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姝珍
摘 要:中國的經濟發展所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其高速發展之中也孕育著經濟結構不合理、發展模式不科學、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等問題。通過從現狀、重要性、影響因素、策略等四個層面對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進行探究。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現狀;重要性;影響因素;策略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07-0154-02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發展迅速,中國的各項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尤其是在經濟領域,不僅是在經濟總量、外匯儲備總量方面,更體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上。由于高速發展,中國經濟中的“細胞”正以核裂變的速度在不斷繁衍、擴張,但是,經濟高速發展中也出現了一定的問題,那就是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
一、現狀
按照融資的資金來源不同,可將其現狀分為兩類:內源融資狀況和外源融資狀況。
1.內源融資狀況。為了適應市場風云的變幻莫測,中小企業必須具有經營靈活、變化快捷的特點,因而在時間上和數量上對資金的需求具有不確定性,這就要求企業自身提高積累能力,以對市場變化能做出迅速的反應。同時,創辦中小企業也必須有一定量的資本,這是一個經濟學常識。如果連一點本錢都沒有,或者僅有極少量的創業資本而把大量的資金需求量寄托于銀行貸款或其他融資方式,那么企業的生命力也是難以持久的。
2.外源融資狀況。外源融資形式主要有:股權融資、債券融資。中國資本市場發展較晚,股權融資和債券融資尚不可能成為中小企業融資的主渠道。眾所周知,證券市場自建立至今,已經被賦予了為國有大型企業服務的一項特定功能,尤其是前幾年國有大型企業處于困境的情況下,為使國有企業通過改制重新煥發活力;股票市場以國有企業改革為宗旨,重點扶持了一大批國有大中型企業上市融資。在政策如此嚴重傾斜的情況下,股票市場基本上未向中小企業開放。
二、重要性
企業的資本實力如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企業的經營能力發展,如果財力不足,何談經營?所以,但凡企業都很重視企業的融資成本和融資安全性,并在此二者基礎上充分發揮企業的經營能力和投資能力,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因此,從一定程度上可以認為:企業的融資能力是企業的生命線,決定著企業的生存基礎、發展能力、經營水平、投資效率和效益。
三、影響因素
中小企業的融資能力是企業的生命線,所以,企業都非常重視。總體而言,影響中小企業的融資效果的因素有以下幾點:
1.企業的性質。在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的性質作為影響企業融資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主要有:國有企業、集體企業、聯營企業、三資企業、私營企業及其他企業。由于中國政策的影響,從稅收方面能夠體現國家的政策傾斜,并能夠使一些國家鼓勵或者支持的行業和企業在政策制度保護下享受到其他同等競爭條件下所不能享有的優待,從而使其能夠降低生存的壓力,即使按照優勝劣汰的法則,可能是被淘汰的企業,也可能在此政策保護下生存并呈異狀發展。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并不是所有的企業都能夠使用托收承付的形式,托收承付,只適用于僅有的幾個行業,而托收承付這一結算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給企業提供一個信用緩沖,給企業提供資金。
2.企業的規模。企業的規模,作為影響企業融資能力的一個因素。銀行借貸,會根據借貸主體的資信情況、性質、規模、信用等級、信用擔保能力等多方面進行評估,從而確定是否同意借貸,或者同意借貸的金額大小。所以,企業的規模,影響著企業的融資能力和效果。在同等條件下,中型企業的貸款能力和小微企業的貸款能力,自然是不能相提并論的。
3.經濟體制。國家的經濟體制,是一個影響市場主體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因素。國家的經濟體制,決定了國家的經濟主體,決定了國家經濟的發展方向,決定了國家(下轉171頁)(上接154頁)的政治和政策傾向,決定了金融市場的環境。
4.經濟發展周期。經濟發展周期,主要分為四個階段:繁榮、衰退、蕭條、復蘇。在經濟繁榮階段,投資者對實體經濟具備充分的信心,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中小企業的融資能力會偏高,將會較易融資;相反地,在經濟蕭條時期,人們對實體經濟普遍信心不足,呈觀望態度,所以,實體經濟的中小企業將會更難融資。
5.經濟發展水平。經濟發展水平,將會影響中小企業的融資效果。經濟發展程度越高,社會的閑置資金總量將會越多,才能有可能有這個能力去進行投資,而非僅足以運用于滿足基本生活需求。所以,經濟發展水平,將會影響中小企業的融資效能。
6.文化傳統。文化傳統,能夠影響中小企業的融資效能。由于文化傳統對融資方式的選擇是根深蒂固的,對企業的內外源融資方式選擇的影響也是潛移默化的,所以,文化傳統對融資效能也有一定的影響。
四、融資策略
中小企業的融資效能受到以下六個因素的影響:企業的性質、企業的規模、經濟體制、經濟發展周期、經濟發展水平、文化傳統。
企業首先要根據商業環境確定自己的業務發展戰略,然后再確定融資決策和資本結構管理的具體原則和標準。在現實金融市場[1]環境下,融資決策和資本結構管理策略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為:根據金融市場有效性狀況,利用稅法等政策環境,借助高水平的財務顧問,運用現代金融原理和金融工程技術,進行融資產品創新。
具體地,一要重視管理制度建設,以制度提升業績。二要分析各種融資渠道的利弊,高效地進行取舍,從而選擇最適合本企業發展的融資渠道和方式。三要加強對應收賬款和應付賬款的管理。尤其是應付賬款,應付賬款的高效管理,能夠使企業免于資金困境,相當于取得一部分融資。第一要規范應付賬款的會計核算,滿足會計信息的質量要求;第二要建立供應商基礎信息檔案;第三要創建應付賬款的自動分析系統;第四要建立供應商分類管理體系,運用ABC分類法,規范結算條件類別,規范結算流程;第五要規范采購合同文本;第六要建立供應商信用評級制度。
總之,中小企業要提高融資效能,就必須運用SWOT分析工具,分析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結合本企業的特點,有機整合各種資源,建立符合自身發展的融資制度,從而實現高效融資。
參考文獻:
[1] 關于企業融資.企業融資知識內容.
[責任編輯 吳明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