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剛
摘 要:高中語文幸福課堂是全面實現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幸福課堂的構建需要教師在備學情的基礎上轉變教學理念;教師與學生課堂共同展現幸福觀;教學過程話語權多元化等。
關鍵詞:高中語文;幸福課堂;芻議
課堂是師生生命不可重復的體驗。課堂需要孩子們的歡聲笑語,更需要學生心領神會的幸福感,而所依賴的基礎就是教師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以客串的身份引導啟發學生思維,讓學生的心、腦、手都統一調動起來。
有研究者認為:幸福的語文課堂應該是輕松、真實、靈動的,充滿詩意和智慧的,應該是一個輕松快樂的學習過程。筆者認為,語文幸福課堂的責任人是教師,教師需要有豐富的文史哲知識儲備,獨特個性化的教學方式,能根據學生的心理健康和身體成長特點,結合學生的本身素質提供多種教學方案和成長方案,德才展示與威嚴并重,使學生在興趣挖掘基礎上愿意學、樂意學,最后主動學。
一、幸福課堂是在備學情的基礎上轉變教學理念
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在教學大綱和教科書中,規定了給予學生各種知識,卻沒有給予學生最重要的東西,這就是——幸福。”
高中幸福課堂,首先是教師必須樹立幸福比成功更重要的幸福觀。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把能否成功地落實好每個教學環節,抓住教學考綱和高考動態,學生能否考試出理想分數,當做是一種被肯定的成功感,成為傳統課堂中師生的終極目標追求。
在應試教育的桎梏下,語文教學的課堂往往是重考分輕能力實踐,往往產生大量的高分低能的畢業生,語文的日常訓練也常常是重視讀寫,忽視聽說能力培養。加上語文課程是學生接觸時間最長,學校開設科目最長的學科,學生極易產生厭惡情緒。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讓學生對待語文學習從“能說話”向“會說話”的思維轉變和能力提升。
其次,聽課評課體系和標準要把師生的幸福感體驗放在首位。高中語文課堂的幸福感體驗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能使師生共同感受到成長空間。衡量一堂好課的標準要由“是否成功”逐步向“給孩子帶去了什么?”“給孩子體驗了哪些幸福感?”轉變。“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教師要根據學校生源和基礎設施情況、教學設計和教具的準備,始終要圍繞孩子的幸福感體驗,課堂上把學生的實際訴求當成教學目標,認真考慮學生的心理需要、學習需要、未來發展需要,做到城鄉學校區分對待,優劣學生分步處理。
再次,要幫助學困生找到書中的幸福。傳統語文課堂對成功的追求不是學生的長遠成長,是分數!教師的精力主要放在尖子生身上,對學困生采取的是自生自滅的消極態度;教師喪失了應有的人文關懷,變得功利和世俗,用不科學、不人道的方法,就會嚴重挫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心理健康,教師的關懷基本上是
沒有。
沒有陽光普照,哪來的溫暖!近年來,校園學生與教師的關系對立以及暴力沖突呈現日益嚴峻的狀態;網絡評選出的“十大不受人尊敬的社會職業”,教師就名列其中,原本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光榮稱譽為何在今日如此糟糕?是什么讓學生與教師存在隔膜?是什么讓社會對教育存在誤解?歸根究底是傳統教育的功利性和教師人格的扭曲,“因材施教”等泛愛眾的教育理念的
遺失。
那么,幸福課堂就是要為孩子的心靈打開窗戶,尊重孩子各種成長的正當意愿,為學生的成長提供個人方案,充分利用課堂把握學生的心理狀態,有步驟地去引導,讓學生能在書中找到幸福,從而愿意學、樂意學,到最后主動學。
二、幸福課堂應該是師生之間幸福觀的展臺
教師應該屬于課堂,教師的價值應該在課堂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和教師的相互密切配合才能夠孕育出完整的課堂,如果課堂只重視教師的功用,那么這樣的課堂必然是滿堂灌式的;
如果課堂將所有權交給學生,教師不能很好起到引路人的作用,
那么這樣的課堂是放羊式的。如何對課堂進行把握?
首先,需要教師把課堂當做是幸福展現的櫥窗。教師的幸福情感指數和對幸福觀體驗的方式將會直接影響學生的情感狀態。
其次,教師要善于營造課堂幸福感。課堂的意義,就是生命的意義,每一個生命的成長離不開課堂的熏陶感染。課堂是一個特殊的空間,它是由一個個鮮活的個體組成的,并且以一個個的體驗經歷為衡量身心是否健康和人格是否完整的標準,所以,客觀環境對個體和群體都會產生不可估量的效果。
再次,教師要給學生安靜的時間和空間去體悟幸福。在中學課堂上,我們很提倡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但是很少有教師注意課堂的安靜和給孩子安靜的時間,讓孩子一個人放飛自己的夢想和體驗一個人的幸福。
三、幸福課堂需要將話語權多元化
幸福課堂教學應該是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與分享,對話主題也應該是多元的。教師的課堂職責就是要對學生人格心理的喚醒,讓學生體會到話語權的主動性。教師在整個過程中要恰到好處地掌控其火候,收放自如,需要教師有耐心,不可心煩氣躁。也需要教師以更開放和包容的心態去與學生交流,教師讓自己的心態年輕,做學生的同齡人和知心人。唯有如此,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對話才可能朝著同一個方向和同一個維度去探討。
四、幸福課堂需要推陳出新
在傳統的語文課堂上,教師注重教會學生知識,倡導“授人以魚,不若授以漁”的教學觀念。今天站在時代發展的高度來反思我們的教學,其實是存在弊端和值得懷疑的。語文課堂中,我們往往注重讓學生間接性接受知識,但是我們從來沒有想過,如何讓學生在特定的環境下想學。
幸福課堂是流動的,如同流水一般。它只會不斷新陳代謝,推陳出新。只有將生活舞臺搬進課堂,課堂生活化,才會為課堂提供源源不斷的養料。如果只是按照教案既定方式按部就班,教師的預設越多,學生的發揮空間將會越小,我們的課堂就根本不可能談及幸福。
總之,幸福課堂是開放互動的,是知識共享與自主合作探究推廣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現代教育大視野,時代發展要求下所產生的新的教育思索和教育實踐。幸福教育課堂遠遠還未形成氣候,推廣和普及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劉智輝.如何創設幸福的語文課堂[J].教育教學論壇,2011(11).
[2]吳瑞.用智慧創設幸福課堂[J].新課程學習,2011(6).
[3]曹會榮.薄弱中學語文幸福課堂建設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學報,2009.
(作者單位 湖南省長沙市寧鄉縣第九中學)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