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宇勤
沒錯,我說過,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處最最柔軟的地方,用于安放最重要的人或事。很顯然,自從依蕓出現在我的生活中之后,她就已經無可替代地成了占據我內心最柔軟的那一部分的人。
曾經有不少朋友好奇地詢問“依蕓”這兩個字的涵義。在他們看來,一個寫文字的父親,應該給自己的孩子取一個很有詩意或者文化氣息濃厚的名字。但是,沒有。根據我的觀察,作為父母,幾乎無一例外,都只是考慮給孩子美好的祝愿。至于名字是脫俗還是平庸,似乎都沒有太多地考慮。比如說依蕓,當時我之所以在如此眾多的文字中偏偏揀了這兩個字出來,事實上還是出于一個很好笑的原因。依蕓屬鼠,為了讓這只小老鼠有個遮蔽和依靠,我的第一想法就是要找點什么東西放進她的名字里,于是有了“人”字旁的依。而她出生于四月,草木正茂,應該也是小老鼠憩息的不錯選擇,于是有了草字頭。好了,剩下要期冀的就是美好了,于是帶著美好色彩的“蕓”字被從字典里請了出來。
很多人聽了這個解釋,都禁不住啞然失笑。但是,失笑之后,又不得不承認,每個父母,對孩子,無非是希望他(她)能健康、快樂、幸福地成長,然后順利、平安地達成預期的成功目標。對于自己最心愛的這個人,每個父母都是想將所有美好的祝愿加諸于其一身。前不久,我的一個很有古文功底的文友,在網絡上跟我探討如何給自己剛出生的孩子取名。結果,不約而同,他也只是想著有一些美好的祝愿而已,完全沒想過從古文中挑選一些特別的字詞來命名。
一個所謂的作家,不過是認識和運用的詞語比其他人多一些罷了。放到這個方面來講,作為作家的父母,給孩子取名字,不過是比其他人給孩子取名字時能在更多、更大范圍的詞語群中挑選出一個表達美好、健康、幸福、順利的詞語而已。
是的,無非如此。
對小小的寶貝們,內心柔軟,無限憐愛,全部祝愿,最多呵護,這是父母幾乎無一例外的表現。如果我們將目光看得更加長遠和開闊一些,就會發現,中國的父母對下一代的寵愛、操心、牽掛,貫穿了從小到大整個過程。做父母的人,才是心腸最軟的人。
而另一方面,回應我們的柔軟的是那些小小的、小小的、生命的溫存。
依蕓現在已經五歲了,在這個成長的過程中,她給予了我太多的溫暖。一個有愛、有心的父親,總是能看到女兒有趣和出眾的一面,聽到她讓人忍俊不禁的語言。有了依蕓之后,我才發現童言的深意和童言的價值。你看著她從小小的嬰兒漸漸長大,看著她慢慢地爬、小心地走、飛快地跑,看著她以自己最大的努力來表現對父母的愛,怎么能夠不淪陷在這種柔軟的情感里面?
有了依蕓之后,我不相信這個世界上還會有不被自己的孩子所打動、所軟化的父母,我不相信還會有任何一個父母會不喜歡自己的孩子,我甚至開始嚴重懷疑那些父母虐待孩子的新聞的真實性。
依蕓的聰明在于,她很善于掌握我的心理,動不動就說:“我還這么小嘛,什么都不懂?!薄芮宄裁凑Z言和行為會讓做父母的生出愛憐,生出歡喜。
有一次依蕓將飯撒在地上了,媽媽罵了她,并要求她承認錯誤說對不起。結果她撅起小嘴:“說對不起還有什么用,反正你罵都已經罵完了?!庇钟幸淮沃苣┰绯?,四歲的依蕓一個人爬起來忙碌了一會兒,打扮整齊,將繁復的若干件冬天衣物穿戴好,然后刷牙,雙手攏順并綁好頭發。我有幾分感慨,說:“你真是個好寶寶,就會自己穿衣服了。”依蕓湊過來,認真地說:“爸爸,其實我這也是沒辦法咯,要是媽媽在家的話也會幫我穿的。”
這樣的來自小小生命的訴說,怎么能不讓我們愛憐和歡喜?
是的,對于小,對于弱,我們似乎有著天然的憐愛;在這種與自己血脈相連的小和弱面前,再怎么堅硬的石頭都會融化。
而更多的憐愛,來自孩子們發自內心的笑、毫不設防的表達和表現,來自他們奇異有趣的言語組合。
例如,當我某一次醉臥沙發,當時才三歲的依蕓先是不停地張羅給我倒水喝,然后費了很大心思將一個火龍果剝開切好,一片片喂到我嘴里,最后,又一股腦地將自己所有的玩具都往沙發上搬,吃力地抱來自己的被子輕輕為我蓋好:“爸爸,放心吧,我會照顧你的。”在她看來,就是要將自己最喜歡的東西都送給我,才體現出對爸爸的關心與愛吧。
例如,兩年多前有一次晚飯后,帶依蕓在小區里面散步,走了一段后,她不想走了,要我抱。我告訴她:“散步就是要這樣慢慢地自己走,不能要別人抱。”依蕓睜大眼睛,說:“你難道是‘別人嗎?!”
——在小小的孩子心目中,父母就是她唯一的親人,就是與她融為一體的一個生命。
并且,你永遠無法預測這個小小的孩子下一分鐘會給你什么樣的驚喜,你永遠無法知道這個小小的孩子怎么會有如此細密的心思與意想不到的知識。你不得不承認,很多時候,孩子離真理比成人更近。
依蕓在幼兒園學了一首兒歌《我家有幾口》,回家唱給我聽:“我家有幾口,讓我掰指頭,爸爸媽媽還有我,再加一個布娃娃,啊,有四口?!背藥状沃?,她突然停住了,認真地對我說:“布娃娃又不是人,怎么也能算一‘口呢,應該是只有三口人才對啊,這歌里面唱得好奇怪啊?!?/p>
再有一次,依蕓不吃飯,媽媽威脅她:“你總這么不吃飯鬧啊鬧的話,等下我打死你!”依蕓毫不示弱:“你知不知道,打死我你是要坐牢的!”
這樣的語言、思維與性格,與我有太多的相似之處,這也讓我高度擔心她會不會成為另外一個我。事實上,我是很不愿意她成為另一個我的,我不愿她走我走過的路,不愿她承擔我未達成的理想,不愿她擔負太多的所謂責任活得太累,我只想她做她自己,隨意地走,輕松快樂地活,慢慢地長大?!拖裎业哪赣H經常對我說的:“賺多少錢無所謂,你千萬別讓自己太累,太辛苦。”
這,其實也是做父母的一種柔軟之心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