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桂英
為了進一步探析新課標數學分層教學,文中首先給出了分層次教學的理論依據,接著從客觀地把握學生的層次和教學過程的分層兩方面進行了詳細的高中數學分層次教學的具體實施探討,這一研究對于改進高中數學教學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分層教學理論依據教學過程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存在,高中生也是這樣,每個高中生在生理與心理不盡相同,造成數學學習的差異狀況呈現明顯的區別,智商高,對數學有興趣的同學,必然能夠學好數學。在學習的過程中,有些學生并不是因為智商問題而沒有取得優秀的成績,而是因為在學習過程中沒有得到適當的幫助。假設把一批學生放在同一學習條件下,那么他們的學習情況就會變得大體相同。這里學習條件包括了學校等硬件設施和學生自我本身的軟件設施,學生肯花多少時間學習,而學校又可以為學生提供怎么的學習條件。“分層次教學”就致力于改善這種學習條件。基于這一背景,文中進行了新課標數學分層教學分析,這一研究對于改進高中數學教學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一、分層次教學的理論依據
前蘇聯教育家巴班斯基對教學過程的最優化做過這樣的理解,就是要立足于師生間的實際狀況,制定出科學的教學計劃,既能夠減輕老師的教學負擔,又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就是要花最少的時間和精力達到學習效果的最大化。所以教學過程最優化注重效果和時間,要堅持可接受性原則。對于老師來講,就要制定合乎學生實際狀況的教學計劃,要立足于學生對知識接受水平的基礎上,要保證學生的時間與精力能夠使用得當。分層教學法立足于教學過程的最優化,對教學進行分門別類,教學中的每個部分都要進行考慮到,包括教師的教案,老師的實際上課過程,以及學生對教學的接受程度,對每個學生進行分析,分層次地給學生布置教學任務,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與動力,使其向最優化方向發展。
對學生進行層次劃分就要求老師對學生要有充分的了解,這就需要老師平時多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學生進行相應的測驗。測驗前,要對學生做必要的心理指導工作,減少學生的不必要的顧慮,這樣才能在測試中發揮他們應有的水平,甚至超常發揮,這樣班級里學生的差距就縮小了,整體優化的效果呈現出來。
二、高中數學分層次教學的具體實施
1.客觀地把握學生的層次
通常情況下,教學要求可以分為基本,中層,發展這三個目標,相對應的也可以把學生分為A,B,C三個不同的層次。A代表學習較差的同學,這樣只要給他們簡單的作業就可;B代表學習中等的學生,能夠基本上完成老師布置的課后作業;C代表的是學習成績優良的尖子生,他們不僅可以完成學習任務,還可以額外的增加學習的難度與厚度,對自己進行挑戰。正常情況下,絕大多數學生應該是屬于B,A和C的學生要少一些,對他們進行跟蹤調查并做好記錄,一段時間后,根據結果,人數可以適當的增加與減少。
2.教學過程的分層
教學目標層次:對學生的成績做出評估,做出不同的教學方案,要做出“面向全體,兼顧兩頭”的教學方針,把教學大綱和考試說明深層了解掌握并充分應用。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遵循知識、能力和思想方法是密不可分的。從而做出不同等級的教學目標,并加以貫穿和應用。我認為這些要分成4個單元:(1)標記;(2)理解;(3)簡單應用;(4)綜合應用。要求A組學生達到b,B組學生達到c,C組學生達到d。由此這樣推演下去,例如,在交一個“一元二次方程式”的時候,A組要熟記加理解,并加以應用可以解決簡單問題;而B組學生要理解公式的推導,C組學生要學會推導,并可以解決復雜些的問題。
知識點落實的層次:每在遇到不同的知識點的時候,對于基礎知識不一樣的同學要有不一樣的要求:A、B組的學生,要根據教材上的知識點一一落實講解,而對于C組的學生,就要對這個知識點進行深入的講解,經過橫向聯系、內在分析達到廣泛的落實。例如,高二必修3中算法初步中“程序框圖”的教學,對A層次的學生先要對下面的程序框圖能看懂輸出的sum表示計算1+2+3+4+…+100的值;對B層次的學生要求會解初始值變為i=2或者循環體中i=i+1變為i=i+2時,輸出的sum又是什么?對B層次的學生要求不僅要會解i變化時輸出的sum的值,而且還會寫出數列(已知通項公式)前n項的和a1+a2+…+an的程序框圖。對于各層次的學生在教學備案中要有著明顯的定位,要起到導向和激勵的作用。為學生創建良好的學習階梯,獲得共同解決問題的欲望,互相幫助,從而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
教學方法層次:如何教和怎么樣學屬于教學方法的中心問題。對于A組的學生要求低一些,問題難度小一些,多提問那些成績不是特別理想的同學,制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對C組的學生,教師可以適當地增加難度,要求提問的問題靈活,難度大。同時,對同學的要求要高,鼓勵學生主動提出問題,組成學習小組,自主學習。對于其他的學生,就要求老師自己靈活對待了。
練習作業的層次:對于A組的學生要以做課后練習題為主,或是做一些簡單的問題,鼓勵學生自己找到自己的缺點,自己做出學習心得;B組學生要布置基礎作業但是要自主學習一些可以提升自身學習能力的習題,其中所占的百分比可以由學生自由分配;C組以做綜合聯系題為主,總結老師所說的知識難點,小結思維方法。
三、小結
由于不同的教學環節針對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教學方法。怎樣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和運用知識的方法也不一樣。而根據老師不同的教學備案,有目的性地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他們的綜合能力。分層次教學是教育中的一次偉大的改革,它既能滿足全面的培育學生,又能針對性的教學。所以,老師必須要設計好課堂的每個環節和部分。結合分類指導和集體教學,全面地優化課堂教育,使教育更加完善。
參考文獻:
[1]楊智長,王琪.高中數學分層教學探索[J].學科教育,2003,(02):36-39.
[2]周俊林.淺談以學生為主體數學分層教學與分層考核[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02):127-128.
[3]陳軍.根據新課標實施分層教學[J].太原教育學院學報,2003,(03):92-93.
[4]周太軍.信息技術背景下的數學分層教學策略[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