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久琴
每當步入教師吧總能看到怨聲載道的有之,這部分人一定都是從事教育的教師(辛苦、工資低等等)。帶有指責和漫罵的大有人在,這部分人大部分是被老師教育過的學生或學生的家長,但也不排除即不是被教育過的學生和學生的家長,而是別有用心故意挑動是非的人。兩方對壘把教育說的一無事處,大有取消教育之勢。
朋友不如來幾個假設,假如沒有教育的存在和實施,我們的國家會怎樣?那么就會落后,落后就會受欺負;假如你我沒有接受教育學習一些知識,今天能再這里相遇、交流、對老師教育的方式方法進行品頭論足嗎。
教育無處不在,當父母給了我生命,一開始母親就實施胎教,當哇哇落地時父母親人實施各種教育:說話、交往、穿衣、系鞋帶、餐具的使用等等都要經過反復的訓練才能形成,因此教育是廣義的。
到了六七歲需要學習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這部分教育內容不是每位父母、每個家庭所能為之的,因此,必須在有組織、有計劃的教育機構來完成,也就產生了學校教育。
學校是有施教者(教師)和受教育者(學生)組成,二者缺一不可。教師受教在先有豐富的科學知識和社會生活經驗,并受國家執政部門的聘請和委托按照國家教育方針和教師法中規定的權利和義務有計劃、有組織的對學生開展教育、教學活動。要有一棵童心和良好的方法對等那些無知而又要獲取知識的青少年,正因為他們無知才需要我們有知識的教師傳授知識,正因為他們幼稚看問題偏激才需要教師來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正因為他們行為習慣不良才需要教師來發現與矯正,正因為這些都要教師來幫助解決,才有教育存在發展的意義、才有教師地位的高尚和職業的神圣。
作為青少年的學生你們正是學知識、長身體、形成人生觀的時期,要知道你來學校目的是什么?在這階段你的義務是什么?說起來都很明白,條條是道,但作起來就會事與愿違。正因為你們無知才作出事與愿違的事,事后還后悔,心理知錯在老師和家長面前心服口不服還強詞奪理,甚至明知故犯。允許人犯錯誤,但不允許重復犯同樣的錯誤。國家《義務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規定青少年享有受教育的權利,從法律上規定了你受教育的權利,但在享受受教育權利的同時,我們青少年應該履行自己的義務,要履行學生的職責,盡到作學生的義務,就是無條件的接受教育,愿意接受老師的教育是前提。
教育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育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教育的方式方法是為完成教育內容服務的。因此教師選用恰當的教育方法是減少師生產生隔閡的關鍵。學生或家長對教師不滿多數是對教師在實施教育活動中教育的方式方法不滿,雖然教師的用心是好的,教育也是必須實施的,但由于教育的方式不妥當,不能被學生接受,不但達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引發師生間的矛盾,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教師要加強職業道德的修養,加強學習,全面了解學生,因材施教,對問題學生進行細致的分析,找出產生問題的原因,不要不分清紅皂白地就開說,有的也說沒的也說,現在發生的事也說過去的事也說,甚至猜測的說,用可能、大概、我想……這類詞做起語,更有甚者用定義的語氣說事情,如:我一看你的樣就是……,這事一定是你作的,還有用帶有侮辱性語言的,如;不要臉、不要哪個死臉、你家怎么養你這樣個孩子、缺少家教……這些語言最容易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再無意中給我們教育者實施教育設上了一道防火墻。學生心理產生抵觸情緒不接受老師的教育,甚至拒絕老師的教育。作為學生要知道自己是受教育者,要虛心象老師求教,把學知識當作頭等大事,哄的老師,讓老師把知道的知識多一些的教給自己,變為自己生存和發展的能源,在群體中吸收伙伴們優良的品質,形成尊重他人、善待自己的良好心態,對于發生在自身上的不足要立即改掉,正確對待老師的批評教育。同時對老師不明真相誤解的批評教育要及時和老師進行交流溝通,讓老師知道事情的實際情況、消除誤解。
教師正確的實施教育,學生不能拒絕教育,或者說學生到學校首先無條件的接受國家規定的教育內容,要修正教育者的教育方式和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行為。這樣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形成良好的學風、教師就會形成良好的教風、學校就會形成良好的校風,就能避免師生間人格受到侮辱和傷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