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摘 要】高職教育旨在培養“一專多能”的人才。“專”對應的是專業的核心技能,“多能”對應的是與所學專業相關或臨近領域的復合職業技能、創新能力與職業基本素質。而公共英語恰好是一個銜接“專”與“多能”重要環節。高職公共英語應以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為目的,服務于就業這一核心目標,重視對學生的需求分析,通過需求分析制定教學策略,最終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就要求改變傳統教學模式,進行多元化教學模式改革,提升教學質量,完成人才培養的目標。
【關鍵詞】高職公共英語;多元化;教學改革
文章編號:ISSN1006—656X(2013)12-0104-01
2000年教育部高教司制訂并頒布了適應高職、高專和成人高專“三教統籌”的《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提出了打好語言基礎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并遵循“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原則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但在實際的教學中很多高職院校的公共英語都面臨很多的尷尬和困難。忽略了“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教學指導思想,繼續原有的應試教學模式,導致公共英語教學目的與能力本位目標錯位。再加學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和教學管理尚不能適應新的改革步伐等方面的問題。 所以高職公共英語改革迫在眉睫,這其中就包括教學模式的改革。培養學生掌握必需的英語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具有閱讀和翻譯與本專業有關的英文資料的初步能力,并為進一步提高英語的應用能力打下一定基礎。英語的教學改革要突出語言的實際應用,加強語言技能的培養。
在當今的教育環境下,我們有現代教學理論的指導,有多媒體網絡技術的支持,使構建英語多元化教學模式成為了可能。采用多元化的教學內容和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能夠達到培養學生能力的目標。在注重語言知識學習的同時突出語言的實際應用。
一、轉變教學思想,更新教學觀念
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模式改革關鍵在于轉變教學思想,更新教學觀念。教學內容必須客觀實際的需要,而不是原地踏步,還停留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以學生為本。處理好知識、能力與素質三者之間的關系和教與學的關系。認真貫徹“以應用為目的,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教育方針。傳授語言知識,訓練語言技能,發展語言交際能力。
二、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
經過高職英語教育工作的努力,總結出了多種教學方法。這其中以因材施教法、“興趣激勵”法、交互式英語教學法和項目教學法為主,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也是改革的一個重點。能從根本上改變改變高職公共英語“費時低效”“聾啞英語”以及“文盲英語”的教學弊端。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注重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和特長,正面誘導。創建相互信任、彼此融洽的師生關系,使教學效果最大化。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自主學習、創造性學習等多種能力。
三、注重現代多媒體技術的應用
傳統的教學手段由于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已經跟不上現代教育發展的需要。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改革中,多媒體技術廣泛的應用有助于提高教學的效率和效果。教學變得生動、活潑、感染力強,讓學生置身于真實的英語語言的環境中,體驗英語的實際運用。并將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堂之外,利用校園局域網、廣播網、微信、電子郵箱等手段和方式,建立虛擬的英語學習和訓練環境,使學生在這些平臺上進一步強化英語學習與訓練。
四、建立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雙軌機制
課堂教學時主體,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延伸。二者互相支持,成為英語課堂教學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給學生灌輸全程英語的意識,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外活動。激發學生的熱情。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語言實踐機會。舉辦英語沙龍、英語演講比賽、專題討論、英文影片欣賞等互動活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五、加強校本教材的開發
每一所高職院校都有自己的特點,結合院校和專業的特點,開發適合本學院的公共英語校本教材是英語教學改革的一個前瞻性的工作。服從高等專科教育總的培養目標和對畢業生的基本要求。以《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中的規定的交際主題為依據,結合專業的特點和實際。選擇那些貼近學生學習、生活,符合實際交際情境的材料。緊密圍繞教材內容和教學進度,增加學生畢業后在廠礦實際工作中遇到的產品簡介、操作說明、維修指南等方面的知識。
六、改變教學評價體系
教學評價是對教學成果的檢驗。以往的評價手段和方法過于單一,不足以適應公共英語教學的發展。不能夠客觀反映學生真實的英語能力。起不到對教學積極的促進作用。應該以結果性評價、書面評價和單向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去檢驗學生的能力。 在立體化的教學評價中,發揮評價體系對學生英語水平提升情況、監控教學實施、調整教學活動等作用。
七、更新英語教師教育觀念
教育活動的實施者是教師,教師是教材、課堂、學生、教法之間的銜接點和整個學習過程的施動者。教師要使學生的思想處于一種積極的狀態。要想辦法為學生創設新穎有意義的情景,再由該情景過渡到課本中所展現的情景中。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的教育觀念是否有了改變決定了多元化教學模式改革的成敗。教師要做到教學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實際水平為起點”。也需要教師在教學管理中能夠適應角色的轉換和任務的變化,真正構建以能力為本位的多元立體化公共英語教學模式,以突出高職教育的特色。
高職教育的現狀和目的決定了公共英語教學須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多元化教學模式是最好的選擇之一。遵循教育規律,抓住“以學生為本”的原則,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整合教育資源,探究新方法,開辟新道路。明確學以致用,突出能力本位教育的思想。相信在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之下,公共外語教學模式改革一定會成果輝煌。真正把高職外語教學改革落到實處,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培養出更多的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張九明.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應重視的三個問題[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05,(1) .
[2][1]張程.高職公共英語現狀及教學新法的探討[J]中國成人教育,2008,(23).
[3]李建婷,趙青海.探索高職高專英語新型教學模式[J].教育與職業,2006,(24).
[4]寧麗萍.高職院校公共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D].西北農林大學,2008.
[5]詹小麗.從科學發展觀的視角思考高職英語教學改革[J].科教文匯(中旬刊),2007,(5).
[6]邰文華.英語教學方法改革的幾點探索與體會.四川新聞網,2008.
[7]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EB/OL].中國外語網.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