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聲
2013年12月1日至7日,第44屆意大利貝利尼國際歌劇家比賽分別在意大利西西里島擁有四百年歷史的卡塔尼亞塞塔小劇院和擁有三百多年歷史能容納兩千多人的西西里島大劇院舉行預賽和決賽,中國男低音歌唱家、四川音樂學院副教授張茂林無心游覽西西里島的秀麗美景和異域風情,鉚足力氣參加了這一世界級賽事。
一般來說,大型國際聲樂比賽都是男高音、女高音的天下,男低音拿獎的概率幾乎為零,由于低音聲部曲目的局限,不可能像高音聲部曲目那樣出彩,在人才濟濟的優秀選手中相對處于劣勢。事實上,此次比賽有二十多個國家的選手參賽,共分三輪角逐,最終進入決賽的選手基本都是意大利、羅馬尼亞、韓國、奧地利等國家的男高音和女高音,而張茂林是唯一晉級的男低音,壓力可想而知。
決賽時,評委會主席、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斯托雷諾指定張茂林演唱一首選自羅西尼歌劇《塞爾維亞理發師》的選段《誹謗》,張茂林用自己對該作品的獨到理解,用自身優美獨特的男低音音色近乎完美地詮釋了這一片段,在場的評委無不為這位來自中國的年輕人豎起大拇指,給了他全場最高分。最終,張茂林一舉奪得此次比賽的第二名(第一名空缺),還獲得了意大利羅馬國際音樂節演唱金獎。
民歌之鄉種下美聲種子
位于云貴川三省交界處的瀘州納溪是著名的民歌之鄉,張茂林就出生在護國鎮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在他生活的環境里,到處回蕩著美妙的音樂,那叮咚的泉水聲、清脆的蛙鳴,還有農人勞作時吟唱的一曲曲情意綿綿的“滾板山歌”,這一切都猶如天籟之音,潛移默化地在張茂林心里埋下了音樂的種子。
說起張茂林小時候,至今仍有一件小事被親戚們津津樂道。張茂林去親戚家做客,親戚住的是舊時的四合院,中間有一座大水池,水池邊擺著幾十盆花。那天,張茂林一口氣將幾十盆花全部推到了水池里,為的就是想聽聽花盆落水的聲音。
張茂林對音樂的熱愛一直到上初中時才被音樂老師發現,并有意給予指導。可張爸爸因為下崗,面對兒子高昂的學習費用極力反對。張媽媽深知張茂林的秉性,只要他認定的事情,不管遇到多少阻力都會堅持走下去,她雖然不懂音樂,但她懂兒子、愛兒子,所以她要義無反顧地為兒子撐起一片晴空。
頂著重重壓力,母親一連打了幾份工,并一次次找親戚借錢。無奈,親戚們也不富裕。母子二人為了學習期間的各種費用互相支持鼓勵,那時張茂林只有一個念頭:為了媽媽不再受苦,一定要干出一番事業!
1996年,張茂林報考西南師范大學,卻因種種原因沒有考上,但他沒有氣餒,認真分析原因后,他決定去大城市找專業老師進行輔導,以備來年再考。功夫不負有心人,第二年,張茂林順利考上了四川音樂學院。為了減輕家里的負擔,進入大學后,張茂林便開始做家教,由于他授課認真,學生一天天增多,后來不但能養活自己,還能將多余的錢寄回去貼補家用。
晨霜為他洗征程,月光為他照前路,張茂林就這樣帶著一份孜孜不倦的執著、一顆溫暖的感恩之心奔波在求學的路上。
機遇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
跨入大學校門的第一天,張茂林便將這一天看成了一個全新的開始。別的同學在盡情享受生活,他卻在刻苦練聲、學外語、看原版歌碟。大一寒假,張茂林向朋友借了五千元錢,坐火車去上海找周小燕教授輔導,之后的每個假期,張茂林都會離開學校遍訪國內外名師拜師學藝。剛進大學時,張茂林的成績并不出類拔萃,但經過努力,他后來一直穩居班級第一。
2001年,張茂林大學畢業,品學兼優的他被德國某音樂學院錄取為研究生,并提供優厚的獎學金。作為一名音樂學子,德國一直是他的夢想,可張茂林的哥哥此時患淋巴癌,已被醫院下了病危通知書。張茂林打電話給媽媽,媽媽說:“你去吧,家里有我撐著!”語氣雖堅決,但張茂林仍然聽出了那一份深深隱藏的挽留——媽媽其實是希望他留下來共渡難關啊!張茂林果斷放棄了去德國深造的機會。
張茂林和媽媽開始一起為挽救哥哥的生命和死神賽跑。可哥哥的病不見好轉,一張張病危通知書讓張茂林心都碎了。但張茂林沒有絕望,西醫、中醫、民間偏方,只要對哥哥的病有用,他都會努力一試。然而屋漏偏逢連陰雨,爺爺病逝,年邁的奶奶不堪這雙重打擊病倒在床,父母照顧一老一小兩個病人心力交瘁,根本無暇打工掙錢,所有的經濟壓力像沉甸甸的大山全部壓在了張茂林身上,但他沒有一絲怨言便扛了起來。
與此同時,四川音樂學院面向社會招聘老師,張茂林以本科生學歷與一群碩士、博士生競爭,最終以優異的成績脫穎而出,在母校當上了聲樂老師。那年,張茂林才二十三歲,是川音最年輕的老師,就連有些學生的年齡都比他大,這成了學校里的一大奇觀。
現在看來,那段時間是張茂林人生中的一段嚴峻歲月,所幸張茂林身邊有一群好朋友,在他們的無私幫助下,張茂林就像一個無所畏懼的斗士,一邊教書,一邊掙錢為哥哥治病,一邊還要騰出時間準備考研。在張茂林的不懈努力下,他終于從死神手里奪回了哥哥。最讓人驚訝的是,張茂林還以文化、專業均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上海音樂學院的研究生。
意志剛強的張茂林,生活中卻是個善良、謙遜、低調的謙謙君子。考研時,因沒有任何背景關系,也沒有錢打點,他總是一個人悄悄地準備、悄悄地考。有位同事得知后甚至斷言:“四川音樂學院沒一個人能考上上海音樂學院!”張茂林付之一笑,最終得償所愿。
機遇總是垂青那些有準備的人,張茂林用他的行動證明了自己的音樂實力。
日本舞臺嶄露頭角
2005年,在上海音樂學院讀研期間,張茂林應邀到日本進行了為期一年的學習、演出。當時,他正忙著寫研究生畢業論文,在日本和上海之間忙碌地飛來飛去,辛苦程度自不待言:第一苦是語言關。搞美聲,意大利語、德語、法語、英語、俄語等都要了解,否則就不能完全理解歌劇表達的意思,而對歌劇演員來說,學語言要學一輩子;第二苦是背譜子。張茂林應邀在日本出演威爾第歌劇《法斯塔夫》中的同名角色,譜子一共有五百七十頁,作為主角,他一個人就要唱將近四百頁,而且全部都要用意大利語演唱!一看到那厚厚的一摞譜子,張茂林的頭“嗡”地一下就大了,第一個念頭就是想放棄,但他最后還是堅持了下來,因為所有演員中,只有張茂林一個中國人,他不能丟中國人的臉!endprint
在日本的訓練堪稱“魔鬼”級別,每天從早上九點一直到晚上九點,整整十二個小時都在排練。張茂林原本就有胃病,到日本后由于飲食不習慣,胃病更厲害了,每到這時,張茂林都會提醒自己:“一定要堅持,不能倒下!”
唱歌劇的人都知道,歌者的聲音要穿過幾十、上百人的大樂隊,演出一場就要兩個半小時乃至三個小時以上,對體力、耐力和精神消耗極大,但張茂林堅持住了。《法斯塔夫》在日本公演期間,所到之處都引起了轟動。那時候,他多想有親人在身邊分享自己的喜悅和激動啊!當地華僑激動地說:“沒想到我們中國人唱意大利歌劇這么棒,沒想到我們中國的音樂藝術如此突飛猛進,太吃驚了!”為了表達敬意,感謝張茂林為國爭光,當地華僑專門從北海道空運來幾箱大閘蟹為他開慶功會,日本電視臺和報紙也對張茂林進行了大篇幅的報道。
歌劇《法斯塔夫》頗有點魯迅筆下阿Q精神勝利法的意味,法斯塔夫是一個年老的落魄騎士,靠喝酒打發時光,經常受到別人的捉弄折磨。面對這些屈辱,他卻說:“沒有我,你們就沒有取樂的原材料了!”言外之意是大家的快樂都是他帶來的。張茂林憑著自己對人物的深刻理解,將法斯塔夫演活了。有位女觀眾看完張茂林的演出后忍不住哭了,她對張茂林說:“我丈夫去世九年了,我一直很消沉。法斯塔夫面對如此的屈辱都能勇敢地活下去,我還有什么活不下去的呢。感謝你給了我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氣!”她成了張茂林的忠實粉絲,張茂林在日本巡回演出期間,她帶著一群粉絲追隨一路,場面十分壯觀感人。
日本演出的成功,并沒有使張茂林得意忘形,相反他更加謙虛謹慎。為了更高的藝術追求和夢想,2008年,張茂林又獲得全額獎學金去美國攻讀聲樂博士學位的機會,同時在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擔任本科聲樂專業選修課的教學工作。在校期間,他以驚人的毅力提前修完了一般人六年才能完成的博士研究生學位,諸如所有音樂作曲理論、音樂史論、德語、法語等必修課程、六場風格曲目各異的博士資格獨唱音樂會、長達十二小時的博士資格綜合理論考試以及最后的論文答辯, 于2011年6月正式獲得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頒發的音樂博士學位,也成為近年來中國大陸獲得此文憑的首位聲樂專業博士。
傳說中有一種鳥為了唱出動聽的歌不斷地尋找荊棘樹,讓那鋒利的刺刺入體內,迎來鳳凰涅槃。當它再次放開歌喉時,唱出的歌令百鳥失色。張茂林,相信你的明天一定會更精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