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深化財稅體制改革 科學謀劃財政工作
——聚焦全國財政工作會議
●本刊編輯部
編者按:一年一度的全國財政工作會議日前在北京召開。全國人大常委會預工委主任廖曉軍,財政部黨組成員,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長,財政部駐各地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專員,中央部門、中央企業財務部門有關負責人,特邀部門代表等出席了會議。會議回顧總結了2013年財政工作,并結合當前面臨的財政經濟形勢,明確了2014年財稅體制改革以及其他財政工作任務。本期專題“全國財政工作會議報道”將全面解讀此次會議,幫助廣大讀者深入領會會議精神。

每年的全國財政工作會議可以說是對當前財政經濟形勢的權威解讀,也是財政工作的風向標。2014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實現‘十二五’規劃目標的重要一年”,在這一重要時點召開的此次全國財政工作會議無疑在科學總結2013年財政工作的基礎上,對下一階段財政工作起到了把握方向、明確重點的作用。
“2013年,面對極為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各級財政部門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緊緊圍繞改革主線,牢固樹立宏觀意識、大局意識、可持續意識和中長期觀念,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取向和現代國家治理理念,積極改進工作方法,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的進展。”在此次會議上,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對2013年的財政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他將2013年財政工作的新進展總結為七個方面:
進展一:改善財政宏觀調控。堅持不擴大財政赤字。落實中央厲行節約的要求,壓減一般性支出。出臺提高小微企業增值稅和營業稅起征點的優惠政策。取消或免征33項中央級行政事業性收費和314項地方行政事業性收費。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將閑置沉淀的資金清理出來用于亟需支持的項目。同時,促進優化投資結構。
進展二:扎實推進財稅改革。將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改增試點推向全國,減輕企業稅負約1400億元;實施部分資源品目資源稅從價計征改革試點。推進簡政放權,推動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逐項清理政府性基金項目。取消和下放4項財政行政審批事項。壓減專項轉移支付資金。支持黑龍江開展“兩大平原”涉農資金整合。
進展三:促進加快經濟轉型升級。大力支持科技創新,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推進新能源財稅政策轉型。通過征收出口關稅控制“兩高一資”產品出口。加強污染治理和生態保護。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支持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鼓勵推廣新能源汽車等節能產品。整合專項資金支持三河三湖及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和湖泊生態環境保護。大力支持重點生態功能區建設,繼續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
進展四:完善財政支農政策措施。促進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開展現代農業示范區改革與建設試點。啟動財政支持農民合作組織創新和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兩項試點,開展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現代農業園區、龍頭企業帶動產業發展、一縣一特產業發展試點。深化農村綜合改革。
進展五:切實保障改善民生。在教育方面,以獎補方式鼓勵社會力量舉辦學前教育,大力支持中西部農村地區幼兒園建設。提高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水平。支持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提升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推動高等教育發展,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機制。在社會保障和就業方面,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月人均增加170元左右。提高優撫對象撫恤待遇,扎實做好城鄉低保、自然災害生活救助、疾病應急救助等工作。支持實施大學生就業促進計劃。在醫療衛生方面,基本公共衛生經費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30元,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280元。推進建立大病醫療保險制度,穩步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和縣級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在中西部地區開展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科醫生特崗計劃試點。在住房保障方面,加大對棚戶區和農村危房改造的投入,支持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全年建設任務。在文化方面,推進公益性文化設施免費開放,加快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進展六:務實開展財經對外交流合作。樹立大國財政理念,主動出題,妥為應對,積極參與國際財經事務,維護和增進了國家利益。
進展七:認真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財政部黨組帶頭,認真開展學習教育,廣泛征求了各方面意見建議,深入查擺了“四風”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制定了部領導班子整改落實方案、專項整治方案和制度建設計劃,并狠抓整改落實。積極參與《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的研究制定,認真抓好財政部牽頭負責的各項制度建設工作。在地方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各財政廳(局)也都扎實開展了教育實踐活動,取得了明顯成效。
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深化財稅體制改革作出了總體部署,揭開了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的大幕。財稅體制改革作為當前熱點受到社會廣泛關注,在此次全國財政工作會議上,樓繼偉用較大篇幅對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要求進行解讀,并明確了2014年財稅體制改革的主要任務。
針對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 “到2020年,要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要求,樓繼偉指出,未來7年,實現全會確定的財稅改革目標,時間緊迫,財政部門責任重大、使命光榮、任務艱巨。要堅持加強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結合,提高決策科學化水平,廣泛凝聚共識,形成改革合力。切實做到區分情況、分類推進各項財稅改革,對方向明、見效快的改革,要加快推進;對涉及面廣的改革,抓緊研究提出改革方案,適時加以推進;對認識還不深入、但又必須推進的改革,要大膽探索;對一些需要推進的制度性建設,需要修改完善法律的,也要加強研究、盡快啟動。
樓繼偉還分別從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稅收制度改革、財政體制改革三個方面對2014年財稅體制改革的重點提出要求。
預算管理制度改革:作為對社會公眾“預算公開透明”這一期待的回應,“深入推進政府和部門預決算公開”被擺到了突出的位置。在公開內容上,要求政府預決算全部公開到支出功能分類的項級科目,轉移支付預算公開到具體項目;在公開范圍上,除涉密部門外,中央和地方所有使用財政撥款的部門均應公開本部門預決算。此外,對于社會廣泛關注的“三公經費”也要求細化公開內容,所有財政撥款安排的“三公經費”都要公開。此外,樓繼偉還指出,要實行中期財政規劃管理,改進年度預算控制方式,建立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建立定位清晰、分工明確的政府預算體系,建立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全面清理規范財稅優惠政策。
稅收制度改革:備受關注的稅收制度改革在2014年也將提速。加快營改增改革步伐,自2014年1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實施鐵路運輸和郵政業營改增試點;推進資源稅改革;調整完善消費稅制度;加快房地產稅立法并適時推進改革;積極穩妥地推進其他稅制改革。
財政體制改革:《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要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樓繼偉特別強調要深入研究、周密設計。
他還指出,在抓好財稅體制改革的同時,還要協同推進養老、醫藥衛生、教育、科技、住房等相關領域的改革。
結合當前面臨的財政經濟形勢,樓繼偉對2014年的財政工作提出了總體要求:2014年財政工作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穩中求進、改革創新,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推動相關領域改革,發揮財稅改革在整體改革中的基礎性和支撐性作用,促進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盤活財政存量,用好財政增量,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促進社會事業發展,著力改善民生,嚴肅財政紀律,從嚴控制“三公經費”等一般性支出;推進預算公開透明,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社會和諧穩定。
2014年,積極的財政政策還將延續,樓繼偉強調,在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過程中,要著重把握好三點:一是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嚴控“三公經費”等一般性支出,預算執行中原則上不出臺新的增支政策。繼續盤活財政存量,建立結轉結余資金定期清理機制,加大資金統籌使用力度。二是完善有利于結構調整的稅收政策。三是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要修明渠、堵暗道,有效防范和化解財政風險。
除了重點強調的財稅體制改革,樓繼偉還列出了2014年財政工作的另外九項任務清單:
任務一:加強和改善財政宏觀調控,促進穩增長調結構轉方式。激發中小企業發展活力,調整優化國內需求結構,大力支持產業結構調整,支持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任務二:支持實施農業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前提下,支持農業“休養生息”,提高國內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增加農產品國際供給能力,完善農產品價格和市場調控機制,大力支持精準扶貧。
任務三:完善財政投入體制機制,有效保障改善民生。要完善機制,堵塞漏洞,規范運作,公開透明,加強監管,維護財政秩序,嚴肅財政紀律,千方百計把民生資金管好用好。促進教育公平和質量提高,加強社會保障和就業工作,支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完善住房保障政策,積極促進文化發展,支持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任務四:積極推動城鎮化進程,促進城鄉發展一體化。支持建立多元可持續的資金保障機制,按照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要求,完善相關財稅政策,支持開展試點示范工作。
任務五:大力推進政府購買服務工作,促進政府職能轉變。準確把握方向,積極探索創新,做好政策銜接。
任務六: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加強國際財經合作。大力支持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的變革與完善。
任務七:加強科學化、規范化、信息化管理,強化管理基礎工作,健全制度和標準體系,優化業務流程,進一步提高財政管理效能。
任務八:加快推進相關制度建設,建立健全厲行節約反對浪費長效機制。
任務九: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作風建設的新成效促進財政改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