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超文
摘要:文章探索了一種開放性的、情趣性的、實踐性的、人文性和可行性的化學課外作業設計與布置策略,在作業設計與布置中,更注重學生的興趣、愛好、能力、價值觀等方面的培養和發展。
關鍵詞:化學課外作業;實效性;調查;層次性;開放性;多樣性;興趣
文章編號:1008-0546(2014)04-0028-02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課外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是教師反饋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也是與學生進行思想交流的重要形式,適量高效的作業可以起到“溫故而知新”的作用。教學中若能有效的利用和發揮課外作業的功效,不僅能獲得準確的、真實的教學反饋信息,還會增進與學生的思想感情交流,過量超負荷的作業不僅達不到練習的效果,反而會抑制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學習動機,同時也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切實減輕學生的課外作業負擔已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
但目前部分化學教師布置課外作業時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如,作業數量上具有很大的隨意性和盲目性,作業的內容、結構、方式等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筆者從多年的教學中發現從初中化學作業有效性、針對性、層次性和多樣性的實踐角度去研究,又目的的優化作業的選擇和批改,能使學生鞏固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并將知識轉化為技能、技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科學的化學學習方法,提高化學素養,也利于教師了解教學情況,及時反思改進,提高教學實效,做一名高效型教師。提升化學課外作業有效性,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作業設計要有層次性,以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知識、經驗基礎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要實現不同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的最大發展,就必須關注作業的層次性。
例如,在課外作業設計中,讓學生能夠從容易解答的問題中獲得成功感和滿足感,而存在一定難度的問題,則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潛能,推進優生培養進程,發揮學生的特長。在課外作業設置上重視層次性,明確作業中的必做題和選做題,學生可以就對作業進行自主選擇,這樣,不論是績優生還是績差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都能獲得新的進步。
設計作業的層次性應注意以下兩點:
1. 首先要對學生進行分層
分層作業,首先要對學生進行分層。 對學生進行分層,并非是要將學生分成“三六九等”, 是指教師在課外作業設計中,要充分了解學生個體差異,給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作業要求。如我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布置課外作業時分為基礎題、提高題、補充題,再根據學生接受能力的不同,分為A、B、C三個等級,基礎題三個等級的同學均必須完成,A等級學生在完成提高題的同時,完成補充題,課外作業中的提高題C等級學生可以選擇完成,鼓勵B等級學生去嘗試、完成補充題。這樣,既給學有余力的A等級有了探究的機會,又保護了B、C等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消除了許多學困孩子的畏難情緒。
2. 在課外作業設置上注意分層次練習
對于問題的設置層次應注重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單一到綜合的策略。化學課外作業忌籠統模糊、難于界定目標,讓學生產生畏懼感,不利于學生解決問題。如“怎樣鑒定物質?”這樣一個問題,對于九年級學生來說,對化學物質的性質知識和分類的知識還不全面,就很難得出全面的答案;而如果把這個問題變成幾個小問題:先研究幾種常見物質:NaCl、食醋、碳酸鈉等的鑒定,再由此逐漸得出一般性結論,這個問題的難度就降低了。這樣的作業設置滿足了不同學生的要求,體現出鮮明的層次性,讓學生都能夠體會到收獲知識的喜悅感和滿足感。
總之,分層布置作業既能給每一個學生提供平等的學習機會,又能滿足學生的持續發展需要,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礎上得到良好的發展與提高。
二、作業設置要講開放性,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傳統化學課外作業題的特點集中體現為條件簡單,結論僵化,解法呆板,往往有一定的模式可套用。這樣的作業設置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創新能力的激發和培養,無法做到知識、技能、方法以及情感等因素的綜合發展。而開放性的化學課外作業有助于學生從多角度、多側面、多層次的思考問題,有助于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化學課外作業開放性的設置勢在必行。以下是常見開放型課外作業的題型:
1. 條件開放型
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條件往往是錯綜復雜的,同一個結論可能有多個條件與之與之對應,也可能根據不同的條件得出不同的結論,這就是開放型的作業設置,不設固定的標準答案。
案例:調查自己村莊附近水體污染情況并提出解決方案。
解析:此題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不同地區污染情況并不一樣:有養殖業造成的污染、有垃圾造成的污染、有河水富營養化污染……不同的污染解決的方案也不一樣。學生在解決這類問題時需要親自去調查才能有發言權,學生在調查中對當前環境污染現狀的體會,比教師在課堂上照本宣科的環保意識的教育來得更深,同時也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 策略開放型
策略開放主要指解決問題的策略不限定,不同的學生由于基礎知識、生活背景、學習體驗的不同從而建構不同的解題策略。這類課外作業的解決可以更大程度的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形成同學之間的合作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案例:如何鑒別蔗糖與食鹽晶體?
解析:可以選用不同的方法或生活經驗進行鑒別。雖然這個題目并不難,但在教學中,筆者深有體會,如果不是教師在課堂上過多的干擾了學生的思路,而是讓學生自由發揮的話,學生的答案千奇百怪、五花八門。在學生交過來的答案中甚至有這樣的答案:利用螞蟻來鑒別蔗糖與食鹽。在這個問題的回答中,可以看到學生的認真態度和他們的聰明才智。體現了學生思維的創新性。
3. 結論開放型endprint
現實生活中問題的答案常常是不唯一的,需要根據不同的條件選擇不同的結果。這類問題的解決需要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形成交流討論的良好氛圍,改變傳統問題解決以學生個體為中心的單項訓練模式,形成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積極探究的平等參與關系。教師與學生一樣進入問題情境,充當角色,參與小組討論,鼓勵學生提出各種可能的假設,師生互相評論和補充,使學生深切感受到集體智慧的力量。
三、作業設置要求多樣性,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傳統教學中的作業多為筆答型作業,往往側重于考試題的演練以及基礎知識的訓練。有效作業設置要注重形式的多樣性及新穎性,一方面激發學生對作業練習的興趣,另一方面能夠讓學生在不斷的時間生活中熟練地使用知識的技能。
1. 源于生活的化學問題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化學學習內容的實用性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諸如一些化學與生活、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密切聯系的內容出現在化學問題中都可以成為學生興趣的激發點。學生往往因為解決這一類化學問題而發現化學學習內容能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能服務與自己未來的發展,從而形成穩定的化學學習興趣。
案例:觀察不同品牌護發品的說明書,用pH試紙測定其pH,試說明根據你的發質應選用何種護發品。
評析:學生在學習了酸堿后,對食物的酸堿性、土壤的酸堿性等有了很濃厚的興趣,對自己的健康有了正確的認識,我在學生興趣濃厚的基礎上給學生布置了這樣一道課外作業,學生完成的情況很好,在練習中體會到了化學的實用性。
2. 涉及社會熱點和科技發展的問題能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初中學生最具有想象力和創造性,具有較強的自我表現欲和參與意識,他們關心人類社會發展,具有遠大的理想。所以在化學課外作業布置中,多設計一些與社會熱點和科技發展的問題有關的課外作業,使學生產生參與科學研究的沖動和獻身科學的欲望,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3. 形式多樣的解題方式能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1)課題作業:這類作業的內容既來源于課堂教學,又略高于課堂教學。目前,課題探究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作業形式。教師可以以教材為依據,制定課題,以作業形式布置給學生,讓學生在規定期限內完成課題作業。
(2)小組討論:小組討論注重對現實中的熱點、焦點問題進行探討,其作用在于提升學習小組的協作能力。
(3)社會調查:社會調查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要求學生安排一定時間對一個實際問題進行實地考察并寫出考察報告的練習。可以給他們布置一些既有趣味又有難度的調查。調查的內容可以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4)家庭小實驗:化學離不開實驗,而在實驗室做實驗由于課堂教學時間的原因,很多實驗不能在課堂上做,我就把一些小實驗讓學生在家里做。讓學生運用化學知識在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實驗,不僅能豐富有效作業的形式,還可以讓學生體會到學習化學的樂趣。
通過實踐,我發現形式多樣的化學課外作業形式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應付作業的現象減少了,做作業的積極性提高了,抄作業的現象也減少了。
總之,通過作業的巧妙設置,能調動學生做作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優化新課程下師生之間的“雙主體互動關系”,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參考文獻
[1] 邵端珍 . 教育心理學[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2] 朱新明,李亦菲. 示例演練教學法[M]. 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8
[3] 王祖浩,張天若. 化學問題設計與問題解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 吳俊明 . 新課程理念與初中化學課程改革 [M]. 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