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承云(荊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核磁共振室,湖北 荊州 434000)
小兒支氣管肺炎是冬春季節小兒最常見的疾病,是指不同病原體或其他因素所致的肺部炎癥。其主要的致病因素為細菌和病毒,主要表現為發熱、咳嗽、氣促、呼吸困難等。本病起病較急,病情復雜多變,嚴重者可危及患兒生命,給兒童家屬精神上、經濟上都造成了沉重的負擔[1]。為改變這種狀況,我院對小兒肺炎患者采用了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F報道如下。
以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小兒科住院治療的支氣管肺炎98例患兒為研究對象,入選患兒均符合 《諸福棠實用兒科學》中小兒肺炎的相關診斷標準。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49例,男孩27例,女孩22例,年齡5個月~9歲,平均年齡為(3.0±1.7)歲,病程5~18d,平均6d;對照組49例,男孩28例,女孩21例,年齡3個月~8歲,平均年齡為(3.5±1.4)歲,病程3~16d,平均病程5d。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及病情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只給予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給予常規護理措施和綜合護理干預措施,療程2周。
1.3.1 常規護理 首先要保持病房內的環境衛生,每天定時給室內物體及地面消毒。定時開窗通風換氣,使室內空氣流通,維持室內適應的溫、濕度,與其他感染性疾病患兒分室安置,防止交叉感染的發生。
1.3.2 綜合護理干預
1)環境的護理干預。在做到常規護理的同時,從患兒入院時就要注意營造一個良好的、舒適的住院環境。護士要注意服務態度,做到微笑相迎,安排好病房和病床后,進行入院后的第一次宣傳教育,使患兒及其家長了解住院環境及周邊設施。注意開關窗簾的時機,使室內光線充足而柔和,每天開窗時間要保持在20~30min左右,室溫要維持在20℃左右,室內溫度維持在60%左右,避免空氣干燥致使痰液不易咳出。病室內人員不要過多,各項操作盡量集中完成。
2)起居飲食的護理干預?;純旱囊轮獙捤桑灰诉^緊、過厚或過薄,要注意勤換衣物,特別是對多汗的患兒更要更換及時,保持患兒衣物干燥、舒適,避免受涼或過熱。患兒所蓋被褥要輕暖,并要根據氣溫變化隨時增減。在小兒患病期間,應根據小兒的年齡選擇合適的食物,嬰兒要以母乳喂養為主,適當添加奶粉,并適當增加患兒飲水量。對于已添輔食的兒童,要給予易消化、高維生素、高營養的飲食,并囑其多飲水,保證足量的液體攝入,稀釋痰液利于咳出。不宜進食高蛋白食物及油炸或辛辣食品,少量多餐,避免飽食后發生腹脹,影響呼吸功能。
3)發熱的護理干預。患兒入院后,應按醫囑給予藥物治療,并密切觀察患兒的病情變化,特別是患兒體溫的變化,根據體溫的高低程度給予適當的處置,患兒體溫在38.5℃以下時,可繼續觀察,暫不給予退熱藥,鼓勵多飲水,如體溫不降,可給予物理降溫,以上措施效果不理想時,可遵醫囑給予退熱藥物治療[2],退熱30min后,需要再次測量患兒體溫,防止出現虛脫。
4)呼吸道護理干預。小兒肺炎的主要癥狀是咳嗽,咳痰,但由于小兒大多不會吐痰,若痰液粘稠,則更不易吐出,所以對痰液較多的患兒可酌情給予化痰藥物霧化吸入,以稀釋痰液,利于痰液咳出,必要時給予吸痰治療。對于存在呼吸困難,有明顯缺氧癥狀的患兒要給予吸氧治療,采用鼻前庭導管給氧或面罩吸氧,控制好氧流量和氧濃度[3]。
5)心理護理干預。由于小兒的生理特點,小兒肺炎恢復較,病程較長,并且容易反復發作,治療過程還伴有較多的胃腸道的反應,給患兒及家長帶來了壓力,另外,現在的小兒多為獨生子女,患兒生病,家長的不安心理很明顯,對于有緊張、焦慮甚至恐懼情緒的患兒或家長,可護理人員應耐心與其溝通,向患兒家屬講解疾病發展及治療的方法,使其了解病情,克服緊張、焦慮的心理,使家長積極配合治療的進行,以利于患兒病情的恢復。
6)積極開展健康教育宣傳。護理人員要做好患兒入院時、住院期間及出院時的健康教育宣傳工作,應給每一位患兒家長都發放1份健康宣教資料,從住院環境到飲食起居,從小兒肺炎的發生、發展到預后,從疾病的治療到預防,護理人員要從各個方面對患兒及其家長進行健康教育,使其養成防病的良好習慣,減少小兒肺炎復發的機率。
觀察兩組患兒的臨床癥狀及體征消失時間、住院天數,并觀察臨床治療效果。痊愈:治療1周后,患兒的臨床癥狀及體征完全消失,2周后,影像檢查肺部炎癥已經完全吸收;好轉:治療1周后,患兒的臨床癥狀及體征基本消失,2周后,影像檢查肺部炎癥大部分被吸收;無效:治療2周后,患兒的臨床癥狀及體征未見好轉或加重。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臨床癥狀及體征消失時間及住院天數均明顯低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時間及住院天數比較
觀察組49例,治愈37例,好轉10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5.92%;對照組49例,治愈25例,好轉16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83.67%。觀察組療效好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小兒肺炎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患兒由于年齡的限制,不能準確地反映病情,家長的緊張、焦慮情緒也給醫生的診斷與治療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從而增加了患兒的痛苦。對小兒肺炎患者進行綜合的護理干預,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改善護理質量,促進患兒病情的恢復,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既緩解了患者的痛苦,也減輕了患兒家長的精神負擔和經濟負擔,得到了患兒家長的認可,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崔焱.兒科護理學 [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77.
[2]陳秀霞.個性化護理在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中的應用 [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8):24-26.
[3]王黎黎.小兒肺炎67例護理體會 [J].中國醫學創新,2011,8(24):91.
[編輯] 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