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革風 張強
最近,筆者對鳳縣有關部門支持“三農”現狀進行調研時了解到,2013年,該縣農村信用社、勞動就業等部門緊密攜手、心貼心地服務,使這個山區縣的農民人均勞務收入達到6132.76元,在農民人均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高于上年水平。勞務經濟真正成了農民的“錢袋子”。
鳳縣地處陜西秦嶺山區,全縣不足11萬人口,其中,農村人口7萬余人。2013年,鳳縣農村信用社、勞動就業等部門積極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從四方面入手助力勞務經濟:
一日狠抓一個“早”字。春節前農民工返鄉高峰之際,縣勞動就業局便采取領導包片干部包鄉鎮,責任到人,會同鄉鎮社保所逐村逐戶了解情況。掌握回鄉過年后繼續外出人員、辭去原工作需要重新找工作人員、回鄉創業人員、需要培訓人員、創業資金短缺需要扶持人員等基本情況,為做好轉移就業工作奠定了較為詳實的基礎。在縣農村信用社領導班子的帶動倡導下,所轄的9社1部4個信用分社紛紛開展下鄉走訪調研和服務活動。
二日多渠道發布信息。除同時,送政策、送信息、送崗位到戶,風縣還采取召“春風行動”專場招聘會,在利用社保大廳大屏幕每天播放,以及利用縣級媒體、繁華地段電子屏幕滾動播放用工信息等。
三日服務用工和勞動力需求。為了保障城鄉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和勞務收入的雙贏,積極與縣內外企業對接,并在選擇勞務企業時,注重管理規范和工資福利相對穩中有增等因素,使務工人員實現穩定就業,穩定增收;并積極籌備落實了6家招聘企業參加了2013年中國·寶雞人才招聘會等。據統計,僅縣勞動就業局全年共發布用工信息,涉及就業企業248家,提供就業崗位1萬多個、80多個工種。全縣實現轉移就業38224人,其中勞務輸出20969人。
四日多種形式抓培訓。僅年初縣勞動就業局抓住外出務工人員高峰黃金時期,下基層和上門的勞務輸出技能培訓班就達45期3268人。如為黃牛鋪等3個鎮200余名赴東北、大連、連云港、青島造船廠等地外出務工人員,舉行了歡送儀式,同時對他們進行了引導性培訓,講授外出務工維權常識及相關優惠政策,并發放外出務工指南、聯絡卡等。
資料顯示,2013年,鳳縣勞務收入達到3.74億元,比上年凈增1000萬元,農民人均勞務收入6132.76元,在農民人均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高于去年水平。該縣河口鎮黃牛嘴村便是鳳縣勞務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在黃牛嘴村調研中,村支書潘光照興奮地告訴我們:“近幾年對我們村貢獻最大的要數勞務經濟。2012年,我們村人均純收入達10970元,2013年,村上從事勞務經濟的人,就超過村民總數的50%以上,光勞務經濟這一項的凈收入最保守也在790萬元。人均純收入最保守的說也在12000元,其中,勞務收入占的份額最大。取得這些成績,離不開政府的政策和縣勞動就業、農村信用社等部門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