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資》記者 徐曉磊
同心、同行、同享、同贏
——訪河南省土壤肥料站站長王俊忠
□《中國農資》記者 徐曉磊

《中國農資》記者:第十一屆中原肥料雙交會即將開幕,今年的主題是“培育新型主體添活力,優化肥業結構促發展”,確定這個主題的依據是什么?
王俊忠:中原會我們一直把它看成是一個平臺,我們始終關注的是肥料行業的最新發展。去年,中原肥料雙交會和全國肥料雙交會共同召開,主題是“加強農企對接力度、深化配方配肥服務、促進科學施肥發展”。今年之所以確定“培育新型主體添活力,優化肥業結構促發展”為主題,主要是考慮到,在當前的形勢下,農業生產正普遍面臨著發展方式的轉變。
實際上,加強農企對接的提出就是為了探討在發展過程當中如何做到“有效產需對接,實現產需和諧”的問題。今年,我們感到特別是在轉變發展方式上我們要重點關注什么。因此,今年我們圍繞這樣一個主題進行了相關思考,比如重點考慮現在行業健康發展的關鍵到底在哪里?肥業結構優化的路在何方?加大產品創新,淘汰落后產能如何推動?新型主體的培育能不能推動市場的良性發展?特別是,在全球經濟還在恢復期,新型主體的出現能在多大程度增添市場活力?培育這樣的新型主體還需要我們走多遠的路?以上都需要什么樣的國家政策支持?這些方面都值得深入探討。在去年“加大農企對接”的基礎上,我們今年對培育新型主體和優化肥業結構這兩個命題更好的研究。
《中國農資》記者:您認為肥料企業結構轉型中都有哪些現實機遇可以把握?
王俊忠:近年來,國家在肥料方面強農惠農支持力度逐年加大,先后開展了測土配方施肥補貼項目、小麥“一噴三防”補貼項目、土壤有機質提升補貼項目、水肥一體化項目和高效緩釋肥集成模式試點項目等,這些都為肥料行業和肥料企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和廣闊的平臺。
《中國農資》記者:關于國家測土配方施肥補貼項目、水肥一體化項目和高效緩釋肥集成模式示范試點項目,河南是如何做到項目與企業的有效對接的?
王俊忠:加大農企對接力度,加快配方肥推廣步伐是測土配方施肥項目工作的重點。2013年我省組織認定了7家全國配方肥推廣試點企業、60家省級配方肥推廣試點企業,所有配方肥推廣試點企業均與相應的土肥部門進行了有效對接。據統計,全省各級農企合作企業推廣配方肥200噸以上的165家,配方肥使用量94.9萬噸,使用面積4587萬畝。
為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我省2013年在沁陽市開展、推廣測墑微噴水肥一體化技術,將沁陽市西萬鎮作為水肥一體化集成模式示范項目實施地點、建立核心示范區,面積1000畝,項目資金240萬元。通過應用測墑微噴水肥一體化技術,實現節水50%,節肥30%,糧食單產提高近20%。
2014年,農業部組織開展高效緩釋肥集成模式示范試點,河南省按照要求,選擇了西平、臺前兩個縣為高效緩釋肥技術示范縣,對項目區2萬畝耕地施用高效緩釋肥料進行差價補貼,每畝補貼25元,共50萬元。項目將實行公開招標,確定項目應用的高效緩釋肥料供肥企業,為便于種肥同播的統一實施,招標內容包括緩釋肥貨物與種肥同播服務,促進高效緩釋肥集成模式在我省的推廣與普及。
《中國農資》記者:如何從更廣泛的層面上推動新型主體培育,肥業結構優化,從而促進區域市場和諧發展呢?
王俊忠:河南是重要的農業大省,也是用肥大省,中原大地區位優勢十分明顯,這方沃土正等待著有識之士、大智之企來開疆拓土。
河南糧食生產實現了連續10年增產,全年糧食總產量達1142.74億斤;油料作物總產量584萬噸;蔬菜總產量6800萬噸;瓜果、食用菌、茶葉等經濟作物穩定發展。豐富的種植結構,將為各種功能的肥料施用提供極具潛力的市場。全省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6.5萬個,符合統計條件的家庭農場有15538家,全省農村土地流轉面積2824萬畝,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積的29%。崛起的新型生產主體正急切等待著與懂得他們的肥企對接。
“扶優扶強、服務行業、壯大產業”,河南正通過舉辦中原肥料雙交會、召開肥業高層論壇、開展優秀肥料產品推介等形式,積極為信譽可靠、質量過硬、群眾歡迎的優秀肥料企業和肥料產品進入河南市場創造條件、提供便利;正通過每年春秋兩季組織肥料產品專項抽檢活動,加大管理力度,創新管理機制,嚴厲打擊不法企業的囂張氣焰,凈化市場環境;正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對符合條件的優秀肥料企業簡化辦事程序,幫助企業根據政策走向和市場需求,生產出更多質優價廉、適銷對路的產品。
中原肥料市場能否持續健康有序發展,需要肥料行業各方的共同努力。我們期待同心、同行、同享、同贏的市場新格局盡快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