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衛中
開展校際協作教研,是通過學校聯動開展教研活動,將原本各自為營、孤軍奮戰的教研活動,聯合成一個整體,使教學研究有了同伴,有了參照體系,實現各校的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增強學校之間的友誼、教師之間的交往,實現學校教育的和諧發展。校際協作教研工作思路策略途徑浙江省衢州市市區教育系統共有中小學校31所,其中小學14所,初中10所,高中7所。各學校辦學規模、信息技術教師數量、教學質量存在著不平衡現象。從教研情況分析,各學校有相對成型的教育教學模式,有其相對穩定的教學教研文化。大學校,教師人數多,有利于組織有一定成效的教研活動;小學校,信息技術教師少,有的學校只有1人或2人,教研活動不便于開展。如果學校之間不開展校際協作教研,優秀學校的教學經驗得不到推廣,教學資源得不到共享,群體性的合作研究共同體不能形成,學校內部出現的教育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不利于教師專業化能力的發展與成長,學校就會形成一種固步自封的保守思想。
一、校際協作教研的工作思路
校際協作教研是一種自覺、自發的行為,各學校教研組長在市教研員的協調下,制定活動計劃,安排活動方案,由各學校輪流舉辦,每次活動可以請舉辦學校的校長、教務主任參與,請重點學校骨干教師、外請專家指導。在活動內容上,要求精心設計,積極研討,做好記錄,認真反思。在資金承擔上,做到合理分擔,簡約為主,能者多供。
二、校際協作教研的策略
1.營造濃郁的教研氛圍
加強各校教師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尤其強調教師在團結、和諧的氣氛中進行交流和協作,積極營造團結、和諧、進取的校際協作教研氣氛。在教研活動中,開展專題討論、聽課、說課、教學設計、技能比賽等活動。老教師豐富的教學經驗、學識修養與青年教師的嶄新的理念、蓬勃的生氣相互交融、相得益彰。老師們在這種和諧的氛圍中分享經驗、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成長。
2.加強對校際協作教研的協調與組織
校際協作教研是聯合體,教研活動的開展首先需要各校間進行充分的協調,形成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每次活動推舉一位負責人,作為本次活動的組織者,根據商定的活動目標與內容,確定相關活動的時間、場地、方式、時間與程序,以便做到有章可循。
三、校際協作教研的途徑
在校際協作教研中,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展示與交流活動,如學科研討,青年教師優質課、優秀教師展示課,優秀論文、電子教案、課件制作、教學設計、說課比賽等活動,為老師們提供展示的舞臺,促進教師專業的發展。
1.開展學科研討活動
學科研討的問題來自教師親身實踐,以教師專業為基礎,共同探索未知的知識,體驗共同的創新。所研討的問題可以是較小而具體的學術問題,如設計一個課例,討論一個案例,或是解決教師教學中一個困惑的問題。問題可以是普遍性的問題,也可以是一所學校存在的個性問題,由教研員或發起問題的教師主持,大家暢所欲言,談自己的認識、看法,解決問題的方法,共同討論和觀摩。
如2013年上半年,在衢州市常山紫港中學舉行了一次名為“新課程,新課堂”的協作教研活動,主題是課堂教學中如何正確實施新課標要求。這次活動,有2所學校各派出一位教師上公開課。課后,參與老師按照新課標要求,從教學目標、新課的導入、教學方法、學生課堂練習、學生作品的評價、教學效果等方面開展討論。大家踴躍發言,各抒己見,表達觀點,個個成為主角,人人成為主體,討論非常熱烈,呈現出和諧協作的專業氛圍。通過討論,使大家對新課標的實施有了更全面的認識。
2.開展學術沙龍活動
每所學校在自己的發展過程中,形成自己的一些傳統優勢,而這些優勢的形成,必定有一定專長的教師。在校際協作教研活動中,開展學術沙龍活動,展示各學校優勢,供老師相互學習、借鑒,形成一定的優勢互補。
如衢州市高級中學,學校大,信息技術教師多,技術力量強,加上學校里一批青年老師勤奮、會鉆研,在教研組長的帶領下,他們以VB語言編寫了學生練習、考試教學系統,并應用于課堂教學之中,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所以,我們在衢州市高級中學安排觀摩課。課堂中,上課老師充分展示了自己制作的練習系統,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輕松。其他學校老師深受啟發,他們也相繼開發了教學輔助軟件應用于課堂教學,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衢州一中信息技術組老師,憑借自己的特長,為學生開設了豐富多彩的選修課,各門選修課報名時爆滿,深受學生歡迎。2013年浙江省高中信息技術“疑難問題解決”專題研訓活動在衢州一中進行,來自浙江省200多名高中信息技術教師代表參加了本次活動。與會教師聽取了衢州一中開設選修課的經驗介紹,并聽取了幾位教師執教的選修課,并以信息技術選修課的設計,信息技術選修課教學內容,選修課程的評價和選修課如何實施等方面問題進行廣泛的研討。本次研訓活動開拓了與會老師視野,提升了開發選修課程的意識。
3.開展青年教師優質課評比
在信息技術教師隊伍中,青年教師占了很大的比例,是教研活動的主力和主角。有時,單純的教研活動對青年教師沒有吸引力,而通過競賽的形式,則可以激發教師的參與熱情。從2006年實行新課程開始,在市教研室的領導下,我市每年組織一次35周歲以下青年教師的優質課比賽。通過優質課比賽,一方面,為青年教師間的相互學習與交流提供了一個平臺,促進他們不斷提高自身的課堂教學水平;另一方面,通過比賽,檢閱了青年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水平,了解他們的課堂教學現狀,為今后有針對性地制訂培養方案提供參考。
4.開展教學技能比賽
校際協作教研是提高教師教學技能和教學水平的重要途徑。在校際協作教研中,可以開展一系列的教學技能比武,如多媒體課件制作比賽,優秀課堂教學案例評比,教學隨筆撰寫評比,網頁設計、圖片處理、動畫設計等比賽。通過比賽、比武,有效地提升教師的個人素質,促進教師積極進取心態的形成。
開展校際協作教研,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各學校之間互相學習,共同發展,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實現學校教育的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