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建祥
基于市場經濟的視角探索高校預防職務腐敗的工作思路
●耿建祥
高校職務腐敗和職務犯罪問題具有隱蔽性、復雜性和平民化的趨勢,其原因涉及主觀因素、客觀因素和管理方面的因素。高校管理者應努力探索有效的思路與舉措,積極開展群眾性預防教育活動,營造廉潔文化和預防職務腐敗、職務犯罪的校園氛圍。
高等學校 職務腐敗 職務犯罪 主要特征 部分原因 工作思路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反對腐敗、建設廉潔政治,是中國共產黨一貫堅持的鮮明政治立場,是中國人民關注的重大政治問題。全黨要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方針,全面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①
高等學校是凈化人類靈魂的重要場所,高校黨政領導干部和全體教職員工均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肩負著教育子孫后代、凈化人類靈魂的歷史使命,工作任務光榮而又偉大。由于少數同志對高校預防職務犯罪或預防腐敗缺乏正確的認識,他們誤以為腐敗主要是經濟領域的問題,職務犯罪主要是重要領導干部的事情,與自己沒有聯系,致使部分學校出現了新的職務腐敗、職務犯罪行為現象。
為了做好高校反腐倡廉和廉政文化建設工作,高校管理者和全體師生員工應充分認識高校職務腐敗和職務犯罪問題的主要特征及其危害性,認真分析產生這些問題的主觀和客觀原因,努力探索高校預防職務犯罪的工作思路。
從廣義上講,高校職務腐敗問題就是與高校工作有關的腐敗問題,是指某些高校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之便,以損害他人與集體利益為代價,采用違反道德和法規的手段,獲取不正當個人利益的行為。從狹義上講,高校職務腐敗問題是指在高校各類崗位上擔任領導職務的人員利用手中權力和職務之便,以損害廣大師生權益和集體利益為代價,違反社會道德和國家法規,獲取不正當個人利益的行為。
高校職務犯罪從廣義上說是與高校工作有關的犯罪行為,是指某些高校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之便,濫用職權、玩忽職守、貪污、賄賂、徇私舞弊,侵犯廣大師生權益和民主權利,破壞國家對高等教育和公務活動的法規制度,依照我國刑法應當予以刑事處罰的犯罪行為。從狹義上說是指高校各類崗位上擔任領導職務的人員利用手中權力和職務之便,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貪污、賄賂,侵犯高校師生權益和民主權利,破壞國家對高等教育和公務活動的法規制度,依照我國刑法應當予以刑事處罰的犯罪行為。②
高校職務腐敗和職務犯罪問題,既危及和破壞高校的社會形象和國家法律的權威性,又破壞社會主義高等教育事業的文化基礎和經濟基礎,動搖著公平教育原則的社會基礎。其體現一定的行為特征:
首先,高校職務腐敗和職務犯罪具有隱蔽性的行為特征。從整體上來說,高校工作人員都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熏陶,許多老前輩們視金錢如糞土,不為金錢利益所動搖。改革開放30多年來,政府加大了對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辦學經費、教學科研經費大幅度提高,中青年骨干脫穎而出,給高校職務腐敗和職務犯罪提供了一定的物質基礎和社會空間。一部分高校工作人員受社會大環境中的負面因素影響,貪圖物質享受,導致職務腐敗和職務犯罪行為。這些行為者具備較高的智商,懂法犯法,腐敗和犯法過程中有一定的技術含量,手段較為隱蔽,不太容易被人識破。例如,某高校有一位博士研究生導師,雖然不擔任領導職務,但他經常利用推薦發表論文的職權,以輔導學生撰寫學術論文為借口,多次誘騙和強奸女研究生,其腐敗和犯罪行為既有欺騙性,又有隱蔽性,社會影響很惡厲。
其次,高校職務腐敗和職務犯罪問題種類繁多,具有復雜性的特征。眾所周知,我國已從社會主義計劃經濟轉變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高校拆除了與社會隔離的無形之墻,校外有的問題校內也有類似問題,校外沒有的問題校內也會有。高校涉及的工作面包羅萬象,包含研究生、本科生、專科生、成教生的學習、生活、工作環節,包括各類工作室、實驗室、研究所的教學、研發、生產環節,涉及到教育科研項目、學術評審和職稱評審項目、建筑與校產租賃項目、教材與儀器設備的招投標項目、招生與就業服務項目、后勤維修服務項目等,每個方面、每個項目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潛規則,稍不謹慎,就會出現職務腐敗和職務犯罪問題。例如,某省職稱評審學科組有位專家,參加該省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評審時,明碼標價,收受參評者的賄賂,嚴重損壞公平、公正的評審原則。
另外,高校職務腐敗和職務犯罪呈現出平民化的傾向。傳統上所說的高校職務腐敗和職務犯罪現象主要是領導層面上的腐敗和犯罪問題,是高校各級領導干部對黨和人民、國家和社會構成危害的非道德、違法行為,或是為其個人利益而濫用手中職權或偏離崗位職責和社會道德的權利變異現象。而現實情況不僅如此,一些沒有擔任領導職務的高校普通員工也能利用工作之便貪污、賄賂、徇私舞弊、玩忽職守,侵犯群眾權益和民主權利,破壞國家對公務活動的法律規章制度。例如,某高校辦公室有位年青秘書,雖不是領導干部,但經常利用在領導身邊工作的便利,做假賬報銷應個人承擔的費用,累計貪污巨額公款。一些高校的普通教材管理員借機收受教材出版社的賄賂,造成極壞的負面影響。
產生高校職務腐敗和職務犯罪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有主觀和客觀的原因,有社會環境和個人修養方面的因素,也有制度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
分析主觀方面的原因,主要是一部分高校工作人員和領導干部缺乏正確的理想和信念,不主動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生偏離和扭曲,他們放松了個性道德修養,缺乏政治理論修養、組織紀律修養、思想作風修養、文化知識修養的意識,不能做到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逐步形成了安樂享受的錯誤思想,缺乏艱苦創業的進取精神。一些黨員干部看到別人與民爭利,自己就會淡薄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產生謀事先謀利的思想觀念,不能真心實意地創業、做人不實、謀事不實。
分析客觀方面的原因,主要是一些高校工作人員和黨員領導干部受到社會上不良風氣的影響,消費講排場,追求檔次。有些人雖然權力有限,但在公務接待活動中往往講排場,擺闊氣,選用較好、較貴的材料。有些領導干部貪圖享受,購置好車、名車,辦公室裝飾富麗豪華,喝好酒、抽好煙,露富、炫富,不愿意勤儉節約,缺乏必要的校園廉潔教育文化氛圍,助推了奢靡之風。
從管理體制上講,高校工作人員和黨員領導干部以個性化管理模式為主要形式,一些人在個性化教育管理環境中,自以為是,自己說了算數,隨意評定,隨意打分,容易產生學術不端、學術作弊問題。高校原來所采用的科研經費管理模式在科研規模較小、管理要求不嚴格和情況下是適用的,但隨著政府對高校科研經費的大量投入,過時的管理模式就不再適合新形勢發展需要,容易產生科研經費管理失控或分配不公的問題。有的高校招生就業部門大量收受所謂的點招費、轉專業費、服務費等,采用不入賬的方式,貪污受賄,違法亂紀。客觀地講,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也是引起高校職務腐敗和職務犯罪的一大社會原因。
高等學校是培養人才的圣地,容不得半點腐敗和犯罪現象。如果高校工作人員和領導干部自身腐敗,他們培養的學生也會變成腐敗的后代。高校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對職務腐敗和職務犯罪進行嚴厲懲治和科學預防,懲治是治病救人,預防是修筑防線,從某種意義上說,預防更加重要。探索有效的工作思路和舉措,對任何形式的職務腐敗和犯罪保持零容忍的高壓態勢,是預防高校職務腐敗和職務犯罪的重要保障。
首先,高校應營造廉潔教育和預防職務腐敗、職務犯罪的工作氛圍。俗話說,環境育人,人育環境。高校應以開闊的視野、以歷史和發展的眼光重視廉潔教育和預防職務腐敗、職務犯罪工作,宣傳和預防教育要不留死角、不留余地,讓其真正進入辦公室、實驗室和工作室,做到進教室、進教材、進頭腦,凈化人們的靈魂。
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園網站、紅色網站、校報、校刊等資源,積極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時代價值觀念,努力把校園建設為廉潔教育和預防職務腐敗、職務犯罪的主要基地。
高校管理者要以焦裕祿等先進典型為榜樣,堅定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終身的理想信念,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從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入手,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決不與民爭利,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干部群眾都要潔身自愛,正氣凜然,經受住金錢、美色、權利等誘惑的考驗、經受住改革開放、領導執政和市場經濟的多種考驗。
廉潔文化教育與預防職務腐敗、職務犯罪相輔相成,前者主要是校園文化建設項目,后者主要是師資隊伍建設項目。文化建設是隊伍建設的有效載體,隊伍建設需要以文化建設作為工作支撐,兩者相互促進,有利于營造自我學習、自我教育、自我警示、自我預防、自我廉潔的校園氛圍。
其次,高校應努力探索預防職務腐敗和職務犯罪的有效機制。要預防職務腐敗和職務犯罪就需要對制度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與完善,讓制度發揮預防職務腐敗和職務犯罪的有效作用。針對面廣量大的教師群體,高校可依托教學管理部門、科研管理部門、人事師資管理部門或獨立設置的教師發展中心,在紀檢部門綜合指導下,統籌制訂教師系列預防職務腐敗和職務犯罪的工作規劃,把提升教師專業水平、教學研究能力與預防職務腐敗和職務犯罪工作相結合,在提升教師業務能力的同時,提升他們預防職務腐敗和職務犯罪的思想覺悟和工作能力,使他們能科學合理地用好個性化較強的教學研究職權。高校組織部門應主動承擔指導領導干部預防職務腐敗和職務犯罪的工作職責,對領導干部提出短期、中期、長期性的預防職務腐敗和職務犯罪工作規劃要求,增強他們對預防職務腐敗和職務犯罪的工作意識,結合年度總結,考核他們的廉政成果。組織和紀檢部門應協調各方面的力量,聯合行動,積極發揮民主監督、陽光監督的作用,在學術評定、職稱評審、考察和推薦提拔干部過程中,充分利用民主透明的校園網絡資源,集思廣益,既考察候選人的工作能力,又考察候選人的廉潔作風,做到陽光防腐、陽光除腐。
另外,高校要積極開展預防職務腐敗、預防職務犯罪的群眾活動。高校廉潔教育與預防職務腐敗、預防職務犯罪是全社會廉潔教育與預防職務腐敗、預防職務犯罪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融入社會大環境。高校可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開展一系列群眾性宣傳教育活動。
高校可聘請公、檢、法、紀委等部門的專家來校作專題學術講座,或召開專題學術研討會,宣傳廉潔教育與預防職務腐敗、預防職務犯罪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為師生員工提供咨詢、診斷、建議;組織校園廉潔文化建設系列活動,舉辦以廉潔教育為主題的知識競賽、創新競賽,形成“以廉潔為榮、腐敗為恥”的校園文化;加強學校與家庭的溝通合作,引導師生員工養成勤儉節約的工作、學習、生活習慣,爭做校園廉潔教育與預防職務腐敗、預防職務犯罪的實踐者、創新者,營造廉潔文化學習、宣傳、實踐的氛圍,使大家將廉潔教育與預防職務腐敗、預防職務犯罪的工作要求轉變為個體的自覺行動。
高等學校還可以借助與地方政府共建和諧社區等社會平臺,鼓勵廣大師生作為廉潔文化宣傳志愿者深入各街道社區,通過廉潔文化知識咨詢、廉潔文化表演、廣播、電視節目等形式向社會宣傳廉潔文化與預防職務腐敗、預防職務犯罪的重要性、必要性,在企事業單位尋找廉潔文化與預防職務腐敗、預防職務犯罪的先進典型,總結、宣傳和推廣他們的先進經驗,在實踐中提高廉潔教育與預防職務腐敗、預防職務犯罪的工作積極性。
高等學校是培養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接班人的搖籃,理應成為反腐倡廉的先行者和廉潔文化的建設者。高校廉潔文化要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俗話話:“打鐵先得自身硬。”“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凈化校園空氣,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工作過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參與和努力。高校的紀檢、審計部門應與教學、科研、師資等部門積極配合,加強對教學科研經費的審計,對教學科研經費和創收經費的使用情況進行及時的檢查,進一步規范經費收支管理與過程的控制。③
建設廉潔文化,要懲防結合、預防為先、教育為主。高校一些職務腐敗和職務犯罪問題往往體現其隱蔽性、復雜性、平民化的特點,其原因涉及主觀因素、客觀因素和管理方面的因素。高校管理者應努力探索有效的思路與舉措,積極開展群眾性預防教育活動,營造廉潔文化和預防職務腐敗、職務犯罪的校園氛圍,引導干部群眾自我學習、自我教育、自我警示、自我預防、自我廉潔、自我提高。
“路漫漫其修遠兮。”高校師生追求真理、追求文明、追求廉潔的道路是漫長的。不管這條道路多么地曲折難行,也不管在前行的道路中要付出多少代價,都擋不住廉潔文化事業發展的步伐。
注釋:
①十八大報告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
②http://baike.baidu.com/view/423090.htmfr=Aladdin
③李愛武.高校科研經費管理問題原因與對策分析[J].經濟師,2014 (4.)
(作者單位:江蘇張家港市沙洲職業工學院人事處 江蘇張家港 215600)
(責編:若佳)
G647
A
1004-4914(2014)11-2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