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華芳
摘 要:課堂生態化理念對學科教學產生著積極的影響,是生本主義和人文化教學的有效融合。外語生態教學觀認為,課堂中的師生在教和學的過程中,不僅形成一定的環境氛圍,還能夠通過各自的努力來改變學習環境,形成一定的平衡發展態勢。但在教學中發現,課堂的生態空間缺少活力、生態位之間互動發展壓抑、群體競爭失當等問題使得英語教學仍難免有“新瓶裝舊酒”之嫌。用生態化的理念來指導英語教學,最大限度地擴張和發展課堂生態個體、群體的創造性、可持續發展、求異思維能力,為本該生機盎然的英語課堂提供和諧的發展環境,建構富有情境和情趣的課堂是建構生態課堂不可缺少的。
關鍵詞:英語;課堂;情境
一、平等與文本對話,建構自由學習生態環境
平等自由是英語生態課堂的前提,也是活力迸發的基礎。傳統英語課堂教學讓學生帶著虔誠的心去認知文本,一味地接受學習內容,這樣使得學生喪失了更多學習的主動和表達的權利。鼓勵學生平等與文本對話能更好地激活他們的學習激情和主觀能動性,營造輕松自由的學習生態環境。
教師在教學中應發揮導師作用,為學生英語學習建構輕松自由的環境氛圍,讓他們在愉悅、生動、活潑的學習過程中掌握更為豐富的思維和語言感知。可優化設計教室學習情境,利用好多媒體等相關教具來拓寬時空,將文本靜態形式轉化為動態的勢能,
讓學生真正融入學習的過程中;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多引導學生自我探究和主動表達,對文本內容大膽質疑和拓寬延伸,學活文本來豐富自己的思維想象力;鼓勵學生不斷挖掘、拓展、超越文本學習內容,引導學生在學、思、說的過程中,進入文本世界,用心去品味世界和體味生活,增強認知能力。
通過與文本的平等對話,能讓學生的英語學習潛能不斷被激活,更能積極主動探究學習內容。例如,在譯林版八年級下冊的Unit 2 Travelling的“Reading A Welcome to Hong Kong”的教學中,不妨建議學生在自主閱讀感知的基礎上,就文本中的相關內容進行對話解讀,要求學生圍繞“Do you know about Hong Kong Disneyland?”來拓寬學習認知思維。引導學生就“Where do you want to go in Hong Kong?”來從文本中找出自己想要的答案。同時,在整體學習理解的基礎上,建議學生圍繞“How to make Hong Kong become more beautiful?”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提出大膽設想,以此來學活閱讀,深化認知。
二、合作與探知共生,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
多引導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合作探究,給他們提供發展的空
間,不僅能讓他們容易接受,更能使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合作中探究語言知識更能使得課堂生態保持良性互動發展。
把學習的主動權和話語權還給學生,多引導他們合作、探究,讓學生的學習感知轉化為主動實踐運用則是教學的關鍵所在。一方面,多為學生設計富有挑戰性的思考探究題目,讓學生能夠帶著明確的學習任務來思考;另一方面,尊重學生的語言表達差異,鼓勵他們暢所欲言,在自由爭辯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探究問題,進而解決問題。以這樣留白的形式來發揮學生的能動作用,能真正體現一個具有完善個性和道德情操的人應具有的品質。這樣的生態課堂更能使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達到完美統一整合,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合作探究中,教師應緊扣課程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讓學生在形散神聚式的認知過程中主動探究。例如,在八年級下冊 Unit 4 A charity show的“Reading A Hosting a charity show”教學中,不妨要求同桌就“Why do they have the charity show?”來激活認知思維;運用小組合作探究形式就“How to have a charity show?”來出謀劃策,讓學生跳出文本相互表達。
三、引導和激勵相濟,激發學生自我效能感
新課程英語教學強調“評價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和諧發展”,就是發揮形成評價和激勵生成的作用,讓學生有一個更為和諧生態的學習環境。通過這樣的評價,能更好地增強學生的學習自我效能感。
在評價中,應該體現目標導向性,在重視“知識與技能”評價基礎上,關注“過程與方法”“態度與情感”的評價,幫助學生形成全面發展的技能;重視評價的激勵性,多用表揚的話語、會心的微笑、贊許的目光,為學生的進步喝彩,多給他們掌聲,能讓他們在體驗快樂學習的基礎上,不斷激活自身的學習內動力;重視評價的多元化,以開放的理念來鼓勵學生參與評價,發揮學生個人與小組、學生與教師等作用,可進行自評、互評雙向溝通,引導、調控與把握學習過程。這樣的評價更具有活力,容易讓學生接受。
如上所言,用生態視角來審視英語教學,就是在發揮學生主體能動性和教師主導促進作用的基礎上,關注自由和諧情境創設,尊重學生的生命價值尊嚴,讓學生的差異發展閃爍耀眼的光芒。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嘉澤初級中學)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