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毓芳
小學數學教學中不僅要注重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培養,還要注意對學生反思能力的培養。反思是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強化自我意識、主動進行自我監控和調節的重要形式,是對自身的數學學習過程,學習方法與學習結果進行回顧、思考、總結、評價、調節的過程,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核心和動力,是提高學生學好數學的重要環節。為此,在教學中我就如何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進行了嘗試。
一、激發反思的動機
教學中要在情感的基礎上激發學生反思的熱情,著力營造一個促進學生反思的學習氛圍,以激發學生的反思動機。如在算法多樣化的教學中,我們可以這樣經常問學生:“你還有其他解法嗎?”、“你的想法與別人的有什么不同?”、“你的方法好在哪里?”等等。這樣的提問,有助于誘發學生反思和優化自己的思考過程。
二、抓住反思的契機
數學課堂教學,不僅要重視結論的證明和應用,更要重視探索發現的過程,要讓學生沿著“再發現”的道路去探索和發現規律,形成概念。為此,教師要積極創造和尋找可供學生反思的機會。就小學數學課堂而言,反思的內容主要有:對自己的思考過程進行反思;對解題思路、分析過程、運算過程、語言的表述進行反思;對所涉及的數學思想方法進行反思等。針對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常規活動的內容及程序,教師可分下列幾個階段活動的內容及程序為學生創設反思的機會。
1.學習新知識前反思
學習新知識前反思指向于未來學習,是對準備學習新知識進行的反思。如在教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時,可以引導學生反思:前面我們學習了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如果除數不是整十數,而是任意兩位數,又該怎樣計算呢?這樣通過創設情境,促進新舊知識交替,激發學生的求知興趣和探索欲望,給學生創造自我表現的空間。
2.學習新知識中反思
學習新知中反思指向于當前學習,是對學習過程本身的反思,包括知識的形成過程、學習方法、操作程序以及獲得的結論等。當學生經歷、體驗了不同的探索方案后,再引導學生反思。如在教學商不變的規律中,通過出示兩組題目:
6÷3= 8÷2=
24÷12= 80÷20=
48÷24= 800÷200=
120÷60= 8000÷2000=
讓學生計算,再引導學生觀察兩組算式的結果,思考:什么一樣?什么不一樣?這組算式有什么規律?再引導學生反思:從剛才的探究中,你又發現了什么?能再舉一些例子說明你的發現嗎?你是怎么推導出來的?這種思考方法對自己今后學習有什么啟發?通過親身體驗、反饋、反思,從而獲得統一的有價值的數學模型,也培養了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從這些不同的側面,多角度地思考體會探索的方法、策略,使學生在不斷的反思中,加強數學知識和能力的相互溝通,提高進行數學活動的能力。例如:在教學《認識幾分之一》這一課時,學生在認識二分之一后我設計了讓學生自己利用現有的材料創造幾分之一。在大部分學生已經用圓形、長方形、正方形紙片創造出了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后,我提出了“剛才你是怎么創造這個分數的?是否正確?”、“你還可以用什么方法來創造?”、“你還能創造出其他的幾分之一嗎?”等問題,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回顧、反思,對創造分數活動中的得失進行分類、取舍,理清自己的思路。在交流展示中,我還讓學生針對所創造的分數進行質疑,學生提出了非常有價值的問題:為什么用圓形、長方形、正方形紙片創造出的“四分之一”形狀不同,卻都能用“四分之一”來表示呢?通過大家的共同討論,深刻理解分數的意義,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這樣,通過不斷反思自己的數學學習活動,把自己的數學學習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3.學習新知識后反思
學習新知后反思指向于過去學習,對學習經驗和學習結果進行反思,包括對自己在課堂上的表現和學習方法、學習收獲進行評估,對學習的成功與不足進行分析。
如課堂總結環節,是引導學生進行總結反思的良好契機,讓學生想一想今天這節課學了什么知識?學會了什么?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疑問?有什么想法?請你給這節課取個課題名稱好嗎?今天學的內容跟以前學的內容有什么不同等等。從而幫助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自我整理和內化,從而構建自身的知識體系。
三、教給反思的方法
1.自我提問
自我提問適用于學習過程中,諸如“怎樣做”,“為什么這樣做”,“可以用幾種方法做”,“哪一種方法更簡便”,“錯在哪里”,“為什么錯”等自我提問,可以促進學習主體的更深層次的思考。長此以往,學生不僅可以提高發散思維能力,還可以提高鑒別能力和學習能力。如在《認識周長》一課教學時,讓學生認識周長含義的基礎上,獨立探究計算長方形的周長方法。
生1:長方形周長=長+長+寬+寬
生2:周長=長×2+寬×2
生3:長方形周長=(長+寬)×2
引導學生比較分析哪種方法是最基本,最容易理解的?哪種方法計算最簡便?促使這生對多種方法有感悟和體驗,產生對問題本質的認識不斷深化,促使思維的不斷發展。
2.自我總結
當某個問題解決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從解決問題的角度、方法、思維策略等方面進行總結,以尋求思維規律。如學了這個知識點,能幫助我們解決什么問題?這個知識我是用什么方法學會的?還有其它的學習方法嗎?
3.自我評價
自我評價是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學習結果進行自我評價與分析的一種自我審視的行為。自我評價應該是課堂教學中一種最主要、最經常的評價方式,組織有效的自我評價有助于學生隨時進行自我反饋、自我調整、自我完善,有助于提高自我評價能力。
四、養成反思的習慣
數學反思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協同的過程,教師不但要注重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數學反思能力的培養,還要注意課堂外對學生反思習慣的培養。如果教師能不斷總結并付諸實踐,一定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反思習慣,從而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