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坤



現在這個時點談論醫療服務業,很多投資者可能覺得是不是太晚了,投資者普遍感覺醫療服務類的股票估值太高了。其實如果回顧下以前醫藥的白馬股就知道行業趨勢遠比短期估值重要,上一輪大牛市云南白藥、天士力、片仔癀等為代表的中藥股在2007年估值也很高,即使經歷了2008年的大幅度調整,現在股價仍然是2007年高點的數倍,2007年貌似高高的山峰,現在看來不過是山腳的小山丘,連山腰都還沒到。所以看行業大趨勢更加重要,只要行業前景廣闊,行業內的領先企業,即使現在看來的高位買入,到未來看也是相對的低位,當然如果能在回調低點買入更好。
歷史上我國醫療服務市場被嚴重的壓制,以美國為例,美國醫療服務市場與藥品市場的比例是8:1,而我國2011年這一比例僅為5:4,2011年我國醫療服務市場規模8296億元,而當年醫院終端藥品銷售收入規模6639億元。2011年民營醫院床位數占整個市場比例僅9.72%,按照國家要求到2015年,民營醫院床位數將占到整個市場20%。從國家政策層面,2009 年4月《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和2013年10月《國務院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的“非禁即入”,我國新醫改政策明確鼓勵社會資本進入醫療服務領域并提高診療服務收入,我國醫療服務將出現類似于美國70年代的爆發式增長。
醫療服務價格長期看漲,長期以來,我國醫院的醫療服務“社會公共產品色彩濃厚”,醫療服務價格由國家發改委制定,上海2012年率先在4家公立醫院試點調整醫療服務價格,醫療服務價格處于上升通道中。同時醫療服務的量也在持續上升,一直以來,三甲醫院人滿為患,二級、一級醫院則門可羅雀。浙江省將從今年4月1日起,在全省推行“基層首診”、“分級診療”和“雙向轉診”,這將大大提高基層、一級、二級醫院的醫療服務量。照此趨勢,全國基層醫院的醫療服務量都將上升。另外隨著醫生多點執業逐步推開后,醫生群體的整體工作時間增多,將促使醫療服務總量上升。
目前民營資本開始大量進入醫院,很多民營資本是盲目的投資,他們缺乏管理經驗,大量資本涌入抬高了醫院的收購價格;醫院投資周期長、平均利潤率在10%~15%,我國民營資本應該選擇性地進入利潤豐厚的、有特色有壁壘的中高端醫療服務市場,而不是盲目投資投機,未來民營醫院分化是必然,收購醫院風險與機遇并存。
A股醫療服務類公司有,做專科醫院的愛爾眼科、通策醫療,另外馬應龍也有部分專科醫院資產;醫療器械的新華醫療、魚躍醫療;另外復星醫藥、信邦制藥、恒康醫療均有涉足醫院的并購;還有做移動醫療的九安醫療。目前這些公司估值均不便宜,但只要醫療服務類大方向沒問題,其中能跑出來的競爭優勝者,長期看股價還有拓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