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軍

3月27日,烏克蘭前總理季莫申科宣布將參加定于5月舉行的烏克蘭總統選舉,她宣稱,如當選總統,將打造一支高效且現代化的軍隊,以保護烏克蘭免受侵略,并計劃收復被俄羅斯占領的克里米亞。
對季莫申科的支持者來說,這是一種令人鼓舞的姿態,只是,這極有可能僅僅是一種姿態而已。至少在外界看來,依靠武力從俄羅斯手中重新奪回克里米亞就是一種脫離現實的想法。盡管西方國家和烏克蘭臨時政府聯手推動聯合國大會通過了克里米亞公投“無效”的決議,但這種決議絲毫改變不了烏克蘭已經失去克里米亞的殘酷現實,更何況,就連西方國家內部也出現了承認克里米亞新現實地位的聲音。
季莫申科的姿態不能不讓人聯想到烏克蘭代總理亞采紐克近日的一段講話。3月23日,亞采紐克稱,烏克蘭準備取代俄羅斯加入G8集團。關于這段講話的報道很多,但后續的追蹤報道卻很少,或許,大多數報道亞采紐克講話的媒體壓根兒就沒有把他的話真當一回事。西方國家把俄羅斯驅逐出八國集團是一回事,吸收新的國家加入是另一回事,即使西方七國真的打算吸收新的國家,烏克蘭也絕不會在考慮名單之上。不論經濟實力還是軍事實力,烏克蘭都無法與俄羅斯相提并論,想要取代俄羅斯實在是不自量力。更何況,就連俄羅斯在八國集團內也一直無法獲得與西方七國平起平坐的待遇,烏克蘭又怎能指望自己和西方七國坐在一張桌子上討論天下大事呢。
季莫申科和亞采紐克的講話表明:在烏克蘭,至少一部分政客及其支持者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以想象的世界代替現實的世界。對烏克蘭來說,如果這樣的政客掌握政權,對國家來說恐非幸事。就烏克蘭目前的局勢而言,在克里米亞并入俄羅斯之后,國家分裂的危機警報并未就此解除,相反,烏克蘭仍面臨進一步分裂的危險。
就在3月30日深夜,美俄兩國外長密會4小時;4月1日,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宣布,烏克蘭將不能再以“統一國家”的形式存在,而應該變成一個松散的聯邦,各地區可以選擇自己的經濟模式、語言和宗教信仰。與此同時,西方媒體愈發擔心俄羅斯“屯兵”俄烏邊境,可能會進一步“肢解”烏克蘭。這正是烏克蘭面臨的最大危機,正視并努力化解這一危機才是烏克蘭政客當前最緊要的任務,而不是繼續空喊口號或者說些不著邊際的空話。
當然,在季莫申科、亞采紐克及其西方支持者們看來,活在自己世界里的并不是他們,而是普京。在此番烏克蘭危機爆發之初,德國總理默克爾曾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通過一次電話,隨后,默克爾對媒體說,普京脫離了現實,他活在另一個世界里。反過來就是說,普京和西方不在同一個世界里。由此,西方無法理解普京在烏克蘭危機和克里米亞問題上的做法,更無法預測普京接下來會怎么做,對于普京和俄羅斯的一系列動作充滿疑慮和猜忌。與此同時,俄羅斯國內對西方的不信任感也日漸增強。
如果危機中的各方都認為只有自己活在現實中,而對方脫離了現實,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那么,雙方基本的溝通和對話就無從談起,更何談坐在一起討論危機的出路?或許,不論是季莫申科、亞采紐克、默克爾還是普京,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承認別人的世界也有存在的合理性。如果各方都認為必須結束這場危機,就應該努力地走進彼此的世界,展開基于現實的理性對話。否則,危機還會繼續惡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