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業勛(宜昌三峽壩區急救中心,湖北 宜昌 443000)
癲癇病因復雜、發病機制至今尚未完全明了,臨床治療困難,祖國醫學在癲癇的防治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胡椒長期作為癲癇的治療藥物,而胡椒堿為胡椒抗癲癇的主要有效成份,本研究擬探討胡椒堿對戊四氮(Pentylenetetrazole,PTZ)制作癲癇大鼠模型行為學以及大腦海馬腦組織內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的影響,了解胡椒堿的具體作用機制,為癲癇的治療尋找更多的方法,為傳統中醫藥的應用提供理論依據。
戊四氮為Sigma公司產品,胡椒堿粉劑購自山西永健制藥,谷氨酸、GABA試劑武漢邁進,Agilent-1100高效液相色譜儀購自上海威臨醫用儀器有限公司(美國,配有DAD),實驗動物由潛江制藥動物中心提供。
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體質量215~305g,常規飼養在白天、黑夜正常交替的環境中1周。所選大鼠按照隨機化原則分為對照組(control group;CG)、模型組(model group;MG)、胡椒堿組(Piperine group;PG),每組16只。
實驗前,所有大鼠稱重,PG組于經腹腔注射胡椒堿注射液60mg,MG組和對照組按胡椒堿燈亮生理鹽水腹腔注射,再將戊四氮用生理鹽水溶解,1h后在MG組和PG組按60mg/kg自腹腔內單次注射戊四氮,對照組按戊四氮等量生理鹽水腹腔注射。
癲癇是否發作以及發作程度按采用Racine分并評分,0級:正常,記5分。1級:動嘴、動須、巖棉抽搐,記4分。2級:肢體陣攣、跳起,記3分。3級:四肢及軀干陣攣,雙前肢抬起并直立,記2分。4級:強直-陣攣發作、直立并側身倒地,記1分。5級:全身強直-陣攣發作,記0分。每只大鼠觀察分鐘,評分3分及以下者則制模成功。
所有大鼠在觀察30min后,麻醉快速斷頭取腦(含海馬),用無菌生理鹽水沖凈血液,三層濾紙吸干水分(不損傷海馬),4℃下用電子分析天平稱取海馬組織的重量,取一研缽,將海馬組織放入快速勻漿,不見組織塊,然后應用-10℃高速(15000r/min)冷凍離心機離心15min,收集離心后的上清液,無菌過濾保存便于分析。以上所有樣品處理過程均在冰塊上進行。
采用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譜熒光法按公司試劑盒給予的方法測定大鼠腦海馬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的含量。
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的含量值以±s)表示,CG組、MG組和PG組之間的統計學差異用方差分析,每組間的兩兩比較采用q檢驗,PG組和MG組行為學評分差異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MG組大鼠注射戊四氮后平均54s出現節奏性咀嚼、肢體抽搐、跌倒等表現,而PG組大鼠在注射戊四氮后平均870s出節奏性咀嚼、肢體抽搐等表現,CG組給藥前后行為學表現變化。PG組和MG組行為學評分(平均潛伏期)具有統計學差異(P<0.01)。見表1。
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譜熒光法檢測3組實驗大鼠海馬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含量:MG組及TG組海馬谷氨酸含量均較CG組明顯增加(P<0.01),而GABA含量降低,以MG組改變最顯著,二者與CG組比較具有統計學差異(P<0.01)。見表1。

表1 各組實驗鼠行為學評分和海馬氨基酸遞質含量的比較
癲癇是神經系統慢性疾病,病因復雜,機制不清,臨床表現多樣,目前治療上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應用最多的是化學藥物,但是長期應用化學藥物存在不同程度的副作用,病人難以堅持,因此造成依從性差。祖國醫學在癲癇的防治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發現了許多可以防治癲癇的單方或者是復方。胡椒是祖國長期用來防治癲癇的藥物之一,但是目前機制不清,為了進一步挖掘祖國醫學瑰寶,擴大中藥的應用,闡明胡椒抗癲癇的機制,因此我們設計此實驗。應用戊四氮急性點燃模型,探討胡椒主要成分胡椒堿對其發作時的癲癇臨床表現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的影響,為癲癇的治療提供新的措施,為祖國醫藥的深入開發利用提供理論基礎。
癲癇的發病機制復雜,涉及離子通道的異常、氨基酸遞質失衡、自由基損傷以及免疫異常等,其中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性氨基酸和抑制性氨基酸比例失調在原發性癲癇的發病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通過故測定中樞神經系統組織中興奮性氨基酸和抑制性氨基酸遞質的含量可以反應癲癇的發作程度。許多研究數據證實癲癇患者腦脊液和局部癲癇病灶中谷氨酸和天門冬氨酸的比例較正常人明顯量增加,NMDA受體數目也明顯增多。同時也好有學者通過動物實驗證明,在大鼠側腦室內注射谷氨酸和/或天門冬氨酸可直接引起動物驚厥,符合人類癲癇的表現,同樣一些興奮性氨基酸受體的激動劑如海人酸也可以引起各種動物產生癲癇樣發作,常作為制作癲癇模型的試驗藥物[1]。在我們的實驗中也發現模型組海馬谷氨酸含量明顯高于對照組,而GABA含量明顯低于對照組。因此我們探討胡椒堿抗癲癇機制,主要探討其對谷氨酸和GABA的影響,明確其機制及抗癲癇的效用。在我們實驗中發現,應用胡椒堿后,癲癇發作的程度明顯減低,這主要表現在實驗組的發作評分明顯低于模型組,表明胡椒堿對癲癇具有防止效果,同時也發現實驗組海馬谷氨酸含量明顯低于模型組,而GABA含量明顯高于模型組,說明胡椒堿拮抗癲癇發作通過了調節氨基酸遞質的釋放機制,但是在我們的實驗中還發現,實驗組癲癇發作不能完全控制,并且海馬谷氨酸含量仍然高于對照組,GABA含量低于對照組,說明單純胡椒堿應用不能完全控制癲癇的發作,可以是一個很好的輔助用藥,但不能完全代替化學藥物。
胡椒在祖國醫學中是治療癲癇的住房藥物,胡椒堿是胡椒的主要活性成分,屬于桂皮酞胺類生物堿,其化學結構特征也決定其有可與受體結合的特征性單元[2],如氫鍵接受體、疏水中心和芳環中心等,胡椒堿由于其特殊的藥效結構及其天然藥物的特性,決定其藥理作用十分廣泛,其主要藥理作用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抗自由基、調節免疫、抑制腫瘤活性、解毒等作用。但是目前對于抗癲癇治療的機制目前沒有做有效的探索,通過我們的實驗發現,胡椒堿主要抑制興奮性氨基酸的釋放,促進抑制氨基酸的釋放發揮抗癲癇作用。我們的研究取得了理想的結果,但是由于引起癲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單純使用胡椒堿治療癲癇是難以達到初步效果,但是在我們的實驗也提示單純胡椒堿應用不能完全控制癲癇的發作,這主要表現在實驗組癲癇發作不能完全控制,并且海馬谷氨酸含量仍然高于對照組,GABA含量低于對照組,初步原因考慮癲癇是一個多因素的發病機制,胡椒堿可能只能組織某一條或者其中的幾條途徑,不能組織所有的途徑,因此還需與抗癲癇藥物聯合應用。
[1]張均田,張慶柱,張永祥.神經藥理學 [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608-610.
[2]劉屏,索婧俠,于騰飛.胡椒堿藥理作用的研究進展 [J].中國藥物應用與監測,2007(3):7-9.
[編輯] 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