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庭
(中冶京誠(秦皇島)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河北 秦皇島066001)
質量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是國際化標準組織編制的管理標準。我國最早引進的是質量管理體系標準。隨著標準的制定,先后又等同采用了環境管理體系、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統,現已被多家企業采用。在我國部分企業先是進行了質量管理體系認證,隨著標準的發布,以及市場的需求,之后逐步納入了環境管理體系、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實現了三標整合,使企業管理更具有科學化。
質量管理體系是組織的一項戰略決策,每個組織質量管理體系的設計和實施都會受到以下因素的影響:組織的環境、該環境的變化以及與該環境有關的風險;組織不斷變化的需求;組織的具體目標;組織所提供的產品;組織所采用的過程;組織的規模和組織結構。
環境管理體系規定了組織建立、實施并保持的環境管理體系的基本模式和17項基本要求。這樣一個體系可供組織建立一套機制,用來確定環境方針和目標等,通過環境管理體系的持續改進實現組織環境績效的持續改進。它的總目的是支持環境保護和污染預防,協調與社會需求和經濟需求的關系。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旨在為組織規定有效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所應具備的要素,這些要素可與其他管理要求相結合,并幫助組織實施其職業健康安全目標和經濟目標。它使組織能夠制定其職業健康安全方針,建立實現方針承諾的目標和過程,為改進體系績效并證實其符合本標準的要求而采取必要的措施。3個標準均適用于任何類型和規模的組織,并適用于各類地理、文化和社會條件。因此各組織的管理體系的結構不同也可統一采用3個標準。環評工作就是要執行國家法律、法規,對環境風險進行評價,因此評價工作體現了環境管理體系、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特征要求,質量管理體系的基本要求也包括了環境管理體系、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因此在本文中重點討論質量管理體系在環評中的應用。
我國等同采用了ISO9001標準,它是一個系列標準,用于組織貫標的為《質量管理體系 要求》(GB/T 19001-2008/ISO9001:2008),對組織實施標準化管理體系提出了實施指南。標準的主要條款包括范圍總則、規范性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質量管理體系、管理職責、資源管理提供、產品實現、測量、分析、引言總則、過程方法。
標準的核心是采用過程方法,鼓勵在建立、實施質量管理體系以及改進其有效性時采用過程方法,通過滿足顧客要求,增強顧客滿意。這種方法體現了過去的PDCA循環的理念,P(plan)策劃:為了達到預期的結果,研究確定必要的目標和過程;D(do)實施:實施策劃確定的過程,以實現目標;C(check)檢查:根據方針、目標和產品的要求,對過程的結果(產品)進行監視、測量并報告檢查結果;A(action)處置:采取措施,以持續改進過程。
質量管理體系是組織貫徹實施質量管理體系的具體要求,即環評工作中要采用實施質量管理體系,必須滿足其相應的條款要求。與環評工作有關的要求主要包括:文件控制、記錄控制、設計和開發策劃、設計和開發輸入、設計和開發輸出、設計和開發評審、設計和開發驗證、設計和開發確認、顧客財產、顧客滿意等。
質量管理體系所要求的文件應予以控制。應編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規定以下方面所需的控制:確保文件的更新和現行修訂狀態得到識別;確保文件保持清晰、易于識別;確保組織所確定的策劃和運行質量管理體系所需的外來文件得到識別,并控制其分發;防止作廢文件的非預期使用,如果出于某種目的而保留作廢文件,對這些文件進行適當的標識。在環境影響評價過程中,對各種失效或作廢環境標準、法律法規要進行標識,如采用“作廢”字樣或圖章的形式,防止在環評過程中誤用,影響環評質量。
記錄是一種特殊類型的文件。為提供符合要求即質量管理體系有效運行的證據而建立的記錄,應得到控制。組織應編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規定記錄的標識、貯存、保護、檢索、保留和處置所需的控制。記錄應保持清晰、易于識別和檢索。記錄的控制要求,包括:記錄的標識、記錄的貯存、記錄的保護、記錄的檢索、記錄的保存期限、記錄的處置等。環境影響評價過程中,如電話記錄、會議記錄、產品審核表、現場踏勘記錄等均受此條款控制,按照上述要求可編制標準的記錄表格形式,以方便使用。尤其是敏感的環評項目,對于保留各種記錄尤為重要,也是環評單位及編寫人自我保護的一種手段。
標準要求組織應對產品的設計和開發進行策劃和控制,組織應確定:設計和開發的階段;適合于每個設計和開發階段的評審、驗證和確認活動;設計和開發的職責和權限。對應于環境影響評價,屬于接受項目后的策劃階段,在進行策劃時,應明確:項目組人員,包括項目負責人、專題負責人及其職責權限。項目是否召開技術會議、幾級審核、何時進行專家評審。項目的進度安排,包括:確定設計輸入要求、設計輸出文件的發布和交付,以及專業協作等時限。即資料收集要求、環評文件的編制要求,以及完成時間等。
上述內容可按照標準要求,編制標準表格的形式,以方便操作。
標準要求應確定與產品有關的輸入,并保持記錄。這些輸入應包括:功能要求和性能要求;適用的法律法規要求;設計和開發所必需的其它要求。應對這些輸入的充分性和適宜性進行評審,要求應完整、清楚,并且不能自相矛盾。
在評審時,參加評審的人員應包括參與設計的各專業負責人。評審重點是識別并解決那些不完整不清楚的要求以及質量特性之間相互矛盾的問題。評審的結果應體現在設計輸入記錄中。
在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中,對應于標準的具體內容有:工程任務單、開工報告、策劃表、合同、環境監測監測報告、委托書、有關政府部門及社會的要求。具體如下:顧客提供的基礎資料、監測資料、環境大綱(若有)、專家評估意見、環保部門咨詢意見、安全評價、水土保持方案、水資源論證、勘察報告、地質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方案、標準及總量批文、各種規劃及資源利用條件等。項目相關人員在開展工作前應進行現場踏勘,重點收集反映開發建設活動本身和活動所在區域環境的資料,重點分析開發建設活動主要環境影響的形式、途徑和活動所在區域的主要影響情況。以前類似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的有關信息,如原有類似環評文件、監測數據等。本項目環境保護特殊要求。如附近有敏感點的位置、功能、規模等。與工程行業有關的法律法規等。危廢鑒別試驗、放射性實驗驗、礦巖全分析、化學品原燃料的化學成分及理化性質等。
上述內容均為質量管理體系標準條款要求的輸入內容,并按照標準要求,進行歸檔。
標準要求:設計和開發輸出的方式應適合于對照設計和開發的輸入進行驗證,并應在放行前得到批準。
設計和開發輸出要求如下:滿足設計開發輸入的要求;給出采購、生產和服務提供的適當信息;包含或引用產品接收準則。
環評文件文件在報審或報批前,必須要有授權人批準,如環評中的承諾以及環評報告副總經理、總工程師簽字或有關領導簽字等。本條款要求的批準不應替代設計驗證。批準應在設計驗證有效實施后進行。
標準條款要求:應依據所策劃的安排,在適宜的階段對設計和開發進行系統的評審,以便:評價設計和開發的結果滿足要求的能力;識別任何問題并提出必要的措施。
評審的參加者應包括與所評審的設計和開發階段有關的職能的代表。評審結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記錄應予以保持。這個過程就是環境影響評價過程中的部門技術會議。
評審通常采用會議方式,評審的參加者應包括與評審環評有關職能的代表。常見的環境影響評價評審形式如:環評防治措施總體方案討論會、解決系統性技術問題的評審會等。會議通常應由高層技術主管人員主持。
評審應評價環評的結果滿足要求的能力,識別任何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應記錄評審識別出的問題,以及對這些問題所采取的措施。評審結果應經評審主持人簽署認定。
為確保設計和開發輸出滿足輸入的要求,應依據所策劃的安排對設計和開發進行驗證,驗證結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記錄應予保持。
設計驗證通常的方法是將設計輸出文件對照設計輸入要求逐一檢查。
應記錄驗證的結果及針對驗證發現的問題所采取的措施,記錄內容包括:校、審的輸出文件的項目名稱或頁次;校、審發現的問題;針對問題采取的措施;采取措施后的再次驗證。
這個條款對應于環評就是大家在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中習慣說的各級審核,標準要求編寫人對審核意見修改后,還要有審核人的再次確認,以保證審核意見修改的完整性,并進行歸檔保存。
為確保產品能夠滿足規定的使用要求或已知的預期用途的要求,應依據所策劃的安排對設計和開發進行確認。只要可行,確認結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記錄應予保持。
按我國現行的工程建設體制,工程設計的確認由顧客或政府主管部門分階段實施,確認活動包括:可行性研究報告的評估;方案設計的審查;初步設計的審批;施工圖審查機構的審查。
必要時,組織應委派能勝任的人員參與設計確認活動,對確認提出的問題應在適宜的設計后續階段采取相應的措施。確認的結果(評估、審查、審批的結論)及任何相應措施的記錄應予保持。對應于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來說,就是專家技術評估會,會后對專家意見進行修改,將其作為附件納入報告中,并進行歸檔保存。
組織應愛護在組織控制下或組織使用的顧客財產。組織應識別、驗證、保護和維護供其使用或構成產品一部分的顧客財產。如果顧客財產發生丟失、損壞或發現不適用的情況,組織應向顧客報告,并保持記錄。
組織應愛護在組織控制下或供組織使用的顧客財產,實施以下控制:通過適用的標識以識別顧客財產;驗證顧客財產與合同規定的符合性及適用性,如有不適用情況,應向顧客報告,并記錄;保護好顧客財產,如發生損壞、丟失應向顧客報告,并保持記錄。
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中涉及的顧客財產可能涉及:顧客提供的政府主管部門關于項目開展前期工作的函或文件、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地質勘查報告、水文地質勘查報告、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及批復、安全預評價報告及備案登記表、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及備案登記表、礦區地質環境治理和生態恢復方案、礦區土地復墾報告、原輔料成分及理化性質、環境影響評價委托書等;顧客為其委托的環評項目提供的具有知識產權的信息和個人信息,如手機號、住宅電話等。
根據標準要求,環評人員在接受上述資料后,均要進行登記,記錄使用及返還情況,以便備查。
作為對質量管理體系績效的一種測量,組織應監視顧客關于組織是否滿足其要求的感受的相關信息,并確定獲取和利用這種信息的方法。
監視顧客感受可以包括從諸如顧客滿意度調查、來自顧客的關于交付產品質量方面數據、用戶意見調查、流失業務分析、顧客贊揚、索賠和經銷商報告之類的來源獲得輸入。
“顧客滿意”定義:顧客對其要求已被滿足的程度的感受。
組織應確定:獲取信息的方法;利用信息的方法。規定信息在組織內部的溝通過程;規定信息統計、分析的職責權限,適用的統計方法;對存在的問題采取糾正措施或預防措施,持續改進質量管理體系。
現在環評單位均為服務行業,在環評過程中要充分為建設單位服務,在環評過程中或結束后,可采用顧客滿意調查表的形式,征求建設單位對環評單位的意見,在以后環評工作中預防和防止類似現象再次發生,以便更好地提高環評質量,并爭取更大的環評市場。
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是一種法律法規強的技術性工作,可為政府部門決策提供技術支撐。在技術上除了嚴格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導則及相關規劃外,還要進行標準化管理,嚴格按照三標管理體系的要求,進行過程控制,雖然在開始實施時,對標準的理解有些困難,可以采用循循漸進的方式,讓每位員工理解并應用于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中,不但可以規范環境影響評價的編寫流程,還可提高編寫質量及進度要求。
由于現在的環評市場競爭激烈,建設單位要求環評單位編寫的時間很短,因此要求環評工作者在不斷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要將三標管理體系運用于環評工作中,以提高編寫速度、質量,對日益增多的環境污染事件,可充分保留原始資料,分清責任。
[1]田 武,李 釗,劉卓慧,等.質量管理體系-要求[R].北京:北京中設認證服務有限公司編制,2009(3).
[2]中國認證人員國家注冊委員會.中國環境管理體系注冊審核員國家培訓教程(基礎知識部分)[R].北京:中國認證人員國家注冊委員會環境管理專業委員會,1999(3).
[3]袁 俊.實施ISO14000標準促進中國企業可持續發展[J].中國工程科學,2002,4(7).
[4]金恩成.QHSE整合管理體系在工程項目中的應用與評價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06.
[5]那寶魁.企業管理體系的一體化及其問題[J].冶金管理,2003(3):38~40.
[6]徐德蜀,金 磊.關于質量(Q)、環境(E)和職業安全健康(OSH)的管理體系整合及其一體化探討[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2(1):9~13.
[7]李 勇,朱素芳,高紅梅.論我國環境影響評價中的質量管理體系構建[J].環境科學導刊,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