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晴,朱敬香 廖彩容(長江大學荊州臨床醫學院 荊州市中心醫院生殖中心,湖北 荊州 434020)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亦稱持續質量改進小組,是在自愿的原則下,由工作性質相同的人員組成的組織,其組建的目的是通過定期的選題會議和活動并進行討論,運用質量管理的理論和方法解決存在的問題[1-2]。近年來,隨著不孕人群的增加,越來越多的不孕患者需借助助孕治療滿足生育需求。各種可方便患者居家自行注射的預裝式促排卵藥物(rFSH)在助孕治療中應用越來越廣泛[3]。由于其價格昂貴且使用療程長,正確使用顯得尤為重要[4]。患者若不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不僅增加經濟負擔,還會直接影響助孕療效。為此,我院生殖中心2013年1月成立了以 “好孕圈”為圈名的QCC小組,開展旨在 “提高助孕患者居家自行注射果納芬預裝式注射筆正確使用率”的QCC活動,取得了滿意效果。
選取2012年10至12月在開展品管圈活動前在本中心接受助孕治療,于促排卵藥物啟動日自愿選擇居家自行注射預裝式注射筆(Gonal-F,450IU,Serono,瑞士,批準文號:S20110005)的不孕患者108例為常規組;開展品管圈活動3個月后,2013年4至6月行助孕治療、自愿選擇居家自行注射預裝式注射筆的患者120例為實驗組。兩組患者均為第一次使用預裝式注射筆,年齡23~36歲,平均年齡(28.58±2.56)歲,文化程度均為初中以上,兩組年齡和文化程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1 組建品管圈 2013年1月在本中心以自愿方式組成QCC小組。小組成員共5名,其中主任護師1名,副主任護師1名,主管護師2名,護士1名。推選圈長1名(副主任護師者)、輔導員1名(護士長擔任),由圈長負責全面的項目統籌、協調及總體規劃。根據生殖中心的特點和患者心理需求,確定品管圈名 “好孕圈”(諧音 “好運”—美好的祝愿),設計綠色圓形為基調,中間穿過一條不規則透明帶,ART環繞上半圓的圖案為圈徽(圖案意喻精卵的結合—生命的起航,孕育從這里開始)及圈口號(共創新生命,圓您父母夢)。
1.2.2 選定主題 根據護理人員對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迫切性、可行性、圈能力四要素原則選定“提高助孕患者居家自行注射預裝式注射筆正確使用率”為QCC活動主題。
1.2.3 擬定計劃 擬定2013年1至3月完成該項目,運用品管圈手法甘特圖制作活動計劃表。按PDCA步驟,P階段(計劃):選題、現狀把握、目標設定、計劃擬定、要因分析、對策擬定;D階段(實施):對策實施與修正;C階段(檢查):效果確定;A階段(應用):標準化、檢討和改進。
1.2.4 現狀調查 活動前(2012年10至12月)常規健康教育:①示范VCD及護理人員同步親自操作演示;②由護理人員一對一操作示范完成患者第1次注射;③解答患者現場的提問。QCC小組成員設計了調查表,由2名圈員對患者自行注射進行考核評價,項目包括注射準備 、劑量設定、注射部位、消毒方法,合格者方可居家自行注射。調研顯示:患者正確掌握使用率70.37%(76/108)。準備過程錯誤率22.22%(24/108),劑量設定錯誤率26.85%(29/108),消毒方法錯誤率13.88%(15/108),注射部位的錯誤率0.93%(1/108)。
1.2.5 原因分析 QCC小組成員采用頭腦風暴法進行討論,并以魚骨圖分析法、評價法找出原因:①健康教育宣教方式存在缺陷:流程式健康宣教。患者無親自操作實踐和練習,影響培訓宣教的效果;無規范的注射流程圖引導患者。②患者緊張、恐懼:接受助孕患者往往前期已接受過較多的治療,對疼痛較敏感,自行注射時感到恐懼;其次藥物價格的昂貴使患者擔心注射劑量錯誤增加經濟負擔和影響助孕效果。③患者接受能力差:年齡大、文化程度低的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宣教的接受能力差。④工作制度制約:無專人、專班,責任不能落實到人。⑤護理人員行為:護理人員工作負荷量大,致職業倦怠情緒。主要原因為①②,累計百分比達71.88%。
1.2.6 目標設定 根據目標值設定公式[5]計算設定,患者自行注射預裝式注射筆正確使用率由活動前70.37%提高到活動后90.00%以上。重點改進健康教育宣教方式。
1.2.7 制定對策并實施 小組成員根據目前現狀及影響患者正確掌握的原因進行討論,各抒己見,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就圈能力根據二八定律(80/20法則)及六何分析法[6]5W1H原則,即誰來做(WHO)、做什么(WHAT)、何時做(WHEN)、在何處做(WHERE)、為什么要做(WHY)、怎么做(HOW)進行對策制定和實施。
1)改進健康教育宣教方式。①固定1名圈員對自愿選擇居家自行注射預裝式注射筆的不孕患者2~5名(本中心每日促排卵藥物啟動人數)集中授課,細化流程。培訓過程包括:a.備課及教具準備(訓練用預裝式注射筆及配套的一次性針頭、攝像機或患者手機);b.示范VCD(預裝式注射筆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及護理人員同步親自操作示范;c.患者實踐操作練習,可由家屬錄影過程;d.反饋評價:放映錄像,護理人員矯正補遺至訓練合格;e.患者在護理人員督導下自行完成第1次注射;f.現場答疑;g.發放預裝式注射筆規范使用健康教育處方折頁。次日返院自行注射,由培訓人員統一考核評價和糾錯再培訓,合格者方可居家自行注射。②增加圖文宣傳效果。根據現狀調查及患者實際需求制作了果納芬預裝式注射筆規范使用健康教育處方折頁。以彩色實物使用圖配以文字說明使果納芬預裝注射筆的操作流程圖簡單明了,居家自行注射有疑問時可作正確的引導,內容包括:注射筆的結構、使用準備、注射輕松四部曲、使用后針頭處理;常用問題解答;剩余劑量計算表;使用記錄(包括日期、注射劑量)。強調在培訓宣教中教會患者看懂操作流程圖及注射單,起到正確引導的功能。也方便患者電話咨詢時,護、患之間可通過注射流程圖進行有效的溝通。
2)緩解患者恐懼心理。注射技術對專業護理人員是一項簡單的技術操作,對患者而言卻是零起點,而且患者常接受過較多的助孕治療,對疼痛較敏感,特別是第1次自行注射時難免感到害怕、緊張而“對自己下不了手”。針對此類患者,護理人員一定要手把手的協助患者完成第1次自行注射,幫助克服其恐懼心理。同時,安排自行注射成功的患者現身說法介紹經驗,并鼓勵患者間進行交流,以增加自行注射的自信心。在對患者進行注射培訓時,營造輕松的學習環境和氛圍,并安慰、鼓勵患者,對緩解患者的恐懼心理也有較好的效果。只有當患者熟練地掌握了正確的使用方法,并有了第1次成功自行注射的經歷,就能有效緩解其緊張、恐懼心理。
3)針對個體加強實踐訓練。在培訓過程中,對年齡偏大、文化程度較低的患者自行注射接受能力相對較差,除反復講解、加強指導練習外,邀請其丈夫或其他親屬參與培訓,直至正確掌握,并錄影培訓者指導患者第1次自行注射的全過程。患者居家自行注射時,雖然無專業護理人員現場指導,但通過錄像(多數患者為手機錄影)的重復播放,可幫助患者恢復記憶并作為疑惑求證的直觀資料,引導其正確注射。對于考核中患者感覺比較難的是劑量設定,在培訓中分步驟、詳細、重點地進行培訓練習,加強此環節的宣教力度。
4)合理改進工作制度,促進健康教育的完善。固定專人專班實施健康宣教,實行崗位管理責任制。由臨床護理經驗豐富,溝通能力強的1名圈員擔任培訓者,改變活動前無固定專人專班,責任不能落實到人的局面,以增加培訓者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并在培訓中發現問題和實施再改進。
比較實施品管圈活動前后患者對自行注射預裝式注射筆的正確使用率。兩組患者均要求在第2天返院,由專人對患者自行注射預裝式注射筆進行考核評價,項目包括注射準備 、劑量設定、消毒方法、注射部位。
所有數據采用SPSS13.0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開展品管圈活動后患者對果納芬預裝式注射筆正確使用率明顯提高,由活動前的70.37%達到95.83%,超過目標值90.00%。在注射準備、劑量設定、消毒方法和正確使用率方面與對照組比較比較,均有顯著提高(P<0.01)。只有注射部位2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因注射部位為腹部皮下注射,比較簡單直觀,患者易于掌握記憶,見表1。

表1 患者對策實施前后效果評價
在助孕患者中開展以 “提高患者居家自行注射預裝式注射筆正確使用率”為主題的品管圈活動,有針對性地改變了活動前健康教育只教不練的弊端,克服了患者自行注射的緊張心理,還避免了護理人員的重復勞動。有效的對策實施,改進了活動前健康教育宣教的不足。其優勢是借助錄像糾正訓練,記錄患者操作訓練過程,護理人員矯正補遺,使操作訓練微型化、記錄聲像化、動作規范化、評價及時化[3]。通過反復的操作訓練,使患者在短時間(15~30分鐘)內正確掌握預裝式注射筆使用的實踐操作。而且患者間及醫、患間能相互交流,營造一種輕松的學習氛圍,激發了患者的學習熱情。第1次成功自行注射的經歷,也有效緩解了患者緊張、恐懼心理,改變了患者 “對自己下不了手”的狀態。通過品管圈活動顯著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效率,在注射準備、劑量設定、消毒方法和正確使用率方面與對照組比較均有顯著提高(P<0.05)。患者對預裝式注射筆正確使用率由活動前的70.37%達到95.83%,超過目標值90.00%,使護理服務品質得以提升,更好地滿足了助孕患者居家自行的需求,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優質護理服務理念。
通過品管圈活動,小組成員對品管圈手法從不懂到得心應手的應用,按計劃有步驟的完成活動的各項內容。在愉悅的討論策劃中,小組成員腦力激蕩,思考能力和創造力得到了激發,并收獲知識,如在健康教育宣教方式改進中,結合本生殖中心的特點靈活地融入了 “微格教學”理念(借助錄像糾正訓練),使業務知識與技能得以提升。在對策實施過程中,大家分工合作,既是實施者又是管理者,充分發揮了積極性,培養了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應用科學方法尋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綜合素質得以提升。
品管圈活動強調讓護士自動、自發地參與活動,使自己享有高的自主權、參與權和管理權[7],動機是 “我要做”,在本質上有別于傳統行政管理的 “要我做”的模式。組圈后,小組成員的思考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以提升,形成了全員積極向上的良好氛圍,“將心比己、異地而處”,做到真正體會患者的需求。在對策制定時,根據本生殖中心的現狀,小組成員集思廣益,有效的對策實施使患者對預裝式注射筆的正確使用率超過了預期目標值,達到95.83%,充分體現了群眾的智慧和團隊力量,使小組成員自我價值得以實現。這種內生性的意識激發了大家的工作熱情和責任感,并積極主動地參與科室的質量管理,提升了科室的凝聚力,打造了患者、護理人員、科室、醫院及社會效益的多贏。
[1]林榮端.品質管理 [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6:183-188.
[2]金靜芬,陳水紅,邵林玲.品質管理圈活動在危重病人轉運中的應用 [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2,28(1):57-58.
[3]李曉晴,朱敬香,廖彩容.微格教學模式在助孕患者居家使用預裝式注射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 [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19):44-45.
[4]Gerli S,Bini V,Favilli A,DiRenzo GC.Clinical efficacy and cost-effectiveness of HP-human FSH(Fostimon?)versus rFSH(Gonal-F?)in IVF-ICSI cycles:a meta-analysis.Gynecol Endocrinol[J].2013,28:1-10.
[5]張幸國.醫院品管圈活動實戰與技巧 [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49.
[6]許晨耘,柯雅娟,陳茹妹,等.品管圈活動在手術病理標本安全管理中的應用 [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1):20-22.
[7]向邱,徐素琴,張子云,等.品管圈活動在呼吸重癥監護病房的應用與效果 [J].護理管理雜志 ,2013,13(2):104-105.
[編輯] 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