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信息技術的發展和互聯網應用的普及,讓網絡和信息系統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潛在威脅和信息安全風險。2013年,維基解密網站披露了美國“棱鏡計劃”,網絡監聽事件使美國陷入“外交風暴”。 同年,微軟公司發布了一款Windows XP操作系統“死亡倒計時工具”,并宣布對Windows XP的更新支持將在2014年4月8日停止。2014年2月,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成立,體現了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意志和保障網絡安全的決心。文章圍繞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戰略部署,主要闡述了信息系統風險評估對網絡和信息安全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 信息系統;風險評估;網絡;信息安全;意義
中圖分類號:TP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14)04-0166-01
“十二五”規劃實施以來,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信息化建設穩步推進,網絡和信息系統高速發展。然而,網絡和信息系統風險對國家安全、公共安全和社會穩定構成了嚴重威脅。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完善國家安全體制和國家安全戰略。在2014年3月召開的全國“兩會”上,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紛紛為網絡和信息安全建言獻策,網絡和信息安全再一次提升到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政治高度。
1 信息系統風險評估
風險,指遭受損失、傷害、毀滅的可能性。風險是由于非行為主體可控因素,使得這些因素被外力利用而造成的損失。在信息安全領域,指由于信息系統的脆弱性,人為或自然威脅導致安全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及其造成的影響。信息系統風險評估是識別并判斷信息系統面臨風險的過程。風險評估是一個結合技術手段,為識別管理問題、制定管理策略服務的系統工程;是以威脅為出發點,結合系統脆弱性判斷的評估過程;是周期性了解安全風險,采取相應安全控制措施的前提。它為降低網絡風險、實施風險管理和控制提供了重要依據。風險評估是加強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和管理的關鍵環節,是發現信息安全存在問題,找到解決方案的有效手段。
2 信息系統安全現狀
信息系統涉及社會經濟方方面面,在政務和商務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信息安全問題不單是一個局部性和技術性問題,而是一個跨領域、跨行業、跨部門的綜合性安全問題。據統計,某省會城市各大機關、企事業單位中,有10%的單位出現過信息系統不穩定運行情況;有30%的單位出現過來自網絡、非法入侵等方面的攻擊;出現過信息安全問題的單位比例高達86%!缺少信息安全建設專項資金,信息安全專業人才缺乏,應急響應體系和信息安全測評機構尚未組建,存在著“重建設、輕管理,重應用、輕安全”的現象,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各部門對信息系統風險評估的重視程度與其信息化水平呈現正比,即信息化水平越高,對風險評估越重視。然而,由于地區差異和行業發展不平衡,各部門重視風險評估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安全事件驅動”,即“不出事不重視”,真正做到“未雨綢繆”的少之又少。目前我國信息安全體系還未健全和完善,真正意義上的信息系統風險評估尚待成熟。有的部門對信息系統風險評估還停留在傳達一下文件、出具一個報告、安排一場測試,由于評估單位在評估資質、評估標準、評估方法等方面還不夠規范和統一,甚至出現對同一個信息系統,不同評估單位得出不同評估結論的案例。
3 國家信息安全戰略部署
2014年2月,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成立并召開第一次會議。做好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要處理好安全和發展的關系,做到協調一致、齊頭并進,以安全保發展、以發展促安全,努力建久安之勢、成長治之業。網絡安全和信息化是事關國家安全和國家發展、事關廣大人民群眾工作生活的重大戰略問題,要從國際國內大勢出發,總體布局,統籌各方,創新發展,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網絡強國。
4 信息系統風險評估的重要意義
4.1 確診風險,對癥下藥
信息系統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也是可以被感知和認識從而進行科學管理的。信息系統面臨的風險是什么、有多大,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措施去減少、化解和規避風險?就像人的軀體有健康和疾病,設備狀況有正常和故障,糧食質量有營養和變質,如何確認信息系統的狀態和發現信息系統存在的風險和面臨的威脅,就需要進行風險評估。
4.2 夯實安全根基,鞏固信息大廈
信息系統建設之初就存在安全問題,好比高樓大廈建在流沙之上,地基不固,樓建的越高倒塌的風險就越大。風險評估是信息系統這座高樓大廈的安全根基,它可以幫助信息系統管理者了解潛在威脅,合理利用現有資源開展規劃建設,讓信息系統安全“贏在起跑線上”。風險評估還可以為信息系統建設者節省信息系統建設總體投資,達到“以最小成本獲得最大安全保障”的效果。
4.3 信息安全管理的“利器”
信息安全的一大特點就是看不見摸不著就“中招”,如病毒攻擊、黑客入侵、網絡泄密等,在不知不覺中就已經遭受了重大損失。信息安全是高科技較量,沒有科學的方法和手段,很難全面發現潛在的問題和威脅?!肮び破涫?,必先利其器?!憋L險評估便是信息安全管理的“利器”。
4.4 尋求適度安全和建設成本的最佳平衡點
安全是相對的,成本是有限的。在市場經濟高度發達的今天,信息系統建設要達到預期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就不能脫離實際地追求“零風險”和絕對安全。風險評估為管理者算了一筆經濟賬,讓我們認清信息系統面臨的威脅和風險,在此基礎上決定哪些風險必須規避,哪些風險可以容忍,以便在潛在風險損失與建設管理成本之間尋求一個最佳平衡點,力求達到預期效益的最大化。
4.5 既要借鑒先進經驗,又要重視預警防范
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建設網絡強國,要有自己的技術,有過硬的技術。風險評估是信息化發達國家的重要經驗。1995年英國標準協會提出《信息安全管理實施細則》BS7799,2000年,BS7799通過國際標準化組織ISO認可并成為國際標準。2002年美國頒布《聯邦信息系統安全認證和認可指南》,為信息系統風險評估提供了政策和技術支持。目前我們的信息化在某些關鍵技術、關鍵設備上還受制于人。“他山之石”可為我所用,亦須知其鋒芒與瑕疵,加強預警防范與借鑒先進技術同樣重要。
參考文獻
[1]ISO/IEC 17799:2005信息安全管理實施指南.
[2]GB/T 18336-2001信息技術 安全技術 信息技術安全性評估準則.
[3]GB/T 19716-2005信息技術 信息安全管理實用規則.
作者簡介
趙可(1981-),男,山東濟南人,工程師,學士學位,研究方向:計算機網絡和信息系統管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