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存娃
銀蛇獻歲,駿馬迎春。回首2013年,山西五臺農商行走過了不平凡的一年。盡管面臨經濟發展趨緩、利率市場化加速、金融脫媒深化、金融機構滲透等不利因素多重壓力,但經營效益持續大幅提升,各項工作亮點凸顯,彰顯出了改革、轉型、創新、發展的新魅力。
首家異地機構落戶忻州
為了提高競爭力,該行秉著“立足五臺,融通九州”為總體目標,以前瞻性的視野、開放包容的胸懷,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發揮輻射功能,全力拓展市場空間。
今年7月8日新設立的首個異地支行——忻州秀容小微企業專營支行正式落戶忻州并營業,這是忻州市唯一一家定位服務小微企業的專營支行。開業以來,這個支行整個管理工作按照商業銀行的模式去運作,緊緊圍繞省市聯社、各級政府的小微企業扶持政策,堅持專業、專注、高效的原則,簡化信貸流程,全力做好小微企業的信貸服務工作。到2013年末,各項存款余額達到4.37億元,累計投放貸款7.7億元,扶持小微企業28家。有力地支持了忻州市域經濟的發展。與此同時,村鎮銀行批量發起工作加速推進。目前4家村鎮銀行已經獲批,各項籌備工作正在緊鑼密鼓進行之中。
流程銀行建設扎實推進
2013年,該行被省聯社確定為流程銀行建設試點單位,從7月初啟動以來,依次完成了全行動員、中高層訪談、制度及信息的收集整理、戰略澄清報告的撰寫、部門職責的修訂、各部門崗位說明書的編寫、文件編寫及修訂等工作。
流程銀行建設是一個優化組織結構、改進流程體系、實現全面風險管理的過程。結合該行植根于五臺、成長于山西、放眼于全國的戰略規劃,制定符合該行實際的規模主導兼盈利主導的發展模式,通過產品延伸和開發新市場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以建設流程銀行為契機,拓寬視野,改進流程,實現扁平化、垂直化的經營管理,按照“高風險長流程、低風險短流程”的原則,做到一產品一流程,真正讓流程化建設深入到全行各個環節,實現經營理念與體制的完美升級。
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和拆借市場占有席位
在銀行業競爭加劇以及客戶多元化需求的壓力下,大力發展銀行電子化事業,不斷開拓新的服務領域勢在必行。該行以科技為支撐,大力推進電子化建設,實現金融產品的全覆蓋,扎扎實實夯實發展潛在基礎。
在2012年8月份網上銀行、手機支付業務和無卡支付業務順利開通的基礎上,去年3月和4月,先后正式加入了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和拆借市場,現與工商銀行、浦發銀行、興業銀行、中信證券等機構發生了業務往來,交易總額達到12.7億元。從而為發展貨幣市場、拓寬融資渠道、更好地管理和營運富裕資金、增加資金收益創造了條件。與此同時,2013年新安裝ATM機7臺,布放POS機64個。從而使ATM機總量達到22臺,POs機達到289個,助農取款服務點達到280個,信合通卡、福農卡“兩卡”達到146038張,不僅逐步填補了電子網絡“空白”,提升了核心競爭力,而且大大方便了客戶,惠及了民生,做到了“家門口取款、零距離服務”。
榮獲“企業文化建設百佳單位”殊榮
在2013年中國企業文化促進會年會上,該行榮獲全國企業文化建設“百佳單位”稱號,董事長申建青在上海企業文化峰會上榮獲中國企業文化研究會“改革開放35周年企業文化競爭力先進工作者”稱號。
一年來,該行繼續以企業文化為抓手,結合自身行業特點,全面實施“文化強企”發展戰略,積極培育以“五臺山精神”為核心的企業文化,圍繞“立足五臺,聚融天下”的遠景目標,著力推進誠信文化、制度文化、管理文化、團隊文化、安全文化、風險文化、廉潔文化建設,黨員活動室、圖書室、閱覽室、榮譽室、展覽室“五室”全部落成,豐富了員工文化生活;舉辦了禮儀服務、贏在責任、復命精神等培訓,大大提升了員工整體素質;首部《企業文化手冊》問世;“五星員工”評選活動按季開展,內部報刊《金色時光》全年刊出36期,錄制了《大道臨遠聚融天下》的光盤宣傳片,單位網站、樓道文化、墻體宣傳、高速廣告等文化載體使得企業文化有了豐富的表現形式。真正做到了以文化凝聚人心,以文化塑造人才,以文化鍛造團隊,以文化打造商行,初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體系,為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文化支撐力。
圍繞戰略轉型打造“五個銀行”
面對日趨全球化的經營競爭格局,為實現可持續發展,該行從發展戰略高度出發,不失時機地確定發展戰略規劃,積極推進戰略轉型,提出了打造百姓銀行、小微銀行、智慧銀行、旅游銀行、網絡銀行等“五個銀行”的發展目標,并穩步推進,有效組織實施。
2013年11月28日,該行在忻州秀容支行舉行了旅游銀行戰略意向書簽訂儀式。申建青董事長同五臺山管理局副局長白海龍、中國平安付公司副總裁陳弘代表三方分別簽字。戰略意向書的正式簽訂,標志著該行與五臺山管理局、平安付智能技術有限公司合作建設金融旅游銀行項目正式啟動。
為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該行創新思路,突破傳統發展模式,緊緊抓住五臺山這一獨特的地域資源優勢,提出了打造全國首家知名旅游銀行,并制定出具有經營特色的發展戰略規劃,走差異化、特色化、專業化發展道路。在對景區門票管理、收費機制、客流狀況、商戶狀況等內容實地考察的基礎上,展開全方位的工作推進,并取得了“五臺山”商標在金融領域的獨家使用權,以佛教文化為主題的“五臺山”系列銀行卡已成雛形,擬將“五臺山”系列銀行卡打造成五臺山面向全國、面向世界的一張“名片”。金融旅游銀行的全面實施,將有力驅動旅游經濟、縣域經濟、金融經濟的共同加速發展。
營業網點標準化建設卓有成效
一年來,該行將營業網點標準服務建設作為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措施之一,通過優化服務環境、規范服務行為和構筑先進服務文化等方式,狠抓網點標準化改造、營業場所管理和員工隊伍建設,極大地提升了服務水平,促進了業務的快速健康發展。該行不斷加大營業網點改造力度,清理基礎設施“欠賬”。2013年,先后投資800余萬元,對高洪口、財苑、佛境、陽白和秀容支行5個基層網點進行了基礎設施改造和維修,為提升企業形象、拓展發展空間提供了有力保障。
“兩大系統”正式上線運營
該行遠程授權系統和事后監督系統分別于2013年11月21日和11月28日正式上線運行。“兩大系統”的上線,標志著臨柜業務作業模式取得新的突破,為科學、有效防控操作風險,提升風險管控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遠程授權業務處理系統的上線有利于實現標準化、規范化、集約化、獨立化的授權管理,有助于降低業務處理的風險度,有效提升事中授權效力,增強柜面業務操作風險防控能力。事后監督系統上線將會計憑證采取“統一管理,集中掃描,入庫保管”的原則進行管理。事后監督系統上線后,可有效減輕網點柜員壓力,提高工作效率,節省了會計監管員到各網點進行現場監管的人力、物力、財力資源的消耗,同時使得防范和化解運營操作風險得到了大幅的提升,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零距離”、“全覆蓋”管控風險。
標桿銀行引領轉型發展
2013年6月,該行經中國銀監會評選成為山西省農村金融機構僅有的兩家標桿銀行之一,也是忻州市唯一的一家標桿銀行。在建設標桿銀行的征途中,他們借助獲評“標桿銀行”的契機,深化轉型,致力發展,跨區域突破,向區域內外最具魅力的銀行、最具活力的銀行,最具潛力的銀行建設目標而不懈邁進。
經營業績實現新跨越
一年來,該行緊抓改革主旋律,多管齊下抓管理、強服務、促經營,實現了業務經營的全面提速。
到2013年末,總資產達到67.76億元,較改制前增加37.61億元,增幅達124.74%;各項存款余額達到51.92億元,當年凈增8.9億元,完成了任務142.63%,日均存款余額達到52.43億元,保持了存款的穩定增長;各項貸款余額達到37.29億元,當年凈投放6.59億元,完成了任務146.44%;實現總收入5.55億元,較去年增加1.2億元,增幅達27.59%,完成了任務113.03%;經營利潤達到2.35億元,較去年增加0.62億元,增幅達35.84%,完成了任務117.5%;與此同時,各項監管指標仍然保持在了較好的水平。
社會貢獻度更加凸顯
一年來,該行始終堅持“改制不改向”,積極支持“三農”經濟發展,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為地方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一是信貸投量增加,支持了縣域經濟發展。到2013年末,當年凈投放貸款達到6.59億元,余額達到37.29億元,重點支持了農民、農業、農村經濟、中小企業和實體經濟。信貸資金的大量增加,助推了農民增收、縣域經濟健康發展。二是上繳稅金突破7000萬元。到2013年末,共上繳各種稅金7004.18萬元,比2013年多繳納1343.88萬元,增幅達到23.74%,成為全縣納稅企業大戶。三是不忘回報社會,捐資助教成績突出。2013年,先后三次開展助教活動,捐款總額達到73.74萬元。其中六一前夕,向忻州市和五臺縣兩所小學捐獻了愛心系列圖書500套;8月份又向五臺中學捐款60萬元用于修建操場;捐獻10萬元資助全縣優秀貧困大學生。據統計,改制兩年時間,捐款總額達到170萬元。這些舉動,多次得到了政府嘉獎,受到了社會各界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