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靚



日本消費稅增至8%,“安倍經濟學”或現“拐點”
對日本民眾而言,消費稅增稅不是一個愚人節的玩笑。4月1日,日本政府啟動自1997年以來的首次消費稅增稅計劃。對消費稅抗拒心理根深蒂固的日本民眾,將面臨消費稅從5%升至8%的困境。增稅顯而易見的影響便是物價上升,這也引爆了日本民眾的搶先消費潮。
在日本新一輪增稅前的最后一個周末,日本各地超市、百貨店和量販店開展各式促銷現象,大舉突擊消費的人們涌入其間。東京還出現人們排長隊買金條的現象。來自田中貴金屬珠寶行的數據,旗下7家店面的黃金銷量本月增長超過500%。在田中貴金屬位于銀座的旗艦店,人們不惜排隊3小時購買金條。“人們正在和緩而堅定地做最壞的準備,那就是‘安倍經濟學失敗。”養老金顧問豐島五男說。
“安倍經濟學”是指日本第96任首相安倍晉三2012年底上臺后加速實施的一系列刺激經濟政策。所謂“安倍經濟學”,是日本媒體界效仿“里根經濟學”生造出來的一個詞。
機器不停地運轉。日本東京練馬區的一家造幣廠,正加速制造著1日元的硬幣。為了應對日本消費稅增稅后零錢的不足,這種被當做零錢的小面額貨幣正在大批量制造中。
在過去的三十余年里,日本曾有過多次關于消費稅問題的大討論。事實上,膽敢碰觸這個“燙手山芋”的歷屆政府往往都付出了慘痛代價:選舉失利或是內閣倒臺。但安倍堅稱,增稅是“大膽的經濟對策”,是挽救日本國債危機的必要手段,“同時兼收經濟再造和財政健全之效”。按照安倍的計劃,日本未來消費稅還將在2015年10月進一步調高至10%。
“安倍經濟學”(Abenomics)要的正是創造通貨膨脹預期,當消費者預期日本物價要上漲時,對一些本來就要購買的商品,就會盡快地去購買,從而帶動消費及投資,扭轉日本長年消費與投資極度低迷的狀況。但很多日本國內專家和國際觀察人士都擔憂,消費稅上調可能會損及作為日本經濟增長動力的國內消費:據估算,此次增稅將對日本家庭帶來總計高達8兆日元(約合810億美元)的經濟沖擊。
而另一方面,貿易也無法繼續充當日本經濟的引擎。根據日本政府2月中旬公布的初步估值數據顯示,去年第四季度,按年率計算,日本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這一數值僅達到經濟學家此前預測的三分之一。造成日本經濟失去動能的重要原因是:日元疲軟幾乎沒有帶來更多出口,同時卻大幅提高了進口能源的價格,這使得日本一度炫耀的貿易順差轉變成日益擴大的巨額逆差。外界開始對“安倍經濟學”式復蘇的持久性產生疑問。
隨著安倍野心勃勃的消費稅增稅計劃明起實施,日本經濟面臨著借力復蘇或重陷通縮泥沼的分岔路。
安倍成功or安倍失敗
“‘像日本這樣經濟成熟的國家,好像再增長是不可能的了……但是現在你再也聽不到這種聲音了,我們的經濟增長率已經有了巨大的改變,從負增長已經到了正增長。”在今年1月份舉行的達沃斯論壇上,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演講時再次向與會者推銷了他的“安倍經濟學”。
按照日本媒體的說法,“安倍經濟學”有“三支箭”。“第一支箭”是大膽的金融政策(日元貶值);“第二支箭”是靈活的財政政策(擴大公共支出);“第三支箭”是進一步促進激發私人投資(刺激投資)。自2012年底開始,“安倍經濟學”相繼“放箭”,一度使得日本經濟轉好。去年第一季度,日本GDP增速高達4.1%,同年第四季度,日本GDP同比增速雖下修至0.7%,但也實現日本經濟連續第五個季度的增長。
在失業率方面,日本總務省今年1月公布的數據顯示,日本2013年平均失業率為4%,比上一年下降0.3個百分點,失業率連續3年下降。日本厚生勞動省公布的數據則顯示,去年12月份日本平均有效求人倍率為1.03倍,環比上升0.03。此外,2013年全年平均有效求人倍率為0.93,連續4年出現改善。
初見成效的“安倍經濟學”也提升了民眾對安倍內閣的支持率。《日本經濟新聞》與東京電視臺于今年3月聯合實施的輿論調查顯示,安倍內閣的支持率比2月份上升了3個百分點,為59%。不支持率下降4個百分點至29%。對于支持的理由,回答“政權穩定”的人最多,占31%,其次是因為“有領導能力”,占28%。
不過,“安倍經濟學”的分水嶺即將來臨。今年4月1日起,日本消費者面臨消費稅上升3個百分點至8%的打擊。就連安倍經濟智囊浜田宏一、本田悅朗也對提高消費稅率持慎重態度,主張等到“安倍經濟學”效果更明顯后再考慮消費增稅。
“危險在于,今年4月增稅后需求將急劇下降。”英國《金融時報》亞洲版主編戴維·皮林(David Pilling)指出,2014年將在“安倍末日”與“安倍成功”之間決出分曉。
戴維·皮林把日本正在推行的貨幣政策實驗稱為“量化加質化寬松”(QQE),并列舉了三種可能性。一、目標是在兩年里擴大貨幣基礎一倍的QQE,到頭來可能不了了之。通脹率隨后滑落至接近于零的水平。第二個可能性更糟糕,“安倍經濟學”將蛻變為“安倍末日”。通脹將失控,利率飆升,資本逃離日本。第三個可能性是QQE確實奏效。若果真如此,日本經濟將向可持續的2%的通脹率邁進,經濟增長可能達到1.5%。
“不管怎樣,在4月增稅后,日本經濟整體下滑已經是沒有懸念的了。而關鍵在于之后的第三季度。”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張浩川對東方早報表示,目前日本政府、民間各界已經形成一種共識,希望第三季度能把出現頹勢的日本經濟拉回來,到時GDP、CPI等一些關鍵指標是否有所好轉,將會用來判斷這次增稅后續的影響。
民眾抗拒心理嚴重
所謂消費稅,按照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朱為群的說法,就是政府對大眾花費開支所征收的稅。政府在人們消費享受中征收,收入可靠,尤其是采取價內含稅的隱蔽方式更易使其成為政府的“造幣機(money machine)”。在日本,大多數商品的價格標簽上都會明碼標注所含消費稅的價格,普通民眾對消費稅的抗拒心理根深蒂固。endprint
1988年12月,時任日本首相的竹下登促使國會通過了引入消費稅的議案。翌年4月1日,日本政府開征3%的消費稅。竹下登曾反復強調,征收消費稅將確保政府在日本人口迅速老齡化的時代獲得穩定的財政收入,繼而滿足國民不斷增長的社會保障需求。
提升消費稅率是個漫長的“斗爭”過程。直到1997年,時任日本首相的橋本龍太郎才將消費稅從3%增加至5%(其中包括4%的國稅稅率,并引入了1%的地方消費稅)。到了2012年,首相野田佳彥執政時期,日本《消費稅增稅法案》在內閣通過。按照法案,日本現行的5%消費稅率將在2014年4月提升至8%,并于2015年10月提升至10%。
對于消費稅這個燙手山芋,在過去的三十余年里,日本曾有過多次關于消費稅問題的大討論。往屆政府屢屢為此付出代價,膽敢觸碰的人往往逃不出選舉失利或內閣倒臺的結局。1989年,竹下登內閣決定開征3%的消費稅,同年自民黨在參議院選舉中慘敗。1997年,橋本龍太郎內閣把消費稅提至5%,翌年也在參議院選舉中遭遇慘敗。2012年,時任首相野田佳彥改組內閣,力推消費稅增稅政策,他已然破釜沉舟,不惜賭上自己全部的政治生命。
即便是燙手山芋也要觸碰的增稅背后,則是日本背負的巨額債務。2013年8月美國《商業周刊》稱,日本的公共債務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已超過200%。日本債務已突破1000萬億日元(約合63.4萬億元人民幣)大關,這也意味著日本在財政方面踏入了一個人類經濟從未涉足的領域。文章表示,日本的巨額債務將進一步加大安倍政府提高消費稅的壓力。
去年10月1日,安倍晉三宣布2014年4月起按計劃將消費稅稅率從5%提高至8%。為防止增稅后經濟形勢惡化而采取的約5萬億日元(約合3130億元人民幣)刺激計劃也已基本確定。對于日本政府來講,消費稅每提高一個百分點,政府就能多拿到近2.5萬億日元的稅收,可以更有效地充實國庫。但日本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的一項測算顯示,消費稅率提高到10%的話,平均每戶日本家庭將每年增加16.5萬日元稅負。
反對的聲音此起彼伏。在日本有一個名叫“消滅消費稅的會”的組織,該組織擁有超過156萬會員,在日本各地有1700個分會。該組織的目的便是促使日本國會通過法案廢除消費稅。該組織認為,“消費稅是一種不公平的稅金”、“通過消費稅增稅,獲得好處的是那些出口大企業,受傷害的卻是我們勞動者”。
相對于歐洲國家,日本的消費稅率算低嗎?“德國19%、瑞典25%,單從數字看,日本的5%確實很低。但在日本無論買蘿卜還是買鉆石,一律都是5%的消費稅,消費支出中與消費稅相關的占到了89%。”該組織指出,“就拿英國為例,食品、自來水、報紙、雜志、書籍、小孩的服裝鞋子等日常生活費的稅率都是零,消費支出中與消費稅相關的為62%,瑞典為58%,意大利為52%……這樣看來,日本的稅率絕不低。”
“稅率當然越低越好。稅金與社保金即使高一些,如果用于社保的功能完善的話,也沒大問題。”日本首都圈青年聯合會書記河添誠在自己的Twitter上表示,問題在于沒有強化再分配功能的增稅體制。“這次的消費稅增稅,可以說是最壞的典型,是連反對都不反對的政治家、知識分子們在思想、政治上的失敗。”
除了日本的共產黨明確表示反對外,日本自民黨、民主黨和公明黨早已“三黨合意”推進增稅;維新會主張將消費稅提高到11%;大家黨認為將來需要增稅;生活黨在總選舉時反對增稅,卻沒給出財政來源。
在企業界,日本三大經濟團體之一的經濟同友會代表干事櫻井正光此前認為,提高消費稅等間接稅的比例勢在必行。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會長米倉弘昌也曾代表企業界稱,應該著手推動消費稅和社會保障等一攬子改革,政府有責任向民眾說明財政問題的嚴峻性。
增稅前最后的消費瘋狂
增稅顯而易見的影響便是物價上升,帶來日本民眾的搶先消費需求。據日本國駐華大使館的消息,因為4月1日消費稅要上漲,各類商品需求都出現增長趨勢。其中,各百貨商店和金飾店的訂婚戒指、結婚戒指都銷得很好。東京某著名金店負責人說“增稅讓準備結婚的年輕人提前買婚戒”。1月某調查顯示20-39歲未婚男性中有62%的人希望在增稅前買好婚戒。
在日本大型家電連鎖店Bic Camera的東京新宿店,貨架前貼滿了諸如“增稅前最后機會”、“請在增稅前多買點兒”之類的促銷海報。顧客比平時周末至少多出兩三成,電腦等家電的柜臺前更是人頭攢動。據統計,今年2月,日本新車銷售量比去年同期上升18.4%,最大零售商店三越伊勢丹和高島屋的營業額均比去年同期增長4%。高級手表、家具等較高價值的商品銷量增長更快。
其他方面也在漲價。日本各都道府縣近一半的公共澡堂漲價了,日本部分明星藝人的粉絲俱樂部會費漲價了,日本牛肉飯連鎖店吉野家的商品漲價了……就連日本電商網站也同樣適用,造成日本海外用戶海淘成本上升。根據日本雅虎商城以及日本樂天近期發出的公告顯示,即使消費者在4月1日前購買了商品,如果這件商品的配送日期在4月1日或之后,也會按照新的稅率8%征收。
為了應對消費稅增稅后零錢的不足,造幣廠正加速制造著1日元的硬幣。據日本《產經新聞》報道,這家位于日本東京練馬區的老字號造幣廠,30多年來一直制造著1日元硬幣,1989年日本消費稅起征時就面臨著1日元硬幣的不足,當時每個月的訂單高達3億枚,之后逐漸減少。近兩年來每年只生產了五六十萬枚。而今年由于消費稅上調至8%,造幣廠又恢復了往日的盛況,預計全年生產1.6億枚1日元硬幣。
針對消費稅增加之后,家庭支出是否會發生變化這一問題,《日本經濟新聞》與東京電視臺于今年3月聯合實施的輿論調查顯示,51%的受訪者表示“將會維持原樣”,而44%的受訪者表示“將會減少開支”。
“1997年增稅的那一次,很多日本民眾都去搶購一般生活用品,但這一次相對比較淡定,可以說是‘無奈的淡定吧。”近日剛從日本調研回來的張浩川說。他在日本的辦公大樓里無意間聽到一些年輕人關于消費稅的對話,基本都是“反正漲了,也無所謂”。endprint
“無奈的淡定”不是沒有道理,因為他們知道“羊毛出在羊身上”。就在3月25日,大阪商工會議所關于消費稅增稅部分的價格轉嫁,對其會員的中小企業實施了調查,回答“基本能全額轉嫁”的企業占到了73%,大阪商工會議所認為比預想的比率要高,國家的促進政策與經濟景氣使得價格轉嫁變得容易了。而回答“幾乎無法轉嫁”的占了11.1%,“可以轉嫁一半”占到了13.5%,公司的規模越小,轉嫁也就越難。
安倍在去年秋天宣布此次增稅前也曾猶豫,理由就是因為看到了“安倍經濟學”的脆弱性。當時如果決定提高消費稅率,安倍擔心日本經濟將遭到沖擊,讓“安倍經濟學”帶來的復蘇功虧一簣;如果不提高消費稅率,不僅在相關的法律程序方面耗時耗力,而且還等于向市場直接釋放了“安倍經濟學”最終無法讓日本經濟復蘇的信號。
事實上,消費稅增稅導致日本經濟陷于困境,在日本歷史上有過慘痛的教訓。1997年4月,時任日本首相橋本龍太郎宣布將消費稅由3%提高到5%,導致經濟失速,當年第一季度實際GDP換算成年率增長3%,第二季度直落至負3.7%。當年7月,亞洲金融危機爆發,11月,日本出現金融危機,物價、工資均停滯不前,進入長達15年的通貨緊縮通道。
日本經濟學家預計,如果2014年4月消費稅提高到8%,當年第二季度實際GDP將由2014年第一季度正增長4.3%下降到負5.1%。東京大學教授吉川洋認為,等“安倍經濟學”取得一定成效之后增加消費稅是不負責任的做法,這會給市場傳遞政府不想重建財政的信息,主權信用危機爆發將不可避免,財政重建不能按計劃進行,社會保障的財源也會枯竭。經濟評論家森永卓郎則表示,增稅的做法是對富人的照顧。
分析人士認為,在日元貶值和原料漲價已然導致提價的大背景下,上調消費稅將令日本家庭的經濟負擔大大加重。如薪資水平不能相應上浮以應對潛在的消費縮水,則“安倍經濟學”將面臨失敗風險,這令日本眼下正在進行中的勞資談判顯得更加重要。不過就在3月12日,日本松下電器同意以2000日元/月的幅度上調基本工資,這被視為日本勞資談判堅冰初融的一個好跡象。
日本的消費稅預計將會從2015年10月起再次上調至10%。安倍將會在年末之前對是否再次進行消費稅上調做出決定。日媒輿論調查顯示,同意將消費稅提升至10%的受訪者占29%,反對意見為64%。以持反對意見的受訪者為對象,針對“政府應該怎樣應對”這一問題,回答“不應該提升消費稅”的人最多,占49%。其次,回答“應該推遲實施消費稅的提升”以及“應該重新考慮消費稅上漲幅度”的人各占23%。
“這次的增稅是之前法案定下來的,安倍只是執行者。不過對他來說有了緩沖的余地。”張浩川說。他認為,安倍可以分兩步走,如果這次增稅效果好,他可以在明年繼續增稅,如果效果不好,他可以延遲增稅贏得民心,不會形成很大風險,“一切就看今年第三季度的效果如何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