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雪剛 許英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學設計
目標:(1)喚醒學生對已學知識的回憶,鞏固加深對倍概念的理解;(2)通過“圈圈畫畫”讓學生理解“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3)體會生活中的許多數量之間都存在這倍數關系。
重難點:通過“圈圈畫畫”活動,讓學生理解“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
教具準備:課件一個、作業紙一張
片段重現:圈圈畫畫,明了倍的含義
師:不服輸的懶羊羊要繼續挑戰喜羊羊。他們分別用這些小棒搭了一些圖形。你看出喜羊羊用的小棒根數是懶羊羊的幾倍了嗎?(課件出示喜羊羊和懶羊羊用的小棒,小棒凌亂擺放并較快的消失。然后出示問題:喜羊羊用的小棒根數是懶羊羊的幾倍)
生:沒看出來。
師:這回怎么看不出來了?
生:因為他們的小棒還沒擺好,看不出來就沒了。
師:哦,原來是小棒沒擺好,而且消失太快了。我們看不出來。那么這些小棒在哪里呢?它們就在我們的作業紙上第一題,請你圈圈、畫畫,告訴我們喜羊羊用的小棒根數是懶羊羊的幾倍?
生認真仔細完成紙上的練習,并回答了喜羊羊用的小棒根數是懶羊羊的3倍。
師:如果列示計算,你覺得應該怎樣列示?
生:15÷5=3。
師:同意的請舉手。(此時,每個孩子都將小手高高舉起表示贊同。我也將這個重要的算式寫在黑板上:15÷5=3)
師:15表示什么呢?
生:表示喜羊羊用小棒根數。
師:5表示什么?
生:一架飛機要5根小棒。
師:“3表示什么?
生:搭了3架飛機。
師:那么這個算是合起來就表示什么呢?
老師先指著算式帶著孩子們說:把15跟小棒,5根5根地分,可以分成3架。所以喜羊羊用的小棒根數是懶羊羊的3倍。然后學生獨立說算式意義。
師:(課件:添上1架飛機)現在喜羊羊用的小棒根數是懶羊羊的幾倍?可以怎么列示?
板書:20÷5=4
師:說來說說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邀請會說的孩子起立說一說:將20根小棒,5根5根地分,可以分成4架。所以喜羊羊用的小棒根數是懶羊羊的4倍。
師:(課件:再去掉2架飛機)現在呢?可以怎樣列示?
師:剛才我們都是在研究“喜羊羊用的小棒根數是懶羊羊的幾倍”,觀察這些算式,你有什么發現?
生1:都用除法算式來做的,
生2:除法算式中的除數都是5.它們搭一架飛機要用5根小棒。
師:也就是誰搭的?(將懶羊羊圖片貼在5的下面。)
生:算式前面的數都是5個5個變化的。
生2:15、10、20表示的是喜羊羊用的小棒根數。(此結論的得數教師稍作了引導并將喜羊羊的圖片貼在數字下面。)
師:以上的算式都是除法算式,算出的結果都表示倍數。(板書:倍數)
師:今天我們研究的倍數問題就是求誰是誰的幾倍,我們可以用除法來解決。
三、教學反思
其實此環節的呈現已是第三稿。在第一稿中目標定位是:通過擺飛機模型的活動,讓孩子理解“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
第一次試教后,發現孩子們搭的蠻開心,但是回答起問題時卻并不順利。當我問到:“你是怎么知道自己用的小棒根數是懶羊羊的3倍、4倍、5倍……?”很多孩子不知道怎么回答。能說的幾個覺得應該是5×3=15,有一個孩子說了15÷5=3,我像是抓到救命稻草一樣,忙問他是怎么想的,可是他卻無法表達自己的想法。孩子們不能聯想到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要用除法來解決。顯然展開部分如此設計指向性不明,不能突破難點。
于是第二稿中將要回答的三個問題,結合到了搭的過程中。請孩子們邊搭邊思考。每個孩子搭的興致很高,搭完后回答問題順利多了。孩子的解決策略增加了一種,那個孩子說:“懶羊羊是1架飛機,我搭了3架。”雖說是一個問題的稍稍提前,但是給孩子提供了更多的思考和理解的空間。把“你是怎么知道自己用的小棒根數是懶羊羊的3倍、4倍、5倍……?”這個問題更具體分析了,讓孩子說說算式中15、5、3各部分的含義。學生的思考方向一下子明確了,更好的幫助理解了用15÷5=3這個除法算式來解決這個問題。分析到此,看似本節課的用除法解決倍數問題的方法落實了。但是當孩子們繼續后面的練習時,我卻發現很大部分孩子還是更喜歡用乘法啊。左思右想這個“搭飛機”還是沒搭成呀。當時聽課中的一位帥哥老師,我校的教學服務部副主任,紹興市名師——韓洪剛老師,他就淡定的問了一句:“搭飛機的過程真的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這一問題做好服務了嗎?”回想起來,的確孩子們高興地搭飛機背后,只是按照懶羊羊搭的飛機那樣搭了3架、4架、5架而已。搭的目的并不明確,所以他們找不到倍數之間比較關系,也就無法聯想用除法。而且搭好后學生作品的呈現方式也比較麻煩。
最后毅然將這個課本中的傳統環節刪除,有了第三稿的定稿,也就是上面的呈現。從零亂的小棒中孩子們看不出倍數關系,激發了孩子的學習需求,促使他們去練習紙上數一數,圈一圈。而在圈的過程中順理成章的將懶羊羊的小棒根數當做一份,喜羊羊的小棒可以平均分成3份。這樣孩子們主動找到了分的標準,其實就是我們所說的一份數,有明白了喜羊羊有這樣的3份,也就是幾分數。這很好的和之前學的“平均分”接上了。此時再來得出15÷5=3這一算式,符合孩子的思維。這個過程變得這樣的順水推舟,清晰地突破了難點。然后通過飛機的增減變化寫出更多的除法算式,并觀察這些算式,有什么發現?讓孩子真正在理解基礎上確信并掌握“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可以用除法來解決。”為今后解決此類倍數問題做了很好的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