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萬利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日益深入,傳統教學模式迫切需要進行改革創新,以適應新課程理念的要求。結合歷史科目新課程改革的要求,試圖從創新教學原則、教學理念、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以及新型師生關系和教師隊伍等方面入手,就如何進行初中歷史教學的創新進行了簡單論述。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歷史;創新
一、創新教學原則
作為一門綜合性學科,歷史涉及政治、經濟、科技、文化藝術以及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知識。因此,歷史課的教學原則應該具有廣泛的包容性和開放性。具體來說,歷史與政治、經濟、文化等緊密相連;重視歷史科目與語文、地理、政治等學科的緊密聯系;重視歷史的因果聯系和時代性。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開闊學生視野,啟發學生思維,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歷史和把握歷史。因此,教師應深入理解新課程理念,積極進行初中歷史教學原則的創新,實現多層次、多方位的歷史教學。
二、創新教學理念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教學理念是教學活動的指導思想。教師要想緊跟新課改步伐,創新初中歷史教學理念,應注重在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意識和歷史素養。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的以“教師中心”的教學理念,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重點把握學生的情感,提倡“自由、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三、創新教學模式
新課程改革的重點是進行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改革。傳統的初中歷史教學單一,教學效果也不夠樂觀。要創新初中歷史教學方法,應積極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在歷史教學中,教師可將豐富的歷史視頻等資料,通過多媒體技術展示給學生。學生通過視頻和圖片等歷史資料,能夠切身了解歷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和歷史的發展過程,從而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初中歷史實行情境教學模式則是實現學生主體地位的有效方式。教師要創設特定的歷史情境,可由學生來表演歷史情境中的不同角色,從而將某一歷史過程模擬出來。情境教學模式能夠使學生更深入地了解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發展過程,提高學生的歷史解讀能力,促進初中歷史教學的創新。
四、創新師生關系
傳統教學中,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新課程改革要求創新師生關系,建立平等和諧的、互動共生的師生關系。教師應走下講臺,走進學生中間,成為學生的朋友和傾聽者,平等交流和討論。如在講解“鴉片戰爭”這一歷史事件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暢所欲言,暢談自己對整個歷史事件的看法。此外,教師還要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根據學生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點撥,從而密切與學生的聯系,建立和諧互動的新型師生關系。
五、創新教師隊伍
要滿足新課程改革創新教學的要求,實現初中歷史教學的創新,就必須集合一批具有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的新型教師隊伍。因此,初中歷史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地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與模式,更新教學理念,摒棄傳統的教學方法,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構建開放的、科學的、輕松的、充滿活力的歷史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教師還要注重自身修養,加強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和個人素質。因此,相關部門應協調配合,適當組織教師進行培訓,培養教師的創新能力,提高教學能力,從而打造創新型教師隊伍,提高初中歷史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創新精神。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要真正實現初中歷史教學的創新,就必須創新教學原則、創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創新師生關系、創新教師隊伍。這樣,才能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促進我國教育的進步。
參考文獻:
任斌英.試論新課改下如何創新初中歷史教學[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19).
(作者單位 吉林省東遼縣安恕鎮第一中學)
編輯 劉青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