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輝
一、婦聯參與基層社會管理的基本路徑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是我國社會建設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婦聯組織如何參與這場變革,把“黨政所急、婦女所需和婦聯所能”結合起來,是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思考的問題。婦聯組織必須不斷增強政治意識、發展意識和服務意識,明確黨委政府需要婦聯做什么、婦女群眾期盼什么、婦聯能做么,凝聚社會力量,服務婦女兒童,努力讓黨開展婦女工作的陣地更堅強,讓婦女群眾的“娘家”更溫暖。
一方面,要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謀劃和開展工作。這是婦聯組織發揮作用的根本遵循,是婦聯工作不斷前進的重要保障。
保持與中心步調一致的節奏。當前,南京確立了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宏偉目標。江蘇省和南京市先后召開婦女工作會議,并出臺了《中共南京市委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婦女工作的意見》,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楊衛澤在講話中,要求婦聯成為帶領婦女投身“率先大業”的組織者、婦女合法權益的維護者、婦女需求的服務者。南京市婦聯積極響應黨委政府要求,組織廣大婦女投身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偉大實踐,開展“婦女現代化”課題研究,確立了“把南京建設成為全省婦女兒童工作率先發展實踐區”的目標。
在轉變職能改進作風中找準定位。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的基本職能是代表和維護婦女合法權益,促進男女平等。婦聯組織之所以建立和存在,一項根本的使命就是維護和爭取婦女的權益,如果我們做不好這項工作,就失去了安身立命之本。在綜合改革中,南京將婦女維權、信訪維穩、婦女勞動保障的部分事務,以委托、授權、共同參與的形式轉移給婦聯。面對政府的信任和重托,南京市婦聯成立了社會服務“三大中心”,即巾幗家政服務中心、婦女維權服務中心和女性社會組織服務中心,搭建了市一級的服務平臺。
重視解決服務“落地”的問題。聯系和服務廣大婦女是婦聯組織的根本任務,是婦聯組織區別于其他組織的根本特征。婦聯的組織體系再完備,優勢再明顯,如果脫離了基層,脫離了社區,脫離了婦女,也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婦聯組織的服務必須接地氣、通下情、見實效,工作必須保持系統性、可操作性和持續性,才能為基層、為婦女提供實實在在的服務。
另一方面,要密切關注婦女群眾需求。婦女不僅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半邊天”,是家庭中的慈母、孝女、賢妻,也是基層社會管理的重要主體。面對日益分化的婦女需求,南京市婦聯堅持走出機關,走向基層,走進婦女,用自己的眼睛看最真實的情況,用自己的耳朵聽最真實的聲音。開展社區大走訪、蹲點調研活動,利用門戶網站、官方微博、“新女性”APP軟件,加強對不同領域女性個性化需求的調研分析。當前南京市基層社區婦女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需求主要有以下方面:參與基層民主管理的需求。婦女對政治權利的追求有所提高,熱心參加社區自治、基層民主管理和婦女議事活動。婚姻家庭權益維護的需求。婚姻家庭的穩定性減弱,家暴現象仍然存在,婦女在婚姻家庭方面的問題和困惑較多。勞動就業權益的需求。婦女的就業層次和收入偏低,就業歧視、女職工特殊勞動保護等問題還存在。創業信息資金的需求。社區許多婦女對創業有需求,但面臨著信息不對稱和信貸緊縮導致的資金瓶頸問題。關注空巢老人的需求。南京的人口老齡化率已達20%,空巢老人和失能老年群體的長期照顧問題日益突顯。開展家政服務的需求。社區雙職工家庭育兒養老任務重,希望婦聯提供優質、安全的家政服務。學習家教知識的需求。社區家庭在與子女溝通教育方面存在困惑,希望通過家長學校、家庭教育指導站獲取家教知識,希望社區能多舉辦一些家庭教育講座。八是提升素質的需求。婦女群眾希望社區多舉辦實用知識講座、實用技術培訓等,為婦女提升素質提供服務。
掌握了婦女群眾的需求,脈搏搭準了,就要根據廣大婦女所需所盼,通過實實在在的服務,把黨和政府的關懷、把婦聯娘家人的溫暖送到廣大婦女心中。面對婦女群體的個性化需求,婦聯組織必須一方面以婦女需求為導向,一方面以政策、機制為引導,搭建聯系黨委政府、團結婦女群眾、整合社會資源的有效平臺。
二、搭建“家庭驛站”, 推動婦聯組織社會化轉型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婦聯組織一定要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層,特別要注重深入農村和城市社區,作為開展工作的主陣地。”“要講廣度,更要講深度。所謂深度,就是一定要發揮作用,讓廣大婦女在身邊就能找到婦聯組織,得到及時幫助。”《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章程》也規定:“婦聯組織要關心婦女工作生活,拓寬服務渠道,建設服務陣地,發展公益事業,壯大巾幗志愿者隊伍,加強婦女之家建設。加強與女性社會組織和社會各界的聯系,推動全社會為婦女兒童和家庭服務。”“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社區的基本單元。家庭的和諧可以促進社區的和諧,最終達到社會的和諧。婦聯組織要按照中央要求,從促進家庭思想道德建設、家庭教育、家庭服務入手,繼續探索做好家庭工作、促進家庭幸福和諧的新載體新品牌。在社會轉型期,面對社會管理體制的扁平化,面對婦女和家庭不同的利益需求,面對女性社會組織的蓬勃發展,為家庭提供專業的社會服務是婦聯組織創新家庭工作的重要途徑。基于以上思考,南京市婦聯大膽突破行政性的局限,積極推進職能社會化、陣地系統化和服務項目化轉型,搭建社區項目服務體系,通過“婦工+社工+義工”模式,匯集行政、社會、企業、人力、信息等多種資源,有效凝聚政府、市場和社會服務社區的正能量,把各級婦女兒童之家建設成既有“廣度”又有“深度”的磁力場。
匯聚資源,統攬服務,推進職能社會化轉型。在南京全市1317個(村)居和社區普及建立“婦女兒童之家”,其中省級示范164個。“婦女兒童之家”硬件完善,但服務功能較單一,不能充分滿足社區群眾的需求。另一方面,婦聯組織的巾幗示范培訓基地、巾幗來料加工示范基地、女大學生創業實踐基地等資源豐富,女企業家協會、女法律工作聯誼會、巾幗志愿者協會、月嫂聯合會等女性社會組織期待有更大作為。為了突破社區“婦女兒童之家”服務項目少、不成體系的瓶頸,南京市婦聯著力搭建“家庭驛站”社區項目服務體系。在社區平臺上嘗試建立有效的運作機制,充分整合資源,真正服務社區婦女,實現婦聯職能社會化的轉型。目前,在南京15個省級示范“婦女兒童之家”,開展“家庭驛站”項目體系的試點工作,使社區婦女群眾實實在在地感受到婦聯組織的存在、關心和服務。endprint
逐層推進,完善體系,推進社區陣地系統化轉型。“家庭驛站”項目體系分成五級進行運作,一是以南京市婦聯為戰略指導機構,負責協調資源,進行統籌安排。二是以南京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項目為運營總部,由中心打造綜合商務平臺和公益平臺。三是在部分區、街鎮婦兒活動中心建立分支機構,分塊承接相應服務項目。四是在社區“婦女兒童之家”編織服務網絡,具體落實惠民項目。五是按照“5+2+X”模式連鎖化運作。“5”即在“婦女兒童之家”中建設情感驛站、創業驛站、快樂驛站、文化驛站和便民驛站。“2”是打造家政服務品牌聯盟和公益服務品牌聯盟。“X”是每個“家庭驛站”因地制宜地開展各類特色服務項目。
南京市婦聯“家庭驛站”服務體系建設框架
內容豐富,管理科學,推進服務項目化轉型。“家庭驛站”提供家政、配送、文體、婚介、早教、婦女就業創業、婦女權益維護、社會組織培育等十余個項目,都由家政服務品牌聯盟和公益服務品牌聯盟提供。公益服務品牌聯盟已引進李曉霞工作室、愛心媽媽QQ群、金陵女子創夢空間、南京市月嫂聯合會、12338熱線等。家政服務品牌聯盟目前已引進南京市婦聯婚姻家庭服務中心、江蘇紅娘、六一早教、一家人物業保潔、樂斯家政、暢游體育等。所有進入聯盟的企業和社會組織都要經過審核并簽署聯盟公約,認同項目建設理念和保證優質服務。市婦兒中心招募專業社工負責日常工作,市婦聯安排專項經費支持體系運作,采取“婦聯支持一點、社會資助一點、公益創投補貼一點”的方式,通過各類協會募集、政府購買服務等多種途徑獲取經費,初步形成了“家庭驛站承載便捷、優質的服務,品牌聯盟搭建成長、共享的平臺”的雙贏效應。
社區項目體系與市級“三大中心”相輔相成。社區“家庭驛站”與市級“三大中心”,在層級上相互對應,在資源上共享共建,在服務上相互補充,為婦聯在市級層面和社區層面上的職能轉變,提供不同的途徑和實踐經驗。“家庭驛站”與“巾幗家政服務中心”對接,為中小家政企業提供服務場所,幫助其在社區設立便民服務站點,走專業化、連鎖化的發展道路;“家庭驛站”與“維權服務中心”對接,通過法律、心理專家的專業服務,為婦女群眾提供就近方便的維權服務;“家庭驛站”與“女性社會組織服務中心”對接,通過項目吸引女性社會組織進社區,開展社工服務實踐,有效促進女性社會組織的發展。
總之,“家庭驛站”是承載優質服務項目的載體,是女性社會組織成長壯大的平臺,是黨政信任、婦女兒童信賴和熱愛的“堅強陣地”和“溫暖之家”,也是推動婦聯組織參與社會管理、體現婦聯組織特性的有效抓手。南京市婦聯將繼續大力推進“家庭驛站”項目,使之不斷深入和完善,促使婦聯組織盡快實現社會化轉型。
(作者系南京市婦聯主席)
責任編輯:黃 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