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苦子
從人向社會轉移
□何苦子
臨時工原本是這樣的:在職場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看領導眼色,要忍受正式工呵斥;干最累的活兒,休息時間最少,最晚一個吃飯;單位出成績了,沒他們什么事兒,出了紕漏,他們就是替罪羊;他們不敢表達任何不滿,連意見和建議都不敢提,生怕說串了皮,惹禍上身……
這既緣于他們是臨時工,也因為他們想擺脫臨時工身份,往上走走,轉正。為了正式工身份,他們啥苦都能吃,啥罪都要受,甚至不惜冒生命危險。今年6月12日,廉江市房管局負責水電維修的鄭日章巡查時,發現一住家著火了。他和另一人破門而入,滅火救人,把損失降到了最小。
鄭日章就是臨時工。他因此收獲了“最美臨時工”美譽。用功利心想想,他若因此轉了正,那正式工身份,或許會比“最美”更讓他心動。
從人的終極焦慮——死亡這一角度看,地球上誰不是臨時工呢?我們吃苦、煎熬、打拼,只為收獲健康、富足、幸福。我們不斷以“臨時工”的心態,圓著自己“正式工”的夢。唯因如此,各行各業才不斷地涌現精英,才有那么多默默并長時間忍受痛苦和不公的“待精英”。精英只是一個結果,其過程是:只要有希望和行動,任何人都會走在成為精英的路上。
但是,如果希望僅僅是希望,或者,當希望總是變成失望……
中國貌似取消了臨時工,但臨時工仍遍地皆是。2002年3月,臨沂市劉先生到晉江福源食品公司臨沂分公司做司機。10多年中,他像所有想轉成正式工的那些人一樣,任勞任怨。但有一天,他忽地被辭退了,當月工資也被全部扣除。沒錯,劉先生是臨時工。這時候,他會怎么辦?
一位網名叫凄凄的臨時工在網上抱怨:現在總說這改革那改革,但為何什么都是改給正式工的?他們僅生活補助就提高了好幾百元。臨時工什么都沒有,還經常要交這錢那錢,不交就從工資里扣!每月到手也就800多元。我們不是人嗎?誰能了解我們這些臨時工?社會為什么這樣?
人是極限度很低的動物,在利益誘惑遍地、各種差別極為懸殊的現實中,沒有誰能長時間承受希望、失望,再希望、再失望的輪番刺激,他們會在心理和生理上同時作出反應。首先是怨,就像網名叫凄凄的這位臨時工;當怨不足以紓解他們心中的不平,怨就會轉化成怒。但怒仍僅僅屬于情緒,不僅帶不來任何所得,還會傷身損體。于是,他們行動了。
某市一街道辦事處的王某是編外臨時人員,他利用職務之便,貪污了大量公款。法庭上,他道出走向犯罪的心理動因,“臨時工的身份讓我很不平衡,短時間內又沒轉正的希望,說不定什么時候就會被辭退。一想,何不趁這個機會,撈一點算一點,總比啥也得不著就被辭退了強。”
這是他個人的臨時工心態。當這種人越來越多,當這種心態由職場發散到社會,那社會就會彌漫起這種臨時工心態:撈足現在,哪管將來。
今年3月,廣西區政府提出新要求:縣鄉兩級領導干部每周在工作地至少住夜4天;安徽省肥東縣要求鄉鎮領導班子原則上一律“住鄉”。
兩地不約而同,其矛頭所指,均是引起民眾熱議的領導干部“走讀”現象,即領導干部工作在鄉鎮,居住在城里,工作長期遲到早退。對這種現象的剖析多種多樣,如廣西紀委法規室主任黃朝陽說,干部“走讀”是脫離群眾、作風漂浮、官僚主義的體現;廣西社科院社會學所專家羅國安認為,年輕公務員向往城市生活,不愿扎根基層,或將基層當跳板。
也有人從另外角度分析道:“走讀干部”揣的是臨時工心態。
與這種消極情況相比,更可怕的是“撈足現在”的“主動式”臨時工心態。以受賄罪獲刑12年的重慶市北碚區原副區長趙文銳,就是被這種心態操縱的貪官。他在仕途中越往上走,就越信奉有權不用,過期作廢。整整10年,他共收受賄賂87.5萬元,美元1萬元。從受賄金額上看,他比不上那些“大老虎”式貪官,但他們具有相同點,都是撈足現在。
某些官員是這樣,其他職業人也廣泛具備臨時工心態。
一名患者打算到阜陽市人民醫院看病,卻被醫托騙到潁州醫院,買了992元的中草藥,拿回家才發現只值幾十元錢。患者舉報,衛生監督所檢查發現,潁州醫院非法出租科室,科室又非法雇用醫托,欺騙患者。
某民營醫院也有這種劣跡,醫院負責人坦承:“像我們這種醫院,技術一般,規模太小,專業性又不強,說不定哪天就黃鋪了,趁現在牌子還掛著,能撈一點是一點。”他竟然稱自己有職業道德,“有患者覺得我們的中草藥不值那個錢,就回來找,沒說的,我們從不計較,全額退款。”
醫人的行當是這樣,育心的職業,也是“臨時工”如麻。
王準(化名)是沈陽某縣的初中老師。與單純式靠補課撈錢的老師相比,王準這個教數學的班主任補課撈錢既有技巧,也有自圓其說的依據。關于技巧,她只保守地說了一個,“你比如說,這孩子考試總是60多分,咱先不管他的成績有沒有提升空間,單說你要勸他補課,就得有技巧,你把他父母找來,當著孩子面,明確地、語氣堅定地告訴他們,你們孩子很聰明,搞好了,肯定能提高30多分。你說,哪個家長敢不掏錢?”
關于依據,她這樣看,“中國應試教育早晚完蛋,什么時候完蛋,明天,還是10年后?誰都不知道。那就要抓住時機,應試教育存在一天,就掙一天應試教育的錢,存在10年,就掙10年的錢。不然你準后悔。”
她還拿出新聞佐證自己的依據。這個新聞是中共中央政治局8月29日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你看,我說的沒錯吧,新一輪改革就要開始了。”盡管這個《意見》沒有明確指出要取消應試教育,但并不影響王準說這話時洋洋自得。
這種“人類靈魂工程師”,真讓人不寒而栗!
這便是臨時工心態的前半段:撈足現在。它與后半段的“哪管將來”,兩者之間的關系既像并列式,又像因果式。無論是哪一種,與撈足現在相伴生的,必定是哪管將來;哪管將來也必定催生撈足現在。只不過這個將來不是他們的將來,而是子孫的將來,包括自己的子孫……

今年1月4日,蘭州,橘子車側翻,百余村民哄搶橘子。這是臨時工心態結下的惡果之一:沒有同情心、同理感,更沒有恥感和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