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梅瑩
金保工程的公共服務與實現機制研究
●管梅瑩
金保工程是政府電子政務工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信息化工作的總稱。金保工程建設涵蓋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各項業務,金保工程的建設,利國利民,能夠有效地推動我國社會保障事業的快速發展,可充分發揮社會保障體系的整體效益。文章分析了以金保工程助推公共服務發展的六大優勢,探討了提升金保工程公共服務效率的措施和建議。
金保工程 六大優勢 公共服務效率 實現機制
“金保工程”是指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以集中管理的數據中心為基礎,以中央、省、市三級網絡為依托,安全、高效地支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業務經辦、公共服務、基金監管和宏觀決策等核心應用,是全國統一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電子政務工程。2002年8月社會保障信息系統被國家列為電子政務建設的12項重點工程之一,2002年10月金保工程全面啟動,2008年國務院機構改革后成立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目前金保工程所支持的業務范圍,由社會保險、勞動就業擴展為就業服務、社會保險、人才隊伍建設、人事管理、工資收入分配、勞動關系、統計規劃、宏觀決策等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各業務領域。隨著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以政府為主導的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功能也逐漸加強。
我國金保工程實施以來,主要包括四項內容:一是完善宏觀決策、基金監管、公共服務、業務經辦四項功能;二是建設勞動力市場子系統和社會保障子系統;三是構建多層次數據分布和管理結構;四是在全國范圍建設信息共享、網絡共用、統一規劃、統籌建設,覆蓋各項社會保障業務和勞動保障業務的電子政務工程。以金保工程助推公共服務發展有著六大優勢。
一是有利于強化社會保障基金監管力度,確保社會保障基金的安全和完整,進一步制度化、規范化社會保障基金的管理、支付和征繳,提高基金運轉的知情度和透明度,還能較好地避免人為干擾,避免出現冒領養老金現象,從我國在追繳欠費等方面的實際運行情況來看,成效顯著。二是全國統一開發、統一設計、統一建設、統一規劃金保工程,既能夠節約建設費用,又能夠防止出現各地由于網絡無法互聯、標準不統一而造成的資源浪費。三是通過統一平臺和骨干網絡,能夠向全體公民跨部門、跨地區地提供各種公共服務,使服務空間變得更廣闊,也讓社會保障業務透明度進一步增加,還可以解決諸如異地醫療費用報銷等熱點棘手問題。四是通過全國統一、信息共享、網絡互聯、標準一致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息系統來支持跨地區就醫、跨地區養老、跨地區人員流動時的賬戶轉移和業務處理,更容易滿足統籌層次變化和人員流動需求的需要。五是有利于對社會保險業務的處理手段和處理方式進行改進,將失業管理、就業登記、社會保險登記、勞動力市場招聘、社會保險賬戶、基金管理、社會保險申報、社會保險稽核、求職、社會保險待遇發放、社會保險費征繳、社會保險審核等環節都納入到系統管理中,實現管理程序的規范化和管理手段的現代化。六是能夠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搭建街道(社區)社會保障工作平臺,將勞動保障管理和服務職能向基層社區延伸。上述“六大優勢”證明“金保工程”項目的實施,必將取得優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以金保工程為載體,完善電子政務的高效率服務。從目前來看,各地政府都在努力地構建金保工程,希望能夠建立起全國統一的實用、簡便、高效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息系統,并將本地勞動力市場的就業、招聘、求職、培訓、勞動保障事務代理,以及本地社會保障資金的查詢、支付、核算、記錄、繳納等業務都全部納入到“金保工程”系統中?!敖鸨9こ獭卑ㄉ鐣kU信息系統和就業服務管理信息系統兩大子系統,集勞動力市場管理、醫藥管理、社會保險核心業務管理、醫療保險藥店端管理、社區社保業務服務、社保多媒體信息服務、醫療保險醫院端管理、參保對象在線業務辦理、社保管理信息支持平臺、社保網絡公共信息服務、基金財務收付管理、養老保險指紋生存鑒定、呼叫中心、基金收支監察等于一體,勞動者可以利用網絡隨時隨地查詢醫療保險基金個人賬戶信息、養老保險個人賬戶信息、勞動保障政策、勞動力市場供求信息等。無論是接受就業服務,還是登記失業;無論是勞動合同的解除終止,還是招工錄用;無論是待遇發放,還是參保登記,都能為勞動者提供便攜的“一站式服務”。
從目前來看,江蘇省大力以金保工程為載體來完善電子政務的高效率服務,建立了社會保險“五險合一”的業務管理信息系統,有效地整合了信息資源,促進了業務流程規范,提高了業務數據管理集中度。全省各地養老保險上傳數據量也呈明顯上升趨勢,以2005年至2011年某月數據對比為例,情況如表1所示,2005年江蘇省養老保險數據上傳率僅為 55.9%,2011年已猛增漲至108.2%,成績斐然。
江蘇省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和入庫人數趨勢圖
表1
2.工作機制體制創新,管理服務創新。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群眾對政府公共服務均等化和可及性的要求越來越高,在信息化工作中加強公共服務,需要更加注重“以人為本”,將便民、利民、惠民作為信息化建設的出發點和歸宿,要加大工作機制創新和管理服務創新,千方百計為社會公眾提供優質、高效、便捷的服務,將人民群眾是否滿意作為衡量信息化工作成果的重要標志。例如,江蘇省在2013年底建設了全省集中的人員基礎信息庫管理系統,實現了全省社會保障卡的“六統一”,即規范標準統一、用卡驗證統一、人員信息入口統一、管理系統統一、用卡環境統一、服務流程統一,構建了社會保障卡統一服務體系。從目前來看,全省過半的市縣和7個地市都已經實現了市級大集中,還對信息化公共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著力打造江蘇省信息化公共服務品牌——“一號、一網、一卡”,進一步提升了12333綜合咨詢服務效能,逐步實現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基本公共服務轉變為“一窗式”服務。江蘇省12333被評為“全國12333一體化建設示范基地”。在該省政府網站測評中,江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網連續九年榮獲第一。江蘇省通過信息化建設,建立起緊密聯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與廣大人民群眾之間的橋梁,履行著對人民群眾“記錄一生、保障一生、服務一生”的職責。
3.加大社會保障綜合服務網絡化管理。要努力開辟信息服務終端,務必確保能夠讓“中央——省——市——縣(區)”四級網絡機構的通訊暢通無阻,確保保險精算金額、保費繳納率準確無誤,大幅度簡化社會保障金發放程序??山㈦娫捝暾垞嵝艚鸪绦颉B老金程序,及時回復廣大勞動者所提出的服務申請及咨詢服務,簡化辦公程序??芍С謴V大勞動者利用“金保工程”來及時獲得職位空缺、社會保障信息等信息服務。各地還可運用互聯網和移動通訊技術等平臺,提高服務群眾水平,例如可用以發布通知公告、工作動態、重要資訊,可提供政策法規、辦事流程、社保信息查詢、成績查詢、服務網點、熱點問答、客戶端下載等服務,還可用于社會保障卡的自助服務,如查詢服務指南,提供個人信息修改、卡臨時掛失、制卡進度查詢、卡余額查詢等服務。以江蘇省鎮江市為例,鎮江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在2014年推出了“鎮江人社微信平臺”作為移動互聯網時代一種全新的溝通交流方式,用戶只需在微信中查找公眾號“鎮江人社”或通過手機“掃一掃”功能掃描二維碼進行關注,即可獲取每日熱點信息公開、信息查詢、權益維護等更多服務,該項目的推出以快捷、個性化獲得當地公眾和網絡輿論的認可??傊?,各地可利用網絡信息技術,結合“金保工程”的建設,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更加多元化、便民化。
4.擴展業務聯動范疇,加大服務延伸?;凇皵祿蛏霞?、服務向下延伸”的指導思想以及“以人為本,為民服務”的服務理念,“金保工程”二期建設突出了公共服務功能。當前金保工程的建設重點應擴展業務聯動范疇,加大服務的延伸,以便能夠更好地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從而提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的服務效能。各地應統一思想,明確方向,統籌兼顧,加大力度,進一步加快金保工程建設。以江蘇省為例,江蘇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多措并舉,積極主動地為廣大人民群眾做好事、做實事。例如江蘇省社會保障卡可以應用于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其他業務領域以及金融業務,卡上加載了銀聯功能,覆蓋了七大銀行(包括江蘇銀行、招商銀行、交通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勞動者持社會保障卡可以繳納社保費用、領取社保待遇和就業補貼等,還能夠在當地七大銀行之間免手續費跨行存取款。與此同時,社會保障卡還采用了嚴格的密鑰安全技術,嚴格規范了密鑰載體(密鑰母卡、主控密鑰卡、加密機等)的使用程序和保管程序,詳細記錄社會保障卡的具體信息和使用情況。此外,江蘇省社會保障卡的讀寫規范和讀卡機標準都實現了全省統一,江蘇省社會保障卡在全省的統一發行,有利于推進實現公共服務的優化,讓社會公眾享有便捷、高效、優質的公共服務,大大提高了金保工程的公共服務效率。
隨著我國政府職能的改革創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也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勢必要求信息化系統要從以業務為核心向以人為本轉變。金保工程將各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息有機組合,拉近了服務部門與百姓的距離,切切實實地造福全中國億萬民眾?!敖鸨9こ獭钡某晒嵤┍貙⑷〉昧己玫纳鐣б婧徒洕б?因此,必須要深入研究金保工程的公共服務與實現機制,進而推動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可持續性發展。
[1]林毓銘.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社會保障與社會安全 [J].社會工作,2004,23(09):112-115.
[2]趙錫銘.金保工程建設情況和下一步構想[J].電子政務,2010,22(Z1):134-135.
[3]胡音.金保工程建設中的難點及對策[J].中國勞動保障,2009,32(06):123-125.
(作者單位:鎮江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信息中心 江蘇鎮江 212003)
(責編:玉山)
F290
A
1004-4914(2014)12-16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