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
摘 要:在教學中一定注重培養學生研究有關地理問題的能力,如,思維能力、閱讀能力、綜合歸納能力、理論聯系實際能力、讀圖能力,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關鍵詞:地理;能力;主動
我就任高中地理教學已有十余年,經歷的新課程培訓也有幾次,就高中地理新課程教學談談我作為一線教師的一些體會。
一、初、高中地理知識嚴重脫節
在初中階段,地理作為副科只被安排在初一、初二學年段學習,每周課時甚少,這么少的課時有時還被大科占用。多數學生和家長都認為地理是一門中考不考的學科,無關緊要,這樣態度上放松了。迫使很多專業地理教師改教其他科,由一些非地理專業的老師教地理,這樣導致所教授的內容大打折扣。初中地理的內容包括地球與地圖、世界地理、中國地理。我教的五、六輪學生中只有極個別的學生初中地理很過關,這也為他們高中地理的學習帶來了輕松和干勁。而大多數學生對初中地理知識就是一片空白,使他們在高中地理的學習中遇到一個又一個攔路虎,困難重重。高中階段學習時間緊、任務重。(地理必修3本,選修3本)要想抽出很多時間來鞏固和重新學習初中地理內容是不可能的,致使很多文科生都認為地理難學,知識無邊無際。這是很多年來困惑我們高中地理老師的一大難題。初中地理必須重視起來,要重視就要參加中考,這是我的呼吁,我想這也是很多高中地理老師的心聲。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初中階段對地理學科有一個正確充分的認識,高中階段再加強對初中地理知識的廣度與深度延伸,高中文科學生對地理的學習才會有信心,做到心中有數。我們的教學也會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二、教材每節的隱性知識需要充分挖掘
每節的知識點廣度和深度要到位,這樣有利于學生能力的提高。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需要挖掘的內容:地球自轉周期、恒星日與太陽日的區別、地球自轉公轉的意義、地方時—區時—世界時的區別及實際應用、日界線中的自然日界線和人為日界線的應用、光照圖的判讀、晨昏線的意義等;第二章大氣需挖掘的內容:大氣的垂直分布、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作用的表現、等壓線、13種氣候類型的分布規律—典型地區—成因—氣候特點以及如何根據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來判斷這是哪種氣候類型;第三章地球上的水需挖掘的內容:陸地水的類型有空間分類、按循環周期分類、按性質分類、河流的補給類型及徑流變化規律—影響因素、洋流按成因分風海流—密度流—補償流、教材圖3.5的洋流各屬于哪一種、大洋鹽度分布規律;第四章地表形態的塑造需挖掘的內容:巖石分類及其成因、板塊構造學說、沙丘等高線判斷風向;第五章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需挖掘的內容:陸地自然帶的成因、雪線及影響因素。高中地理必修二、必修三需要挖掘的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的知識做補充,才能把知識掌握得透
徹、到位。
以上是我對高中地理教材的挖掘,只有加大每個章節知識的深度與廣度,才能實現學生能力的提高。
(作者單位 吉林省長白山第二高級中學)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