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綜合報道
每個人都有夢想,作為一個城市也不例外。城市的夢想是在追求以人為本的前提下,使城市變得更智慧便利,更適宜居住,讓生活更加美好。2011年,“智慧城市夢想”正式起航。近幾年,國家領導人高度重視,相關政策陸續出臺,建設投資日益高漲,“智慧熱”迅速席卷整個中國。伴隨著建設浪潮的不斷推進,2014年,無論是智慧城市建設的思路、技術還是服務,都將不斷優化創新。而人們也將對智慧城市“以人為本”的內涵有更深入的理解,對現代科技發展下的城市形態演化有全新的認識。
“服務”角度成就智慧明天
目前中國的城鎮化建設,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重大事件。而“智慧城市”建設就是為實現這一偉大目標的有力抓手。“智慧城市”顧名思義,就是要智慧地規劃和管理城市,智慧地配置城市資源。
從民生的角度考慮,一個城市的建設離不開各個環節的服務,同樣智慧城市的建設離不開服務的依托,尤其是“智慧”的服務。近年來,全國各省市持續努力,在智慧教育、智慧醫療以及智慧交通等行業服務方面的示范引領作用不言而喻。
目前,各大城市都在積極倡導智慧教育服務,課堂教學的數字化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趨勢。未來的教學將不會受到區域、時間以及文本的限制,而是智能化的數字互動課堂。近幾年,“數字互動教室”、“感知教育”、“電子白板”等新技術極大地豐富了課堂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將有力推動我國教育現代化的建設進程。而經過智慧技術改造的校園也將變得更加綠色、環保和“聰明”,未來孩子們的學習生活將更加豐富多彩。
智慧醫療服務在智慧城市的服務領域中也是必不可少的部分。隨著數字技術的推進和物聯網的融合,信息化使得社會服務越來越便利,大眾夢想中的無障礙醫療服務也將成為現實。在今天的各大智慧城市建設示范點,看病將不會出現以前那種排長龍的中國式場景。相反,掛號服務自助,繳費流程便捷,醫療檔案全部電子化……在醫療行業中加入更多的智慧元素,將使醫療服務走向真正意義上的智能化,推動醫療服務事業的加速發展。尤其是在中國新醫改的推動下,建立一套智慧的醫療信息網絡平臺體系,馬上就可以實現安全、便利、優質的診療服務,從根本上做到“人人健康,健康人人”。
與智慧教育、智慧醫療一樣,智慧交通服務也是“智慧城市”改善民生需求的重要領域。“十二五”以來,交通運輸部提出了用信息化引領交通運輸現代化的目標,實施交通運輸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化行業科技體制改革,為加快綜合交通、智慧交通、綠色交通和平安交通建設提供堅實支撐。在這一目標的指導下,物聯網技術,無線傳感網組網技術,3G、4G遠程通信技術等為交通領域帶來的改變令人欣喜。信號燈隨車流量大小而改變,公交車、出租車、公路客運車等車輛位置實時感知,公交電子站牌的畫面隨時監控,施工道路的位置一覽無余,停車場的空余車位即時通報……智慧交通將全面改變傳統交通出行模式和管理模式,通過創建一種泛在、可視、可信的智能交通體系,使得交通的管理方式、服務方式產生了革新性的進步,讓人、交通和社會融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服務做到位,智慧城市建設才能引發戰略投資,并吸引高科技領域的尖端企業入駐,進入良性循環。在推動社會文明和經濟生活發展的同時,公民社會保障服務、城市生態、城市基礎設施、能源消耗、區域平衡、信息化進程等都不可避免地面臨挑戰。這將直接有利于整個智慧城市的健康有效運轉和持續發展。
新技術帶動下的智慧城市產業創新
從經濟學的角度考慮,智慧城市可以理解為經濟發展的新概念。智慧城市建設除了能夠促進城市運營管理水平等作用外,還能夠直接帶動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核心的信息產業發展,間接推動城市的企業發展。換句話說,也就是在智慧城市的建設過程中,智能模式對新技術的需求將衍生出更符合城市的智慧主題,同時催生跨領域的新興產業。
技術產業的創新是物質、能源、信息、基因等“使用價值”的新發現、再重組與新應用的過程。對于城市經濟而言,新型變化將帶來新興市場的產生,但同時也帶來挑戰。因此,政府將在戰略、定位、研發、產品和組織上做出改變和創新以適應這種變化帶來的變化。
展望未來,智慧城市產業在政府、企業、市場多方的持續關注和投入下,在產業鏈各環節的共同推動下,將迎來更加蓬勃的發展。從國內幾大最具智慧城市產業鏈整合基礎的城市經驗來看,有著穩固的產業基礎才能成為中國智慧城市產業創新的先鋒。不久的將來,每一個領域、每一座城市會串聯起來,真正實現“智”的共享、“慧”的互利。
智慧城市的建設是一項艱巨長期的系統工程。國家為智慧城市的建設和提升提供了堅實的保障。面對這樣一個城市創新建設的歷史機遇,全國各地將秉承“以人為本”的精神,勇擔社會責任,將“智慧城市”夢想乘勢而上,為智慧城市的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夢想中的藍圖將變成可持續發展的現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