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開雄
絲綢之路經濟帶武威保稅物流中心建設研究
●陳開雄
文章簡要論述了保稅物流中心的概念,闡述了武威保稅物流中心發展概況及功能作用,分析了建設武威保稅物流中心的重大意義。
物流 保稅物流中心 功能定位
甘肅省委、省政府最近正式印發了《“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段建設總體方案》。武威與金昌一道被列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段建設的七個重要節點城市之一。作為重要節點城市,武威立足自身的獨特優勢,著力打造甘肅首個國際陸港——武威保稅物流中心,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格局。武威保稅物流中心是甘肅第一個現代意義上的物流平臺,是國家在甘肅批準設立的第一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中心的建設,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構想的重要舉措,是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新的里程碑。
保稅是指經海關批準,對進口貨物暫不征稅,而采取保留征稅予以監管。保稅物流中心就是“由一家或多家物流企業,在一個保稅場所內開展保稅貨物倉儲、簡單加工、配送、轉運、檢測維修和報關等的物流集結區。”一般是由地方政府負責組織籌建和申報,由海關總署負責驗收和批準設立的海關監管區域。我國的保稅物流中心分為A、B兩種類型:A型保稅物流中心是經海關批準,由中國境內企業法人經營、專門從事保稅倉儲物流業務的海關監管場所。B型保稅物流中心是經海關批準,由中國境內一家企業法人經營,多家企業進入并從事保稅倉儲物流業務的海關集中監管場所。海關對B型保稅物流中心按照出口加工區監管模式實施區域化和網絡化的封閉管理。
(一)中心概括
中心位于武威市黃羊工業園滿家灘,依托國鐵寧夏干塘至甘肅武威南二線園墩車站進行建設。一期占地面積734畝,投資2.79億元,主要建設倉庫、綜合服務樓、堆場,以及智能化卡口、檢驗場地等海關監管設施;二期工程規劃面積6平方公里,將建設進出口加工基地和保稅園區,適時開通武威到中亞、俄羅斯、歐洲的“中歐快運”定期班列,打造武威國際現代物流園區;遠期規劃以保稅區為核心,建設占地50平方公里的智慧功能型進出口加工、貿易、物流、金融基地,成為國內面向中亞、俄羅斯、歐洲重要的外向型出口加工基地。今年10月中心將正式封關運營。同時,武威市與新疆伊犁州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合作建設武威“無水港”,依托霍爾果斯口岸形成“一關兩園”,將口岸政策優勢轉化為支持中心運營發展的平臺,積極擴大與絲綢之路沿線地區和國家的交流合作。
(二)發展定位和主要功能
武威保稅物流中心以“絲綢之路經濟帶”國際物流樞紐作為發展定位,作為連接亞洲與歐洲之間重要的貨物中轉基地,實現西部經濟跨越式發展和全球重要的內陸港作為發展目標。其主要功能有:保稅倉儲、轉口貿易、入園退稅、轉廠服務、國際配送、國際采購服務、集裝箱服務、簡單加工及附加值服務、物流信息處理。中心地處陸路貫通中亞及歐洲的新亞歐大陸橋的樞紐位置,是鐵路、國際快運、公路網的交匯處,是對外開放的通商口岸,還是現代物流的操作平臺,為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提供方便快捷的國際港口服務。力爭建設成為全球重要的貨物中轉口岸、物流中心、金融中心、展示中心、交易中心。
(三)特殊政策和主要作用
保稅物流中心享有境內關外、出口退稅、保稅一日游、交易免稅、進口保稅、外匯優惠、保稅等特殊政策。在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的背景下,保稅物流中心的主要作用:一是解決一般貿易出口商品入中心退稅問題;二是解決一般貿易進口商品保稅問題;三是解決加工貿易中的深加工和結轉貨物問題;四是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和增加物流服務價值。以“絲綢之路經濟帶”為契機,構建以保稅區為基礎,通過國際產業平臺、國際貿易產業平臺、金融與實業融合平臺、外向型出口加工基地、保稅商品展示中心,把武威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陸港。
(一)對保稅物流中心內企業的意義
對保稅物流中心內的企業而言,豐富了當地的物流業態和形式,促進本地物流業的國際化和現代化。由于企業暫時免交稅賦、減少企業資金占用與利息支出。現在當地企業產品出口,要運到天津、上海或者霍爾果斯出口,加上運費和成本等就沒有價格優勢。如果通過武威保稅物流中心,就提高了通關的效率,縮短了流通時間,大大降低了企業的費用和成本,增強了企業的競爭力。就近解決當地從事出口加工的生產制造企業和進出口的貿易型企業的出口退稅、保稅等問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有利于吸引外資和促進企業投資。深加工結轉貨物只要報關進入中心即可享受退稅,避免了過去“一日游”的現象。保稅物流中心有政策優勢,進入中心視同進出口;中心內注冊的企業,可自動獲得進出口經營權、國際貨運代理權、貨物境內運輸權等,有利于促進國際貿易的發展。
表1 海運陸運比較表
(二)對保稅物流中心所在地區的經濟意義
武威地處甘肅中部、河西走廊東端,東接蘭州、南靠青海、北臨內蒙和寧夏、西通新疆,地處亞歐大陸橋的咽喉地帶和西隴海蘭新線經濟帶的中心地段,自古以來就是絲綢之路重鎮,可謂“通一線于廣漠,控五郡之咽喉”。是西部重要的交通隘口城市和區域中心城市,中國旅游標志——馬踏飛燕的出土地,全國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的“中國葡萄酒城”。在武威籌建保稅物流中心,有利于建立一個穩定而長效地吸引國內外物流企業進入園區發展的機制。從地區經濟社會戰略層面上來看,不僅能夠促進外向型經濟發展,提高武威的對外開放水平,而且能夠提高武威的整體競爭力;從保稅物流中心所在的園區來看,可以完善園區的功能,促進園區招商,有利于引進跨國公司、知名企業、國際新興產業等大型項目到本地區投資,提高招商引資的檔次和水平;從保稅物流中心建設的戰略意義來看,通過保稅物流中心可以有效整合物流資源,推進一個地區物流服務水平,促進全球供應鏈形成,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對促進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有著重要作用。武威保稅物流中心建成后,對于更好地發揮我市區位優勢,促進武威及周邊地區豐富的農副產品、葡萄酒、啤酒、畜牧業等產品高效便捷向中亞和歐洲出口,為省內重點企業和我市骨干企業的工業原料和產品搭建進出口平臺,促進外向型經濟發展。為武威經濟社會轉型跨越注入了新的活力,搭起了武威乃至甘肅及周邊省區經濟貿易通往世界的金橋。對我市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黃金節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對全國經濟貿易發展的意義
絲綢之路經濟帶,東邊牽著亞太經濟圈,西邊系著發達的歐洲經濟圈,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長、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大走廊”。武威是“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黃金節點。通過武威保稅物流中心這個平臺,有利于推進不同區域市場經濟的均衡發育和深化,推進發達的市場經濟理念在西部地區的引入和融合;有利于滿足西部經濟發展對保稅物流不斷擴大的需要,加速地區經濟的國際化程度;有利于吸引企業入駐,形成產業生態鏈,填補西部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短板,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實現區域經濟和社會同步發展。武威保稅物流中心建成運營后,將通過自身的功能和優惠政策,把保稅區區港聯動的各種優勢,從港口移到內陸保稅物流中心,使內陸地區同樣具有保稅區區港聯動的區位優勢、功能優勢和政策優勢,以滿足內陸地區發展國際物流的需求。中心建成運營后,將成為立足武威、服務甘肅、輻射西北、連接亞歐的現代國際物流平臺和國家向西開放的進出口產業聚集區,不僅能夠為酒鋼集團、白銀公司、金川公司等省內重點企業以及周邊地區骨干企業搭建進出口平臺,促進外向型經濟發展;而且將輻射和服務周邊省區,為內蒙、青海、寧夏等周邊區域的進出口產品和加工貿易企業提供口岸通關、退稅保稅等服務,打造向西開放的國際物流平臺,成為商品流、資金流、技術流、信息流與人才流匯聚的中心,促進我國西部經濟進一步發展。
[1]武威保稅物流中心介紹[J].武威日報,2014.4.3
[2]馬順龍.武威:建設保稅物流中心打造國際貿易陸港.甘肅日報,2014.3.12
[3]甘肅首家保稅物流中心落戶武威將打造“國際陸港”.每日甘肅網[EB/OL],2014.3.4
[4]丁保國.保稅物流中心的概念與建設意義[J].商情,2009(9)
[5]王海鷹.保稅物流中心(A型)海關管理模式優化研究.上海交通大學碩士論文,2009
[6]劉恩專.論自由貿易港區與區外的自由聯通機制.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1)
[7]歐俊松.保稅物流中心建設可行性研究.物流技術,2005(6)
[8]宋霞,王昭連,呂秋蓮.我國保稅物流中心發展問題與對策.合作經濟與科技,2012(12)
[9]吳金椿.珠三角保稅物流發展策略探討.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5)
(作者單位:中共武威市委黨校 甘肅武威 733099)
(責編:賈偉)
F745
A
1004-4914(2014)11-2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