共財政職能作用。一是要在全縣范圍內實施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管理,完善績效目標跟蹤監控機制,及時采集和分析績效運行信息,掌握績效目標實現情況,發現績效運行發生偏離時,及時采取措施予以糾正,確保預算支出績效目標的實現。二是要建立績效評價結果與預算安排、資金分配有機結合機制。待預算執行結束后,選擇資金規模較大和社會公眾關注的項目進行績效評價,績效評價結果好的,下一年度優先考慮;績效評價結果不好的,要予以整改;整改不到位的,相應調整項目或調減、取消預算。三是要樹立“用錢必問效、問效必問責、問責效為先”的財政績效管理理念,強化績效問責。對績效好的予以通報表彰,對績效差的追究責任,增強資金使用主體的責任意識。■
山東省博興縣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