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晶
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漸漸成為了研究和社會討論的熱點。大學期間,學生正處于青少年向成人過渡的階段,而這恰恰是心理問題甚至是心理障礙的高發期。關注大學生心理健康,保護其健康成長,也成為了大學、社會刻不容緩之任務。而大學輔導員作為大學中最直接接觸學生的教育人員之一,無論是職責本身,抑或條件本身出發,都應該主動了解大學生的思想動態,關心他們的心理健康。近年來,由于心理問題而在宿舍引發的惡性事件,諸如:室友投毒、跳樓自殺等等,引起了社會對于大學宿舍管理的擔憂。本文嘗試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與宿舍內存在的問題以及宿舍之管理聯系起來,并且嘗試給大學輔導員提供一些解決問題的建議。
一、上海大學生的心理狀況
首先,不同地區的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也不同。上海是中國最為發達的城市之一,同時也是生存和生活壓力最大的城市之一。上海地區的高校學生來自世界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家庭背景,無論是在新環境適應,還是自我成長、朋輩關系處理,還是職業規劃以及感情生活的方面,都面臨著相比于其他地方更大的挑戰和壓力。
在對上海10所高校的797名在校學生進行的自編問卷調查中,發現認為自己曾經或者現在存在非常嚴重的心理困惑的學生比例占5%,認為自己曾經或現在存在比較嚴重的心理困惑的學生占14.4%,而認為自己曾經或者現在存在輕微的心理困惑的大學生高達62.5%,而認為自己沒有心理困惑的大學生只占18.1%。
基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上海市高校學生的心理狀況不容樂觀。鑒于問題的嚴重性,上海高校紛紛開設了高校心理咨詢機構,并且要求包括大學輔導員在內的大學教育工作者參與到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預中去。通過抽取上海10所高校的380名在校學生進行調查,研究者發現超過43.4%的學生認為高校心理咨詢機構只能幫助極少數人,而6.6%的學生認為它們在浪費學校資源,而更為嚴重的是,超過半數的被調查者有心理困擾時是向自己的朋友或者同學求助的,而超過20%的學生是自己承受和解決。這里面存在很嚴重的問題就是高校心理咨詢和教育沒有真正的融入到學生中,而大學生輔導員被視為與高校學生接觸最為直接的大學教育人員,卻很少被看做是心理求助的對象,而問題的癥結就在于大學輔導員對于大學生生活的關注不夠、對于問題發生的盲點的忽略。
二、宿舍:被忽略的心理問題盲點
近年來,大量的心理問題發生的場所都是在學生宿舍。首先是大學生因為心理問題而自殘或自殺的問題。據人民網統計,2009年上海市有20名大學生因自殺或突發疾病等原因而非正常死亡,占上海高校安全事故的80%以上,而在網上搜索“上海大學生自殺”,相關的搜索結果就達560萬個。而值得令人關注的是,大學生選擇的自殺的地點往往是學生宿舍。其次,大學生宿舍也成為了學生沖突的高發區,經常出現室友之間大打出手、“冷戰”不斷的情況。而在2013年,上海市某著名高校甚至出現了室友投毒的惡性事件,轟動全國,引起了各界對高校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極大關注。
而筆者認為,大學生宿舍成為學生心理問題的高發區絕不屬于偶然情況。首先,宿舍是學生每天停留最多時間的地方,是學生學習、娛樂、休息和交往的重要場所。有研究表明,上海在校大學生存在的很重要的心理問題是人際交往面過于狹窄以及精神空虛、生活滿意度偏低。大學生消極面對生活,沉迷于網絡游戲或者其他事情,而難以走出宿舍,同時學業的壓力不斷增加,這也是一些學生選擇在宿舍輕生的原因。其次,在上海各大高校,本科學生一般住在多人間宿舍(4人以上),而碩士研究生多住在二人間,而宿舍內的同學來自于不同的家庭背景,有著不同的生活習慣,故在集體生活中難免出現矛盾。
三、解決宿舍心理問題的建議
大學輔導員作為工作在教育第一線的學生管理人員,與學生接觸最為密切,故擁有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的客觀有利條件。所以關心學生心理健康、幫助學生走出心理障礙也是高校輔導員的職責和義務所在。那么針對以上提出的學生在寢室這個特殊場所中隱藏的或者呈現的心理問題,有以下一些建議和做法:
首先,高校輔導員要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在完成輔導工作的過程,許多輔導員認為只要完成必要的行政工作即可,而忽視了與學生或者大部分學生的關系的搭建。這也是許多學生在遇到心理困惑之時,不會選擇向輔導員傾訴或者求助的原因。所以,高校輔導員一定要主動融入到學生的生活中去。輔導員不但可以主動去關心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生活,也要主動去指導學生進行職業規劃甚至于人生的規劃。在與學生的更為的密切、親近的接觸中,輔導員就能更家容易了解到存在與個別學生之間的矛盾和一些重要的心理問題細節,就能更好的采取措施及時預防和處理問題。同時,學生也會把輔導員當做他們最值得信賴的老師和朋友,一旦他們遇到心理問題,他們很可能會把輔導員當作是有效的傾訴和求助對象。
其次,輔導員也需要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不僅要懂得教育學、管理學等學科,還要掌握必須的心理學專業知識。時代在變化,學生的在學校里遇到的問題也在不斷地變化。輔導員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緊跟時代的腳步,才能更好地、無障礙地與眾多90后的溝通,才能幫助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而不是生硬的說教。
最后,輔導員也不應該忽視學生自我管理的作用。盡管大學生在嶄新的環境,不得不去面對許多問題和挑戰,但是大學生作為一名成年人基本已經具備了獨立思考和一定的獨立承擔能力。而在上海高校里,一名輔導員往往要負責200至300名學生,盡管我們上面強調輔導要主要關心學生的生活和學習,但是客觀來說,輔導員不可能了解到每位學生的狀況,那么成立宿舍自管會之類的學生自理組織就非常有必要了。事實上,輔導員通過與學生自管組織的交流也是可以獲取到同學們在宿舍中思想動態,但是前提是選派負責人的自管人員,同時輔導員也要及時于自管負責人溝通。
總之,在宿舍管理和處理相關的宿舍心理問題中,大學輔導員一定掌握主動權,主動去與學生溝通,主動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不能因為宿舍與教室或者家庭的距離而忽視這個心理問題的“重災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