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苗,康紅梅
(中國林業出版社,北京100009)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電子設備尤其是移動設備的普及,使得人們的思維方式和信息獲取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1]。出版載體發生分化,如許多出版物從傳統的紙質出版逐漸發展為以互聯網為平臺的新型出版方式。傳統的紙質教材對于學生來說過于單一、封閉,這與現代教育情境的多樣性、開放性和互動性形成矛盾[2]。
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作為新型的移動終端設備,兼具移動性和便攜性,可以使移動學習變得簡單、高效。隨著移動設備的普及,基于移動設備的數字教材應運而生。
《園林植物景觀設計》富媒體數字教材被評為“教育部2013年度職業教育優質數字資源”,成為34種通過評審的數字教材之一,目前處于最后的聯調階段。其紙質教材《園林植物景觀設計》為“全國林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高職園林類專業工學結合十二五規劃教材”,采用“項目引領、任務驅動”的編寫模式,理論知識以“必需”、“夠用”、“管用”為度。教材編寫時組織教學經驗豐富、實踐能力強的教師和行業、企業一線專家,系統收集整理了大量技術資料、圖片、圖紙等,內容翔實、豐富全面、編排合理、方便實用。紙質教材已于2013年8月正式出版,市場前景好。
《園林植物景觀設計》富媒體數字教材是在紙質教材基礎上進行開發的:①數字教材內容依據園林行業對人才的知識、能力、素質的要求,堅持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體現與時俱進的原則。②數字教材界面參考紙質教材,導航條設計清晰、合理,符合知識接收的邏輯性,同時利于配合紙質教材的學習。③數字教材以紙質教材為藍本,對文字內容部分進行調整,增加圖片,對圖片表現形式、風格進行變換。
富媒體數字教材根據設計方案按以下步驟進行制作。
(1)收集資源。根據教材內容設計,收集相關資料,主要是圖片、音頻、視頻等多媒體資料。
(2)標注。①氣泡標注:包括名詞、術語、知識點、引用文獻等。如《園林植物景觀設計》中對各章節的參考文獻均進行標注,點擊可連接到當當網相關網頁。②多媒體標注:包括圖片、畫廊、音頻、視頻、3D 動畫等。如《園林植物景觀設計》中標注了近300張圖片。③交互設計標注:包括測試題、練習題、鞏固訓練等。如標注測試題,還需提供相應參考答案。
(3)測試上線。數字教材完成后須經過系統測試,確認可以正常操作方可上線使用。
《園林植物景觀設計》數字教材采用與紙質教材相同的結構框架、不同的表現形式,重新對內容進行詮釋。
《園林植物景觀設計》數字教材中有280余張高清彩色照片及線條圖,與紙質教材相比,圖片數量多、質量高,可點擊查看完整大圖或局部放大,顯示圖片的詳細注釋內容。并可通過畫廊的形式呈現相關的一系列圖片,形式靈活,內容豐富。例如,紙質教材中的“圖3-25 某園林種植設計總平面圖”,印刷尺寸為14cm×11cm,圖中細節部分表現受限,文字小,不便閱圖;而在數字教材中,細節和文字均可放大到適宜閱讀的程度。另外,數字教材中圖片的色彩也較紙質教材豐富、飽滿,且可避免印刷原因造成的顏色失真。
此外,教材也支持視頻、音頻、動畫、地理定位等多媒體形式,尤其適用于動漫設計等應用性較強的圖書種類。
(1)移動終端。手機或平板電腦安裝軟件即可閱讀,容量大,質量輕,攜帶方便。如《園林植物景觀設計》紙質教材(四色銅版紙印刷)質量約為0.8kg,而一部9.7英寸的iPad Air質量僅為0.798kg,質量相當,但后者可下載數本至數十本數字圖書,隨身攜帶,更加便捷,真正實現移動學習。
(2)移動云服務。在網絡連接環境中,可通過云端同步,將已購買的教材下載到本地書架,并且可以分章節下載。如《園林植物景觀設計》數字教材分為6個教學項目,可以以項目為單位下載需要閱讀的部分,節約移動設備使用空間。
(1)使用便捷。可通過“標記”、“筆記”對教材內容進行標記,輔助閱讀;通過“查找”和“書簽”進行定位,并可設置多個書簽;通過“百科”,在網絡連接環境下進行快速搜索;通過“復制”實現內容的快速摘引。此外,還支持語音記錄,使筆記內容更加直觀、形式更加靈活。
(2)內容更新便捷。由于科技進步與行業發展,教材出版一段時間后即會需要更新。紙質教材如更新內容需再版,周期長、成本高;而數字教材只需修改、更新相應內容即可,無需全部重新排版,速度快、成本低,技術上可實現隨時更新。
此外,數字教材還具有交互特征,包括內容交互(如自測題)、網絡社交(如筆記分享,教師評圖、答疑)等,這將在以后的實際應用中不斷完善[3]。
(1)設備的限制。移動設備是閱讀數字教材的前提條件,沒有設備就無法閱讀,這與“即買即用”的紙質教材相比還是有一定的限制。
(2)對傳統閱讀習慣的挑戰。數字教材通過滾屏方式進行閱讀,滑動屏幕時,眼睛隨屏幕內容一起移動,這與傳統紙質教材翻頁的閱讀方式明顯不同,更易產生疲勞。
(3)對眼睛的影響。與紙張相比,液晶屏幕對眼睛的刺激更大,長時間閱讀易使眼睛疲勞,甚至影響視力。
數字教材因其形式靈活,已成為數字化時代教材出版的發展方向。雖然已有部分數字教材制作完成并上線使用,但師生對數字化閱讀的適應還需要一段時間,同時數字教材的普及推廣還有很多現實問題需要逐步探索;數字教材在前期開發過程中,產品制作、維護、更新、平臺建設或選擇的成本較高,需認真研究;在運行過程中,如何保證內容發布、更新、運行等各方面的安全,也是必須解決的問題[5]。此外,數字教材在內容上一定要與紙質教材有所區別,切忌將其做成紙質教材的翻版。
[1]孫 藝.基于iPad的移動課程的交互研究[J].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3):8~13.
[2]趙 麗,齊興賦,李雪梅.基于iPad電子教材的設計與制作[J].信息安全與技術,2013,4(12):68~70.
[3]何 江.2013.基于Moodle的數字教材設計——以《數字電路》課為例[J].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1):20,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