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兵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素質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日益明顯,培養和造就一大批跨世紀的社會主義有用人才,已成為當前教育改革的重點,也是當前素質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和根本點,中學語文教學就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
關鍵詞:中學語文;教學;素質教育
學生學習的主陣地在課堂,那么,大力提倡素質教育也應實施于課堂,中學語文課是其他各科的基礎,對其他各科的素質教育探索與實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語文教學有些教師仍然與大綱要求甚遠,表現如下:
一、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仍然沒有向“素質教育”轉軌
有的教師以為教學就是領著學生識字、組詞、朗讀、分段、謀篇、做題、死記硬背事實性,結論性知識。對于識字要達到什么程度,朗讀、分段、謀篇、做題有什么標準心中茫然。至于發展能力的培養似乎就不是教學的任務,更不用說如何發展了。這就等于教師只要投入“知識”,學生就會產出“分數”,成績上去了,教學任務就完成了。教師在教育目標的導向上,應以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為核心,實施知識教育、智能教育、情感教育、意志教育相融合的教育,立足于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在教與學的關系上,真正體現出教師的主導,學生主體的雙向作用。如果升學率上見高低,忽視能力、基礎技能和興趣、特長、個性的培養教育,就會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違背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違背基礎教育的性質和任務。
二、中學語文課的教法仍然墨守成規,未見創新
教法墨守成規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1)學生的主體作用得不到充分的發揮,把學生當作“機器人”,教師只顧自己“宣泄”,而學生只能把教師的壓力(如題海戰術、滿堂灌)當成動力。(2)教學手段缺乏吸引力。多數教師不會運用多媒體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如網絡優秀案例、優秀課件、PPT演示文稿的制作),仍然是教師課上唾液漫天講,學生好像在聽,但沒有真正聽懂,教師板書一板又一板寫,學生機械地記。這就本使趣味性、靈活性的語文教學,變得索然無味,學生機械被動接受。
鑒于上述表現,筆者認為:(1)轉變觀念,改進教法。中學語文要從應試教育的模式轉變到重視基礎知識、培養能力和提高思想覺悟三者統一的教學原則上。學生既是受教育者,教學的對象,同時又是學習的主人,是認識過程中的主體。教師的主導作用應體現在學生的學習、認識過程中的組織、引導、實施等方面,發揮出學生的能動性和創造性,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互為依存,互為影響,互為主客體。使學生從依賴教師到自主學習,從被動接受到主動獲取,從模仿到創造,逐步提高學生主體地位和創造性思維。
三、把全面發展的教育思想貫穿于語文教學之中
愛因斯坦說:“對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應該從自己的教育對象出發,以講授內容來努力做到備課、講課、布置作業以及教學考核等各個環節。寓全面教育于語文教學之中。如,講《還鄉夢》自序時,要有目的地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和積極進取的精神,為振興中華而努力學習。
四、因材施教,面向全體
教師要吃透教材,了解學生,掌握學生個體差異,尤其要給學困生更多的關懷和鼓勵,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學習、發展。在教學時創設教學情境,變化教學程序,分層次設計題目,使每個學生都有題會做,有施展才華的場所,感覺到學習不再是一種苦差事,在學習中自覺接受愛國主義熱情,激發出積極進取的精神,使全體學生的智能和技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以提高和發展。
總之,國運興衰,系于教育。教師應當認清形勢,堅定信念,增強責任心和緊迫感,勤學苦練,切實做到為人師表,行為示范,讓我們在素質教育的大環境下創出優秀,創出輝煌。
(作者單位 河北省張家口市涿鹿縣五堡學區)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