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福成,陳柏華
(1.河北省圍場縣塞罕壩機械林場,河北 圍場068466;2.河北省承德縣五道河林場,河北 承德067400)
塞罕壩森林公園曾是皇家獵苑的重要組成部分,隸屬河北省承德市,位于承德的高海拔部分,屬于壩上地區(qū)。塞罕壩森林公園物種資源極其豐富,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森林公園,每年觀光旅游的旅客們數以萬計。塞罕壩森林公園保存著最原始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在生態(tài)系統(tǒng)建設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森林公園是生態(tài)系統(tǒng)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森林植被的可持續(xù)健康經營發(fā)展,有利于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健康以及旅游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本文通過對塞罕壩森林公園所轄區(qū)域內所有林木樹種和有害生物進行了調查,旨在分析出有害生物的種類和危害途徑,并制定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以期達到合理種植和科學樹種配置的目的。
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位于河北省最北部,北鄰內蒙古多倫縣,南至圍場縣的大喚起鄉(xiāng),東鄰圍場縣姜家店,西鄰御道口牧場。地理坐標為東經116°51′~117°39′,北緯42°02′~42°36′。景區(qū)總面積250hm2,其中森林面積100萬畝,森林覆蓋率76%。草原面積100余萬畝。所處地區(qū)的氣候為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寒冷而漫長,夏季溫差大。全年平均氣溫-1.7℃,7月份的平均氣溫較高,最高溫達到了30.3℃,12月份平均氣溫最低,最低溫度-43℃,日照時長2370h。全年平均降雨量為428mm,在時間和空間上分布不均勻,降雨主要集中在6、7月份,且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qū)。森林公園內物種資源極為豐富,植被類型復雜多樣,植被覆蓋率達到了80%,森林樹種主要包括白樺、華北落葉松。
標本采集主要用兩種方式:一種是通過自己實地采集,另一種是通過燈誘方法。前一種方法應盡量保證標本有完整的生活史,做好現場采集記錄;后一種方法是對收集的標本進行篩選,是對前一種方法的補充,兩種方法均應同時做好記錄。標本編號包括:有害生物種類名稱、采集時間、采集地點、寄主植物、采集人姓名等,做好標本的統(tǒng)計和編號工作是研究物種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認真對待。如果遇到無法識別和鑒定的物種則應該需注明危害特點、寄主、危害部位、分布地點等信息,并設立養(yǎng)殖點進行進一步的動態(tài)觀察,從而保證研究的完整性。
林業(yè)有害生物的生物統(tǒng)計包括分布地點統(tǒng)計、有害生物發(fā)生面積統(tǒng)計、有害生物寄主植物統(tǒng)計以及危害程度的統(tǒng)計。
經過對北曼甸大喚起全園調查,共發(fā)現有害生物126種。
有害微生物:其中有害微生物15種(楊樹黑星病、白楊黑斑病、楊柳褐斑病、松落針病、樟子松松針銹病、落葉松叢枝病、葉銹病、青楊葉銹病、柳樹銹病、垂柳銹病、云杉葉銹病、白楊葉銹病、落葉松落葉病、松針紅斑病、楊樹擬莖點菌潰瘍病)隸屬6目(格孢腔菌目、黑盤孢目、球殼孢目、星裂盤菌目、銹菌目、座囊菌目)6科(黑盤孢科 半殼孢科、球殼孢科、柵銹菌科、斑痣盤菌科、座囊菌科),其中危害葉部14種,占危害物種總數的93%包括(楊樹黑星病、白楊黑斑病、楊柳褐斑病、松落針病、樟子松松針銹病、落葉松叢枝病、葉銹病、青楊葉銹病、柳樹銹病、垂柳銹病、云杉葉銹病、白楊葉銹病、落葉松落葉病、松針紅斑病),干、枝部1種(楊樹擬莖點菌潰瘍病)。
有害昆蟲:有害昆蟲共111種(青尺、腮龜、尺蛾、截翅尺蛾、腎灰蛾、闊頸金龜、落葉松尺娥、冬夜、楊褐牛、貞尺、灰夜、頸寬天牛、尺蠖、銀冬蛾、色筒牛、蠶蝶、、色狼蛾、燈蛾、光裳蛾、文花牛、燈蛾、大地老虎、虎天、石籬蛾、光腹蛾、象甲科、星象、渾黃蛾、甘夜、樹皮、白雪蛾、裳銀夜蛾、伯利綠象、毒蛾、瑰巾蛾、錐綠、光裳蛾、脊綠、楂粉、薇扁夜蛾、楊卷象甲、菠蘿蝶、叉地蛾、落葉松八齒小蠹 、鳳蝶、角魯蛾、邊芫、灰蝶、裝冬蛾、楊葉、紅蛺、月扇蛾 、泥蟲、單環(huán)蛺蝶、二尾蛾、斑葉、黃環(huán)蛺蝶、扁銼蜂、十星甲、黃緣蛺蝶、葉松扁葉、柳跳、老豹蛺蝶、泰加大樹蜂、毛胸葉甲、紅蛺、葉峰、真蝽、線蛺、落葉樹紅腹葉蜂 、鐵牡蚧、環(huán)蛺、葉松蚜 、蛺蝶、云斑龜、鋏同、葉松小卷 、叩頭、云杉、赤楊翅卷、喙麗龜、樹球、線小蛾、綠麗龜、大蚜、波雜蟲、褐麗龜、毛蚜、褐天毛蟲、古麗龜、大蚜、枯葉、毛麗龜、青葉、環(huán)卷螟、綠麗龜、樹皺病、葉松娥、紋麗龜等),隸屬6目(膜翅目、鞘翅目、鱗翅目、半翅目、同翅目、蟬螨目)30科(尺娥科、大蠶蛾科、燈蛾科、毒蛾科、粉蝶科、鳳蝶科、灰蝶科、卷蛾科、枯葉蛾科、螟蛾科、鞘蛾科、蛺蝶科、扁葉蜂科、樹蜂科 、蝽科、盾蚧科、球蚜科、金龜科 、同椿科、卷蛾科、蚜科、麗金龜科、枯葉蛾科、葉蟬科、癭螨科、麗金龜科、叩頭蟲科等),其中大部分危害葉部,達到了98種,占總數的88.3%,危害干、枝部、根部、花、種子的昆蟲較少,分別有6種、4種、3種、1種。因此在林分經營中應重點加強葉部防止工作。
有害生物的危害途徑主要包括國(境)外傳入、外地傳入、原有的有害生物,危害方式主要包括危害苗圃苗木和木材兩種方式。
3.2.1 傳播途徑的調查研究
此次調查,未發(fā)現發(fā)現從國(境)外傳入的林業(yè)有害生物,而從外地傳入有害生物種53種,原有的有害生物種類較多,其中危害程度較大的物種主要包括松毛蟲、尺蛾、葉甲類、舞毒蛾等,主要危害落葉松,應加強有害物種的傳播途徑的監(jiān)控防治工作、做到預、防、治相結合。
3.2.2 有害生物的危害方式
通過在苗圃調查,共發(fā)現4種苗木有害生物,大多集中在鞘翅目,金龜科,而對林木造成危害的有害物種主要以小蠹科樹蜂科為主,危害程度較大、危害面積比較廣泛,應加強防治和采取相應措施,達到因地制宜的效果。重點加強林木運輸工作的檢疫工作,防止有害物種的傳入和傳出。
加強科學種植、規(guī)范林分經營措施、采用先進的種植管理理念,盡量避免物種單一的種植結構,增加物種多樣性。加強苗木的檢驗檢疫工作、嚴格木材產品的出入境檢查。結合科研機構,制定生產、學習、研究相結合的現代化規(guī)范經營機構、提升森林公園經營管理的科研水平。進一步全面調查研究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加強生物防治、盡量較少化學防治、做好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建設和保護工作。
[1]曾大鵬.中國進境森林植物檢疫對象及危險性病蟲[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98.
[2]蕭剛柔.中國森林昆蟲[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92.
[3]中國林業(yè)科技出版社.中國森林病害[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84.
[4]王緒捷.河北森林昆蟲圖冊[M].石家莊:河北科技出版社,1985.
[5]遼寧省林學會.森林病蟲圖冊[M].沈陽:遼寧科技出版社,1986.
[6]國家林業(yè)局森林病蟲害防治總站.中國林業(yè)有害生物概況[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8.
[7]國家林業(yè)局森林病蟲害防治總站.林業(yè)有害生物防治[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