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英芝+張長榮
摘 要:文化產業在傳輸文化、拉動消費和促進經濟增長上發揮著重要作用,由于文化產業發展有其特殊性,金融在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問題上存在很大不足,這嚴重制約著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因此,研究金融如何有效支持文化產業發展迫在眉睫。文章在分析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現狀后,提出了“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金融機構要加強金融產品創新,創造條件促進文化產業進行直接融資,完善相關配套制度,加快中介服務體系建設”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文化產業 金融支持 政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4)11-057-02
文化產業在傳輸文化、拉動消費和促進經濟增長上發揮著重要作用,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并將“文化產業占國民經濟比重明顯提高、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適應人民需要的文化產品更加豐富”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之一。
金融作為現代經濟核心,掌握著巨大的社會資源,在調節經濟結構,引導資源配置,支持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2010年3月19日中央宣傳部、中國人民銀行等九部門聯合下發《關于金融支持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這意味著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有了宏觀政策依據。
由于文化產業發展有其特殊性,金融在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問題上存在很大不足,這嚴重制約著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因此,研究金融如何有效支持文化產業發展迫在眉睫。
一、文化產業內涵與金融支持現狀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文化產業的定義是:文化產業是按照工業標準,生產、再生產、儲存以及分配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一系列活動的行業。根據我國文化部2003年下發的《關于支持和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文化產業是“從事文化產品生產和提供文化服務的經營性行業”。
自2003年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以來,文化產業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國家陸續出臺相關扶持政策,各金融機構也紛紛將目光投向文化產業,促進了文化產業的發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1.文化產業自身存在的問題。文化產業集中度不高,市場化程度較低,企業規模小,一般多是中小企業甚至是小微企業,成長的不確定性大,在信貸傾斜上得不到商業銀行的重視。另外,文化產業缺乏有效的抵押質押擔保物。文化企業一般都是輕資產類企業,有形資產少,發展主要依靠智力資源,企業一般很難找到價值足夠大又能長期保值的抵、質押物。而商譽、版權、專利等無形資產難以評估,流轉困難,影響了金融機構對文化產業的支持。
2.金融機構存在的問題。商業銀行執行嚴格的風險管理,貸款審批手續多、周期長,這與文化產業機會的時效性相矛盾,如果不能及時得到資金支持,企業很可能會喪失時機。金融機構從業務人員普遍對文化產業運作特點和盈利模式不了解,很難對文化產品和服務在未來產生的現金流和企業的經營效益作出準確預測,導致其針對文化產業特點開展產品創新的能力較弱。另外,文化產業專業性較強,金融機構難以把握和化解其發展風險。
3.融資環境亟待改善。首先體現在財政資金支持總量偏低,結構有待優化。我國政府對文化產業的項目補貼、貸款貼息等主要面向的是國有企業或已有一定規模并取得銀行貸款的企業。其次,直接融資渠道不暢通。我國主要的大型文化企業如“華誼兄弟”、“歌華有線”等通過證券市場主板上市融資得到了迅猛發展,但是一些處于起步階段的中小文化企業不符合上市的條件,通過債券融資也面臨很大困難。再有相關的中介服務體系不健全。我國缺乏專業的文化產業擔保公司,與無形資產相關的評估體系不統一,無形資產確權、登記、托管、流轉等制度不完善。
二、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建議
1.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文化產業除了經濟屬性外,還具有著意識形態屬性,這就決定了政府應對文化產業進行控制。文化產業的社會效益大于經濟效益,需要政府大力支持。政府在增加支持總量的同時采用貸款貼息、項目資助等方式,將資金投入到文化產業鏈的基礎環節和薄弱環節,突出支持重點,引導民間資本投入文化產業。
2.金融機構要加強金融產品創新。政策性金融是政府公共服務職能和金融職能的結合。現有的政策性金融機構主要是國家開發銀行對政府大力扶持的重大文化產業項目,提供期限長、利率低的政策性信貸資金。
文化企業有形資產少,無形資產多的特點需要銀行等金融機構要針對不同的企業類型、發展階段,積極探索適合的信貸產品和貸款模式。商業銀行可以探索聯保聯貸或銀團貸款的方式支持文化企業。鼓勵保險機構以“保險+擔保+信貸”方式來支持文化產業發展。可以考慮由專業團隊組建專營文化產業金融服務的文化銀行,以提高融資效率。
3.創造條件促進文化產業進行直接融資。證券市場毋庸置疑是融資效率最高的,然而上市融資條件嚴苛,一些成熟的大型的文化產業可以通過主板上市,而有一定發展的中小文化企業需要政府出臺相關鼓勵政策,通過中小板或創業板加快上市步伐。債券市場融資對發債企業同樣有著嚴格的規模限制,達不到發債條件的中小文化企業可以聯合起來發行集合票據來籌集資金,降低發行成本。支持建立文化投資基金,鼓勵民間資本、外資等直接投資文化產業。大力發展以穩定的收益預期為基礎的信托產品、信托貸款等。
4.完善相關配套制度,加快中介服務體系建設。建立風險補償機制,出臺相關細則,政府對為文化企業發放貸款的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貼息和貸款風險補償。對符合國家發展規劃的重點文化產業項目實行稅收返還與減免,對不同種類的文化產業依據產生的社會效益不同實行差別稅率。另外,可以建立專門服務文化企業的信用擔保公司,推動版權、商標權等無形資產評估機構的交易平臺的建立,探索由專利權、著作權、商標權、門票收費權等作為抵質押方式。
[基金項目:2013年唐山市科學技術局項目(編號:2013CX—5)]
參考文獻:
[1] 劉索華.基于金融支持視角的小微文化企業發展研究[J].農村金融研究,2012(1):58-63
[2] 曹元芳.天津文化產業發展的金融思考[J].中國金融,2012(14):20-22
[3] 常曄.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問題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09(12):84-85
[4] 段敏.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淺議[J].時代金融,2013(1):140-143
(作者單位:河北聯合大學財務處 河北唐山 063000)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