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藝光
比網絡計劃技術簡便的新方法
——綜合表
●錢藝光
網絡計劃技術是上世紀50年代美國人運用數學方法發明的一種成功的計劃管理技術,這種管理方法也因其制圖、計算較為繁瑣復雜,故而不易被一般人讀懂和掌握,限制了它的進一步推廣普及。在工作管理實踐中發現、研究并總結出一種名為“綜合表”的管理方法,同樣具有網絡計劃技術的管理功效。通過兩種管理方法各方面的對應比較,從對事物過程的表達描述,圖表的繪制與數據的計算,應用的范圍,圖表的理解與使用等方面,論述“綜合表”比網絡計劃技術簡便,完全可以勝任工程項目管理方面的運用,并且易于掌握使用,推廣和普及。
管理工程 綜合表 網絡計劃技術 總結 簡便方法
網絡計劃技術誕生于上世紀50年代的美國,因其成功地應用于工程項目等管理活動中,后在國際上廣泛傳播運用。網絡計劃技術屬于一種數學管理方法,也因其制圖較復雜,計算繁瑣,故而不容易被一般人讀懂和掌握,限制了它的進一步推廣和普及。在工作管理中,筆者日常使用的一種管理表格與網絡計劃技術產生了聯系,并發現兩者其中的一些共性,由此通過進一步的深入探索后,最終總結出一種名為“綜合表”的管理新方法,此方法不僅具有網絡計劃技術的管理功效,而且簡便。
1956年,美國杜邦公司與他人合作開發出一種合理安排工程項目進度的計劃方法。用網絡圖來表示各項工作之間的相互關系,通過網絡分析研究工程費用與工期的相互關系,并找出編制計劃及執行過程中可以控制工期的關鍵線路,在一定的工期、成本、資源條件下獲得最佳的計劃安排,以期達到縮短工期、提高工效、降低成本的目的。該方法用于一所價值千萬美元的新化工廠建設,經過與傳統的橫道圖對比,結果使工期縮短了4個月。后來,此法又被用于設備維修,使維修需要的時間縮短了數日。一年節約近百萬美元,取得重大經濟效益。這種網絡式的方法稱為關鍵路徑法(CPM)。1958年,美國海軍特種計劃局研制北極星導彈核潛艇。北極星計劃規模龐大,整個工程由數家總承包公司與分包公司以及幾千家廠商承擔,組織管理工作十分繁復。為此成立一個特別項目管理辦公室,專門組織了一個研究小組來研究開發大型工程項目的計劃管理方法,同樣地應用了網絡分析的方法,使研制時間提前兩年完成。因這種網絡分析方法注重于對各項工作安排的評價和審查,故這種計劃方法稱計劃評審法(PERT)。1960年后,美國的阿波羅載人登月工程,也采用了計劃評審法,使其聲譽大振。關鍵路徑法和計劃評審法這兩種方法雖然是彼此獨立發明的,但基本原理是一致的,實質上大同小異,即用網絡圖來表達工程項目中各項活動的進度和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網絡分析,計算網絡中各個項目的時間,確定關鍵活動及其關鍵線路,利用時差不斷地調整與優化網絡,以求得最短的工期。因此,后來人們把關鍵路徑法與計劃評審法統稱為網絡計劃技術。由于關鍵路徑法在民用企業與計劃評審法在軍事工業中運用取得的顯著成效,引起了普遍的重視,在農業、工業、國防與科研等等復雜的計劃管理工作中被廣泛應用,隨后進一步推廣到世界各國。1962年,科學家錢學森將網絡計劃技術引進國內。后來經過數學家華羅庚對網絡計劃技術的大力推廣,終于使得這一科學管理技術在中國生根發芽,開花結果。鑒于這類方法共同具有“統籌兼顧、合理安排”的特點,又稱為統籌法,網絡圖也稱統籌圖。
綜合表,是根據事物普遍具有時間與空間兩個要素的基本原理,將工作管理活動中的各種因素劃分成時間與空間兩大類,并將有關的空間因素劃分成工作管理活動中相關的若干個管理項目,運用時間和空間的二維表格,從時間與空間上對具體事務進行科學合理的綜合編排,使工作管理活動運行的軌跡按照時間與空間相對應的方式展示,形成可參照執行的計劃,并且在實施中能進行實時的協調與調控,實現整體有序高效綜合管理的一覽表。
綜合表(見圖表2)的管理方式是:一覽表的上端,從左至右為時間欄,內分:日期欄、星期欄和序號欄。時間欄中根據用途的需要,還可以增加天氣欄。一覽表時間欄下的左端,從上至下為空間(管理項目)欄。經過系統分析,將整個活動所有工序分類劃分成若干個管理項目,并綜合成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然后把各管理項目中的各道工序,按照事物的客觀規律和能使工作管理的運作產生最佳效益的要求,依次編排入綜合表中的相應時空位置,再標注上必要的說明、顏色和符號等,由此形成一個符合邏輯時間空間的、較為直觀的和表格式的綜合管理方案。
現以企業新產品開發為例,采用對比的方式,作進一步的深入說明。圖表1,為網絡計劃技術的管理方案;圖表2,為綜合表的管理方案,是根據網絡計劃技術管理方案制作的“翻版”。兩種方式展示如下:

圖表1 網絡計劃技術/企業新產品開發方案

圖表2 綜合表/企業新產品開發方案
1.作業的分類。網絡圖將全部作業分成14道工序,按先后順序相應編排入網絡中。綜合表是將14道工序按類別劃分綜合成調研、研發、資金、設備、物資、人事、生產7個管理項目,依次從上至下排列;各工序按運作順序從左向右編排;同類的工序出現在同行中,既可計算同類作業中有多少工序,也可節省一覽表的空間。
2.工序。網絡圖用箭線表示,上方注工序活動的名稱,下方注工序活動的時長。綜合表用與行等寬的長條(又名工序條)表示,內注工序編號、名稱與時長。
3.作業與期限控制線。綜合表中特有的標志線,用紅色粗豎線表示,標注在工序條的前端、后端以及日期的交界線上,其作用有:
之前到此的作業必須全部完成,否則,局部的或整個的工期將延遲;
之前的作業完成,后續的作業才能開始;
計算之前的某些作業工序或線路可以利用的機動工期;
之前的全部作業或某些關鍵工序的變動,會引起整個工期的提前與延期;
明確關鍵線路的依據。
作業與期限控制線實質上全面反映了工作管理活動中各工序間的各種客觀關系,并且是人為的對諸因素主觀能動性的計劃、組織、協調和控制,是管理的重點。
4.事項與編號。網絡圖中的事項表示一項活動的開始和結束,它是相鄰活動的分界點或銜接點,一般用圓圈表示,圓圈中注上統一的編號,以便識別、檢查和計算。網絡圖中表示一項活動或工序,要用兩個編號的事項或字母表示。綜合表用工序條來表達其內容,每道工序編一個號。
5.工序銜接。網絡圖通過圓圈將各工序連接。綜合表中工序的銜接方式有兩種:同類作業的工序條前后同行緊密相連,如工序編號1、4;異類工序的銜接通過作業與期限控制線相連,工序條尾端有作業與期限控制線,表示有緊后異類工序,工序條前端有作業與期限控制線,表示必須與緊前的異類工序相接,如工序編號4、5的銜接與工序編號6、8的銜接。
此外,為便于識別工序前后銜接的線路,圖中除關鍵工序線路突出顯示外,其他的線路可以用各種彩色工序條來表示,特別是異類工序條的相銜接,如:1、4、5、7工序線路。
6.序號欄。綜合表中的一個欄目,是從起始工序至結束工序按天數排列的、從1~N的自然數,一與年月日對應,二是用以表示工期的天數,三可用于工序時間的計算。
7.線路。網絡圖中的線路,通過箭線從左開始向右將各工序成網絡狀相互連接至終點,形成若干條線路,但虛工序(→,→)概念的引入,增加了制圖與讀圖的難度。綜合表通過工序條并按照時間與空間的結構方式展示相互關系以及活動進行的狀況,其線路不如網絡圖的明顯。
8.關鍵線路。網絡圖中的線路表達的較為清晰,但關鍵線路的確定,需要將各條線路(本例網絡圖中有5條線路)的路長時間總和并比較后才能明確,計算量也大。在工程項目管理活動中,客觀上有一條或偶然有數條從開始到結束環環相扣緊密相連的工序線路,這條線路就是關鍵線路。通過計算比較,其中得數最長的路徑,即為關鍵線路(網絡圖中用紅色粗箭線示意)。綜合表中的關鍵線路不用計算,只要找出首尾相連、環環相扣的工序路徑,很直觀地就能確定關鍵線路,省時省事,方便快捷。綜合表中的關鍵線路(用藍底白字工序條示意):工序編號2、6、8、10、13、14。
9.總工期。求網絡圖的總工期,與求解關鍵線路同步,關鍵線路的總時長即是總工期。求綜合表的總工期,只要將所有工序條按工程項目的要求全部編排入綜合表后,通過對照序號欄便可明了。
10.活動的時差。網絡圖中可以掌握的機動工期,需要逐項推算。在綜合表中,機動工期的多與少可直觀清楚地看出。具體數據的計算公式:
作業與期限控制線的前一序號數-最后一工序的最后序號數=機動工期
如編號1,4,5,7工序線路(網絡圖中該線路為事項編號1、2、3、5、6)的共有機動工期為:
55-45=10(天)
綜合表中線路或工序的機動工期天數,標注于對應的作業與期限控制線前。本綜合表中的機動工期有四處,分別為:生產計劃10(天)、資金籌措30(天)、材料準備16(天)、人員配備40(天)。
11.活動起止時間計算。活動的最早開始時間。網絡圖中各工序的最早開始時間,要在網絡圖完成后進行逐一計算。在綜合表中,各工序的最早開始時間不必計算,當表格管理方案完成后,通過與序號欄的對照,即可知道。
活動的最早結束時間。網絡圖中是由最早開始時間加上該工序的時長得到的。綜合表中亦無需計算,也是通過對照序號欄查得。
活動的最遲開始時間。網絡圖中是通過一系列計算得出的。綜合表中,在表格管理方案完成后,只需用一個簡單的公式。如求4號工序的最遲開始時間,其線路為編號1、4、5、7,機動工期為10,則:
活動的最早開始時間+機動工期=活動的最遲開始時間
19+10=29(天)
4號工序的最遲開始時間為第29天。在電子表格的操作中,甚至不要計算,移動工序條,對照序號欄就能直接查得。
活動的最遲結束時間。在網絡圖中,也要通過一系列的計算。綜合表中的計算公式為:
活動的最早結束時間+機動工期=活動的最遲結束時間
如求11號工序活動的最遲結束時間:79+40=119(天)
11號工序的最遲結束時間是第119天。同上述“活動的最遲開始時間”操作一樣,移動工序條,亦能直接查得。
12.時間的具體表示。網絡圖中,具體的時間不與相應的月日對應。綜合表中的序號欄與公元紀年的日期并列,因而可以直接查到各工序處在的具體日期,或直接查得在某月日時整個工程的進度,提高了使用的方便性。
13.氣象信息管理。綜合表中設置天氣欄,對與天氣有關的工作管理活動或工程項目,不僅具有針對性,也增加其管理的功效與適用性。網絡圖中就無法實現此功能。
14.優化。網絡計劃技術的優化,通過時間優化:在人財物等條件基本保證的前提下,尋求縮短工程工期的措施;時間———資源優化:一是在資源一定的條件下尋求最短工期,二是在工期一定的條件下尋求工期與資源的最佳結合;時間——費用優化:找出一個縮短工期的方案,使得項目完成所需總費用最低。網絡計劃技術的這些優化措施,綜合表的作業管理一樣能實現。在綜合表中,還可以增加“人力”、“費用”等其他的管理項目,既可時點統計,也可時期統計,及時根據工作管理活動或工程項目的動態變化,努力搞好各種因素的協調與控制。
15.電腦制圖表。繪制網絡圖不僅耗時,而且計算量大并繁瑣。綜合表的制作,利用Excel電子表格就能方便地進行繪制以及數據的運算,計算工作量也很少。利用電子表格的自動計算功能,只要輸入相關數字與計算公式,便可自動顯示得數。網絡圖在使用中,根據工作管理活動或工程項目的變化,需要對網絡圖進行修改及重新計算。綜合表管理方案的修改則要容易的多,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實時的變動和修改;還可以制作原計劃的與實施中的兩張綜合表,進行對照分析使用。
16.綜合表中,可以插入表示“項目”進度中實時的主要情景的照圖片和最后完工時的效果圖。在電子綜合表中,這些圖片根據需要可縮小與放大,使其關鍵點的時空形象化,表與圖相結合,增強管理使用的效果。
通過以上兩種方法全面的對比分析,可以得知:
1.綜合表運用時間與空間的結構方式,能夠較準確地表達和反映活動與管理的過程,亦能清晰地表示其內在的工藝與組織的邏輯關系,并且契合客觀事物的運動軌跡與規律。其一覽表具有很好的直觀性和自明性,便于人們的理解、計算、分析和管理的運用。
2.綜合表繪制簡單,數據的計算量少且不繁復,修改容易,并可根據生產經營或工程項目的實際進度進行實時地修正。
3.根據使用與管理的要求,綜合表可以將其他有關因素包括進去,對其進行系統的綜合管理。時間單位與管理項目的設置,可繁可簡,并且能繁表與簡表并用。既可以用于工程整體的宏觀系統程序管理,也能用于中觀業務流程管理和微觀作業工序管理。
4.網絡圖的繪制和運用,需要經過受過良好訓練的合格的專業技術人員;而綜合表的制作與運用,懂得業務和會操作電子表格便可。
5.網絡計劃技術是“美語”,綜合表是“中文”,它們表達的是一樣的意思,解決的是相同的問題。但使用比較起來,綜合表不僅簡便功能多,而且容易掌握和推廣普及。
[1]孫光庭.儒風泰山香煙市場推廣項目的進度管理.中國海洋大學碩士論文,2009
[2]費毅.項目管理在電信網絡建設工程中的應用和研究.上海交通大學碩士論文,2011
(作者單位: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淮安生物工程分院 江蘇淮安 223200) (責編:賈偉)
F062.5
A
1004-4914(2014)12-05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