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艷波
數學課堂教學師生關系《數學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強調“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個理念的提出,改變了以往“教師在前面講,學生坐著聽;教師問,學生答;教師出題,學生來做題”的被動學習局面,實現了由傳道、授業、解惑向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轉變。教師要把課堂學習主動權教給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為學生創造一種民主、平等、寬松的學習氛圍。比如說,在學生產生不同意見時,我們可以說:能讓老師發表一下意見嗎?你還想說點什么嗎?在學生有不同的計算方法時,我們可以說:想看看老師的不同算法嗎?在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交流的同時,我們可以說:歡迎老師加入你們的行列嗎?以“參與者、合作者”的身份與學生共同學習。這樣既起到“引導者”的作用,又為學生營造了一種愉悅、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探索數學知識的同時,也經歷豐富的情感體驗。
再有,《數學課程標準》還明確指出,有效的學習活動不能單純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記得有位著名的數學教育家曾說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而且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也正如現代教育理論主張讓學生動手去“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一樣,對知識而言,學生的獨立思考、互相討論、思維澄清的過程,就是自己發現的過程。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由教師講授轉向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要讓學生親自做一做、試一試,有探索,才會有創新,才能有成功的可能。教師要先設計好問題探索過程和要求,使學生帶有目的性、任務性去進行探索,不做形式,要使學生有所得有收獲。比如說我們在教學“乘法的簡便計算”時,讓學生自主體驗探究25×25這道題的簡便算法,學生得出了“25×5×5;5×5×5×5;3×2+25”等算法,通過這個充滿探索和自主體驗的過程,學生不僅掌握了乘法的簡便算法,也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增強了學好數學的信心,同時也體現了現代教學思想的算法多樣化,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激發了學生的創新精神,使學生勇于創新。
還有,合作精神是未來人才必備的基本素質之一,而小組合作學習是培養合作精神的有效途徑。小組合作交流體現了教學活動中各動態因素因素的多邊互動,特別是生生互動占課堂教學的重要地位,改變了在傳統集體教學中師生單向交流的被動局面,對于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本,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有效方式。以真正做到小組合作學習不“流于形式”,不“為合作而合作”。
總之,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康莊大道上,我們作為教師,一名基礎教育工作者,應該努力按照新的課程標準指導教學,積極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引導學生采用新式的教學學習方式。我們只有把教的主導權和學生的主體有機結合、共同進步,才能在課改前進的道路上邁出堅定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