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紅
隨著偏僻農村生源的減少,自然行政村的校點復式教學這種教學組織形式,又成為現今一種特殊的教育現象。要提高復式班課堂教學質量,就要更新復式教學觀念,以新的教育理念為指導,樹立現代教育教學思想,改革傳統教學結構,探究主體教育教學模式和新的教法學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積極開展復式教學研究活動,在復式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探尋教學規律,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復式班復式教學教學質量隨著偏僻農村生源的減少,復式班這種教學組織形式,在偏僻的農村又已成為一種特殊的教育現象。那么,如何提高復式班課堂教學的質量,筆者談幾點看法。
一、以新的教育理念為指導,更新復式教學觀念
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互動相互影響的過程,是一個以認知任務為基礎,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過程,是一個以認知活動為中心,情感、意志等其它心理因素伴隨參與的過程。復式班的課堂教學是一種跨年級、跨學科、分層次的教學活動。為教師的因材施教、注重實效、自主學習、主動獲取、充分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教學機制,也為實現個性化、層次化、情感化教學創造了條件,這是復式教學的潛在優勢,我們要抓住這些優勢,充分發揮各自的功效。
首先,復式教學是以引導學生學為主線的教學活動,教師必須承認學生學的狀態與教學效果的必然聯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之自覺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
教學是師生的共同活動。復式班教師“導學”時間少,學生自學自得時間多,正是由于復式教學時間分配上的特點,迫使教師必須更好的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同時還要注意各學科間的相互滲透和單位時間內的教學效果。否則,就無法開展正常的教學活動,因此,復式班教師一定要樹立主體性教育觀。
其次,復式教學的特點是一名教師在同一課時里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分組教學,教師必須認識到所面對的是不同發展層次的學生,必須運用層次化、個性化的教學思想進行教學,實施因材施教。
在復式班中,“小單位”的教學活動,擴大了師生間的交流范圍和機率,每一名學生都能得到老師的關注和指導。師生間的知識、情感、思想、品德等得到和諧自然的交流,這種師生交流的廣泛性和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普遍性,在單式班中是很難實現的。所以,在復式教學中對后進生的培養正體現了層次化、個性化的現代教學理念。
再次,復式教學具有多元化特征,教師必須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充分運用認知因素和情感因素,發揮情感化教學和班級集體的教育功能。
教學過程是一個由認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同步活動或交叉協同的完整動態過程。復式班的教學結構呈多元化特征,復式教師既要注意認知因素的教學功能,更要突出情感因素對學生的動力作用。因此,在復式教學中,要特別強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以求建立一種愉悅、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開展學習活動。這些都是優化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率的必要手段。
二、改革傳統教學結構,探究主體教育教學模式
在新的理念指導下,復式教學的教學結構和模式也要進行改革,不能只局限于傳統的集體教學和個別授課,要建立起一種更加符合主體觀的復式教學模式。
首先,根據復式教學“導學”時間少,學生“自學”時間多的特點,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如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是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和關鍵。這就要求教師要在教育觀念和教學方法上進行革新,在教學活動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人格,培養學生主體參與意識和能力,進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每一位學生都充分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所以,復式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如何引導學生學,如何實現師生的交往互動。這就要求教師要在傳統的“動”“靜”搭配教學結構的基礎上進行創新。
其次,新的理念指導下的復式教學,是一種“引導學習”與“自主學習”的合理交替和有機統一。“引導學習”與“直接教學”不同,直接教學強調的是教師的行為;而引導學習則不然,它是在教師回收學生自學信息基礎上的合作與交流。“自主學習”也不等于“間接教學”,間接教學描述的是教學信息交流的間接性和遲效性;而自主學習包含著自學的所有形式,也包含著教學信息的直接交流。所以,用“引導學習”和“自主學習”來代替傳統概念中的“動”和“靜”,才能體現復式教學中師生雙邊活動的本質——以人為本、學為主體、以學定教、教為學服務。所以,復式教學的關鍵就在于必須突出學生的“學”,組織好學生的“學”是提高復式教學質量的基本保證。
三、探究新的教法學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應是教學生學,復式教學也是如此,必須轉變過去那種“教為重心,教師講授,學生聽受”的做法,探索運用“引導學習”和“自主學習”相互交替的教法與學法。為此,我們在復式教學中,要把握好以下三點:
首先,由于多個年級學生同時同堂上課,而只有一名教師,這就使得復式教學呈現出多個“立體型”的教學板塊,教學時要努力做到縱向教學連續,橫向教學同步,保持課堂教學結構的整體一致,活而不亂。這與傳統的動靜搭配方法是一致的。
其次,復式教學必須以學生的學為主線,在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自學中完成教學任務,這就形成了一個縱橫交錯的信息網。教學中,教師既要考慮到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有序交流,又要注意到自主學習環節的隨機交流。這樣,整個教學活動就形成了一個師生雙向互動的教學結構。從而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學生的各方面素質得到全面提高。
再次,復式教學給了學生較多的自主學習的時間,這就要求教師要有效地組織好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培養他們養成各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培養他們合作學習的精神和抵御干擾的意志,這樣才能有效地開展好自主學習活動,提高復式教學質量。
總之,在復式教學中要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必須更新觀念,轉變思想,以新的教育理念為指導,積極開展復式教學研究活動。在復式教學的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探究新的教法和學法,不斷提高復式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