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蒙
“權力如同地產,位置是重中之重。你離中心越近,你的財產就越值錢。”《紙牌屋》從第一季一開始,就借主角弗蘭克·安德伍德之口道出了這部電視劇的核心關鍵詞:權力。而整部電視劇從第一季到第二季,都圍繞著世界上第一發達國家美國的權力運作模式緊密展開。如果說1787年費城制憲會議通過的《美利堅合眾國憲法》為世人呈現了一個紙面上的游戲規則,那么《紙牌屋》的劇情則為觀眾演繹出規則的具體玩法。
本劇通過描寫美國資深政客弗蘭克·安德伍德如何從國會眾議院黨鞭一步一步爬升到總統寶座的故事,全景式展示出美利堅合眾國憲法的操作模式和演繹精髓。而通過兩季電視劇的演繹,我們不難從中窺測權力角斗場的運作規則。從這一角度來說,《紙牌屋》的劇情,就是在華府政治圈里日復一日重復上演的真實戲碼。
上屋抽梯:總統出賣了他
當鏡頭第一次對準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即總統辦公室)時,我們的主角開始面臨第一項挑戰:他被總統出賣了。在剛剛結束的美國總統大選中,來自民主黨的沃克成為新一任美國總統。然而,所謂“兔死狗烹,鳥盡弓藏”。在總統大選中立下汗馬功勞的主角弗蘭克本想順利接手總統大選時許諾的國務卿一職,并非常用心地準備了針對中東的“滴入式外交”理念。結果卻被告知國務卿已經另有人選,而“總統更需要你待在國會”。
這是典型的忘恩負義,應該說新總統從一開始就犯下了很致命的錯誤。事實上,在美國大選中,任何一個候選人為了能夠最終問鼎白宮,都會向自己的隊友乃至對手做出政治許諾,進而換取最廣泛的支持。劇情中,沃克總統提名賓夕法尼亞州州長吉姆·馬修斯為副總統,而馬修斯獲得提名的原因就是他在大選中為總統拿下了關鍵州賓夕法尼亞。
這種劇情設定似曾相識,早在2008年的總統大選中,民主黨初選的候選人巴拉克·奧巴馬以及希拉里·克林頓可謂風頭一時無兩。然而黨內為了避免兩敗俱傷的局面出現,最終奧巴馬以提名希拉里為國務卿為條件,獲得了希拉里一派的妥協和支持,希拉里在奧巴馬入主白宮之后,順利成為奧巴馬第一任期內的國務卿。
也正因如此,《紙牌屋》中沃克背棄政治諾言,放了弗蘭克的鴿子,這是非常低級的政治失誤。要知道弗蘭克是何許人也。他可是眾議院多數黨黨鞭。那么黨鞭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角色?這個曾被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王岐山力推的職位為何如此重要?
“我只是卑微的眾議院多數黨黨鞭,我維持這個被瑣事和倦怠堵塞的眾議院的運轉。我的工作就是疏通管道,讓污泥流動。”劇情從一開始,同樣也是借助安德伍德之口,向觀眾介紹了黨鞭這個角色的作用。安德伍德自比“水管工”,具體來說就是為了保證整個眾議院,尤其是占其中多數席位的民主黨能夠高端大氣上檔次地運作下去,需要有這么一個人來解決掉臺面下的臟亂差的東西。比如白宮需要通過一項立法,那么在這項法案進入到眾議院討論投票時,黨鞭就需要去和所有本黨議員進行聯絡,目的就是為了統一口徑,實現本黨利益在國會的最大化。這個帶有督導和紀律監察意味的工作,便是黨鞭的職責。
而所謂統一口徑,這其中就牽涉到大量的政治交易和妥協。因為雖然大家都是來自統一黨派,但是各自代表著自己選區的利益,因此各自的訴求都有所不同,甚至彼此沖突。黨鞭需要在不同派別之間做好協調,讓整個權力的運行維系在一個平衡點上。也正因如此,黨鞭雖然只是議長、多數黨領袖之后的三號人物,但卻是有呼風喚雨能力的國會大咖。也正因如此,本劇從一開始就樹立了一個主要矛盾:總統和多數黨黨鞭的恩仇記。
【三十六計之“上屋抽梯”】 :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斷其援應,陷之死地。遇毒,位不當也。
釋義:上樓以后拿掉梯子,借指與人密談。也用以比喻慫恿人,使人上當。
應該說《紙牌屋》是一部政治權謀戲,弗蘭克斤斤算計的根本原因是被人抄了底:總統背信棄義。總統沃克用國務卿位置的許諾換來弗蘭克對大選的支持,而在大選一結束,弗蘭克即被總統拋之腦后,使其陷入被動。
借刀殺人:弗蘭克攪黃國務卿提名
弗蘭克失落地回到了家中,而早開始以國務卿夫人自居的弗蘭克夫人克萊爾感到事情不妙。因為政治就是某種投機,在所有的大金主都看好弗蘭克拿下新一屆美國國務卿的情況下,很多人都已經做好了向克萊爾的公司捐資的準備。
然而一切都改變了。弗蘭克重新回到國會的辦公室,所有的捐贈都化為泡影。弗蘭克夫婦的憤怒可想而知。在經過一夜的思考之后,弗蘭克決定反擊,要讓白宮見識到他的厲害。
在弗蘭克具體展開計劃前,我們首先要明確一個前提,那就是弗蘭克從一開始的目標就是要成為萬人之上的美國總統。按照原計劃,在成為國務卿之后,他會在下一屆總統大選時主動出擊,代表民主黨參選。不過隨著沃克的食言,弗蘭克決定改變策略。
所謂策略的改變,就是從之前的“就職國務卿——參選總統”的陽謀模式改為“博取副總統——接替總統”的陰謀模式。在陰謀模式的第一步“博取副總統”中,弗蘭克又制訂了三步走戰略:攪黃國務卿——拿下教育改革法案——替換副總統。
攪黃國務卿提名,看上去更像是泄私憤之舉,事實上弗蘭克是一石二鳥。沃克總統沒有選擇弗蘭克,而是選擇議員科恩為國務卿。而弗蘭克攪黃科恩提名的方法很簡單,那就是潑墨抹黑。首先,弗蘭克通過把柄控制了國會一名資淺議員彼得·羅素;然后,讓羅素用收集到的科恩早年在校報上指責以色列人的把柄去“坐實”罪名;第三步,利用《華盛頓先驅報》記者佐伊·巴恩斯將科恩的“把柄”投放在媒體上。很快,科恩便陷入到全國上下的一片質疑聲中。
這里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國的外交政策中,有些國家和地區事務是享有優先權利的。比如在巴以問題上偏袒和保護以色列。這既是美國分化中東國家的現實需要,也是猶太族裔在美國政治中獨特影響力的表現。也正因如此,科恩年輕時代的“不謹慎”便成了升遷路上的致命傷。即便是如此微小的陳年往事,最終導致科恩國務卿提名的流產。而弗蘭克暗中支持的杜蘭特成為新任國務卿。endprint
巧合的是,Netflix在播放這一集時,正好趕上奧巴馬提名第二任期內國務卿的關口。彼時奧巴馬在取得連任后的第一個記者招待會上就明確表示,希望原駐聯合國大使蘇珊·賴斯接替希拉里成為新一任國務卿,但遭到很多共和黨議員的強烈反對。因為賴斯曾在2012年9月16日接受5家電視臺采訪時表示,當年9月11日美國駐利比亞班加西大使館遇襲是當地群眾示威失控所致。但后來媒體發現,那其實是一場有組織有預謀的恐怖襲擊,所以賴斯涉嫌誤導公眾。在被媒體和議員猛烈攻擊后,賴斯宣布放棄國務卿的職位。而參議員克里則成為接替者。不得不說,這是如此的不謀而合。
【三十六計之“借刀殺人”】:敵已明,友未定,引友殺敵,不自出力,以《損》推演。
釋義:敵人的情況已經明了,友方的態度尚未確定。利用友方的力量去消滅敵人,自己不需要付出什么力量。這是從《損》卦推演出的計策。
顯然,對于剛剛失去國務卿提名的弗蘭克來說,如果由自己親自出面攪黃科恩的提名,是非常不合適的。因此,他用了兩手,一個是手握科恩把柄的羅素,一個是渴望一步登天的小記者佐伊。把羅素掌握的猛料丟給佐伊,再由佐伊爆出,就把躊躇滿志的科恩炸得粉碎。不可不謂心機頗深。
瞞天過海:如何清除副總統
貫穿整個劇情,弗蘭克一直在做交易,而且不停地用新交易來彌補舊交易留下的漏洞。按照既定的計劃,弗蘭克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獲得總統的信任。這一點顯得很模糊,因為所謂總統的信任很抽象,并不能用具體的標準來衡量。有意思的是,在美國權力中樞——白宮橢圓形辦公室里,總統的觀點立場往往受到很多方面的影響。不過無論哪一方面的影響,都基本以這樣一個法則為標準:誰能解決問題,誰就能得到總統的信任。
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按照政治習慣,歷屆總統上任之后都要盡快拿出成績來提振士氣。而《紙牌屋》里選擇的突破口正是《教育改革法案》。按照沃克總統的計劃,他希望能在上任百日之時,通過一部更加能代表民主黨選民利益的《教育改革法案》,應該說這是總統最重視的事情。
有了領導的重視,那么就能產生附帶的權力效應。弗蘭克知道,如果自己把這件事辦妥了,那么總統自然會對自己另眼相看。因此,他必須拿到這個法案的主導權。首先,他還是利用佐伊·巴恩斯的媒體渠道,曝光了該法案的草案,由于草案過于激進,很快遭到教師工會的強烈反彈。這時,弗蘭克適時介入,很快拿到了法案的主導權。緊接著,弗蘭克一面和教師工會妥協,一面又悄悄修改達成的方案。通過這種背信棄義的方法,順利騙過教師工會的注意力,使得法案在國會順利通過。
這一案例中,弗蘭克基本就是靠耍無賴撐下來的。這一點非常符合他的黨鞭定位。正如一開始所言,黨鞭就是水管工,是給光鮮的城市清理藏污納垢的下水道的。因此,為了能讓總統和民主黨提升民意支持率,弗蘭克必須得罪教師工會,背叛朋友,做這個惡人。興許相比于之前的說明,這個案例更能體現黨鞭存在的意義。
在完成第二步后,弗蘭克很快成為總統面前的紅人。不過,擋在他和總統面前的還有一位,那就是副總統馬修斯。那么如何搬掉這位副總統呢?
首先,關于美國副總統的定位是個很有意思的話題。無論是在《紙牌屋》中,還是在現實的白宮政治中,美國副總統都是沒有實權的吉祥物。也正因如此,出身賓州州長的馬修斯除了簽名拍照之外,基本上沒有實際權力。一些網友開玩笑說:“別忘了,副總統還要負責吃炒肝。”
對此,馬修斯一直忿忿不平。作為一名資深政客,他對權力的渴望不比任何人少。然而正如弗蘭克在第一集中所介紹的:“他(副總統)幫總統拿下了賓州,而現在他們(總統)想讓他退休。”這個副總統本身是得不到總統信任的。這也為后面的情節埋下伏筆。
由于國會很快就要面臨中期選舉,所以一些關鍵州的州長人選顯得特別重要,其中賓夕法尼亞州便是其中一個。由于馬修斯離開了賓州,民主黨內部開始討論挑選誰去賓州打頭陣。而此時,弗蘭克的心中已經有了一個并不“合適”的人選,這個人正是被弗蘭克控制住的國會議員彼得·羅素。
弗蘭克力推羅素代表民主黨競選賓州州長,這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因為羅素資歷尚淺,且劣跡斑斑。然而弗蘭克卻傾盡全力支持羅素競選賓州州長。就在整個選舉如火如荼之時,弗蘭克對羅素設了一個圈套,利用其好色和酗酒的弱點,將其公眾形象一舉毀滅。隨后,走投無路的羅素被弗蘭克設計殺死在停車場里,而現場的情況顯示的是意外死亡。
這下民主黨內炸開鍋了。眼看選戰在即,力推的候選人卻出了意外。當然,相比于羅素的死,從總統到國會,大家更關心的是誰來拯救民主黨在賓州的選情。緊急情況下,弗蘭克露出了他的真實目的——力薦副總統馬修斯重回賓州,挽救頹勢。顯然,沃克總統已經別無選擇。
就這樣,弗蘭克清理掉了他和副總統之間所有的障礙,最后經過一番交易,他成了副總統的不二之選。至此,也就是《紙牌屋》的第一季,弗蘭克完成了兩步走的第一大步——接任副總統。縱觀這第一大步,弗蘭克正是活學活用地演繹了“瞞天過海”的招式。在所有人都以為他要往東時,他卻在暗地里做好了向西的準備,可謂老資格的弄權高手。
【三十六計之“瞞天過海”】:備周則意怠;常見則不疑。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
釋義:防備得周全時,更容易麻痹大意;習以為常的事,也常會失去警戒。秘密常潛藏在公開的事物里,并非存在于公開暴露的事物之外。公開暴露的事物發展到極端,就形成了最隱秘的潛藏狀態。
把一個剛剛當選的副總統換掉,這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不過如果借力打力就不好說了。在幫羅素競選賓州州長過程中,弗蘭克不遺余力,一步步把他推向成功的頂峰。而就在勝局在握時,弗蘭克卻又出人意料地毀掉了羅素,借力將副總統調回到賓州的選戰戰場,進而掃除了自己往副總統位置前進路上的關鍵障礙。
欲擒故縱:正副總統關系微妙endprint
“離總統的位置只有一步之遙,不需要一張選票,民主不過如此。”當弗蘭克站在最高法院大法官面前完成了宣誓,故事正式推演到第二季,也拉開了第二大步“接替總統”的序幕。正如弗蘭克所言,相比于從國務卿到競選總統,從副總統的位置開始,這個流程不需要民主投票,過程一下子簡單了許多。
然而流程上看似簡單,但實際的操作卻是如此的艱難。確切說,整個第二步計劃,弗蘭克就做了一件事:控制總統,取代總統。而這一步一走就走了整整一季的情節。
話題到這一步,我們就不得不重點談一談前文說到的美國總統與副總統之間的關系。在美國的政治制度設計中,三權分立的體系雖然看似對權力進行了架構設計,實現了相互制約,但是擁有行政權并統帥三軍的美國總統,依然擁有相當大的權力。從一任總統入住白宮開始,代表美國行政權力最高點的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就成了各方爭相拉攏和力圖控制的地帶。按照制度的設計,美國總統和副總統往往是最接近的國家一號和二號元首。也正因如此,歷屆總統和副總統之間的關系都相當微妙。
現任美國總統奧巴馬與副總統拜登的關系,就是非常典型的代表。據澳大利亞新聞網近日報道,美國副總統拜登和總統奧巴馬的關系并不好,拜登在白宮經常遭到奧巴馬的冷臉。兩個人關系的惡化是從拜登的一次表態開始的。拜登在一次公開講話中支持同性戀婚姻,而這等于是給長期反對同性婚姻的奧巴馬一個難堪,為此奧巴馬不得不隨后改口支持同性婚姻。白宮的團隊認為此舉是拜登深思熟慮之為,目的就是要抹黑奧巴馬,進而為將來競選總統做準備。
有趣的是,在《紙牌屋》第二季里,弗蘭克在當上副總統后,屢次在背后以“維護總統形象”為名,唆使國務卿或親自發表一些令總統沃克非常難堪的言論。而沃克也一度像現實中的奧巴馬一樣“冷凍”弗蘭克,不與其對話,并限制其在公開場合露面的機會。不過相比于現實中奧巴馬總統壓制住了拜登的“僭越”,劇中的總統就沒那么幸運了。
弗蘭克一開始就是沖著總統寶座來的,他必須要分化總統的力量,將總統從身邊的盟友中隔離出來,由自己來掌控。關于弗蘭克的野心,劇中也有一個非常精彩的暗示。在劇情一開始,弗蘭克的辦公桌上放著一本書,這本書是美國前總統約翰遜的傳記《通往權力之路》。關于這位美國前總統約翰遜,大家不難聯想到美國第35任總統肯尼迪在達拉斯被刺殺后2小時8分鐘,時任副總統的約翰遜當著身上染有血跡、驚魂未定的第一夫人杰奎琳的面,宣誓接替肯尼迪的職務,成為美國第36任總統。而這位全名叫林登·約翰遜的總統也被認為是美國歷史上最會耍弄權術的政客。
【三十六計之“欲擒故縱”】:逼則反兵;走則減勢。緊隨勿迫。累其氣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
釋義:要捉住他,故意先放開他。為了進一步的控制,先故意放松一步。
自美國建立以來,正副總統的關系都相當微妙。對于剛剛爬上副總統寶座的弗蘭克來說,取得總統的信任是關鍵的第一步。而要想抓住總統的心,必須得讓他相信自己并無覬覦總統寶座之心。然而這一切都只是表象,因為他處處打著維護總統形象的旗號,干著讓總統難堪的事情。不過這一招還是起作用了,總統在關鍵時刻選擇了信任這位“忠心耿耿”的副總統。
反間計:斗法白宮
弗蘭克要想控制總統,首先必須把總統的最大盟友——美國億萬富翁雷蒙德·塔斯克清除掉。作為沃克總統20多年的朋友,塔斯克一直是沃克最堅定的支持者、最大金主和政治上的導師。弗蘭克能夠順利接手副總統,也得益于塔斯克的推薦。然而現在,塔斯克成了橫亙在正副總統之間的障礙,所以弗蘭克必須要清除之。
弗蘭克清除塔斯克對總統影響的方法也很簡單,那就是讓塔斯克看上去已經“沒用”了。他所選擇的切入點,正是中美貿易談判。話題延伸到這里,就開始變得復雜了。因為權斗的范圍已經從華盛頓延伸到了北京,牽扯到了中美兩國的利益爭斗。在這一過程中,弗蘭克背著總統,撇開塔斯克,與塔斯克的貿易伙伴,來自中國的電信巨頭馮山德取得直接聯系,并向馮山德做出了許諾,最終成功地攪黃了馮山德與塔斯克的買賣,而沃克總統也對塔斯克不再信任。
攻下一個山頭容易,但是怎么防守可是一道難題。塔斯克很快發動了反攻。塔斯克一共用了兩招,首先,利用馮山德的資金贊助共和黨,制作電視廣告攻擊白宮和民主黨;其次,收集弗蘭克夫婦的黑材料,大肆曝光,希望徹底毀掉弗蘭克的名譽。
這兩招很管用。先說第二招,話說弗蘭克夫婦爬到現在這個位置,留下的尾巴不可謂不多。尤其是夫妻倆在兩性關系上不檢點,因此很容易就被抓住了把柄。然而,這一招雖然在短時間內把副總統夫婦推到了風口浪尖,但兩人發揮專長,再次上演厚顏無恥的戲碼,通過竄供、撒謊和出賣朋友,到底還是把這場事關私德的風波壓了下去。
而第一招就很要命了。因為塔斯克一直都是民主黨的金主,所以按照選舉法規,他不得隨意贊助共和黨。不過現在民主黨不聽話,他為了教訓沃克和弗蘭克,竟動用來自馮山德的黑錢。這種行為“吃里扒外”,甚至有通敵賣國之嫌,一旦被揭露就會徹底完蛋。
貪婪的弗蘭克最終知道了這一招的明細,然而他并沒有直接報告總統,而是選擇了繼續跟塔斯克以及馮山德做交易。雖然最后他成功地掐掉了這條資金鏈,卻也把自己陷入到了這場黑金風波之中。
事情到了這一步,等于雙方都捏有可以直接要了對方身家性命的定時炸彈。沃克總統開始發現弗蘭克已經借自己之手把身邊的親信清除殆盡。總統要反抗了,塔斯克決定引爆黑金丑聞,與弗蘭克同歸于盡,進而把深陷中美貿易爭端、中日島嶼爭端、服用精神藥物、政治黑金風波等一系列問題并遭到彈劾的總統撈上岸。而總統回報的條件就是利用總統特權赦免塔斯克。換句話說,先同歸于盡,棄車保帥,之后再借尸還魂,大獲全勝。
不過由于劇情的設定,這個軟弱無能的總統最終選擇了與弗蘭克媾和。結果喘過一口氣的弗蘭克果斷發動國會通過了對總統的彈劾案,將沃克趕下了臺。而自己順利成為約翰遜第二,美利堅合眾國第46任總統。第二季到此也正式落下帷幕。
【三十六計之“反間計”】:疑中之疑。比之自內,不自失也。
釋義:原指使敵人的間諜為我所用,或使敵人獲取假情報而有利于我的計策。后指用計謀離間敵人引起內訌。
弗蘭克的最后一步,簡而言之就是離間總統與其身邊的親信。無論是破壞塔斯克的形象,還是逼走白宮幕僚長琳達,包括最后在分化塔斯克與其說客時,也是利用到這一招。足見其陰險狡詐,反復無常。
紙牌屋(House of Cards),其基本含義是:以撲克牌堆疊而成、未改變撲克牌形狀或破壞撲克牌、不使用任何粘合劑的塔型結構,中文通常譯為“撲克塔”。而“撲克塔”所代表的涵義是什么呢?因為在搭建過程中不能使用任何工具和黏合劑,也不能改變每張紙牌的原始結構,因此任何細小的失誤都可能導致整個撲克塔毀于一旦,搭建者甚至要避免大口喘氣,否則氣流的細微變化都有可能讓撲克塔瞬間崩塌。
在三權分立的美國政治體系中,看似牢固的權力構架其實如同那一張張撲克牌搭筑起來的撲克塔一樣,隨時有顛倒和散架的可能。從棱鏡門到政府間歇性停擺,從醫改方案難產到經濟復蘇乏力,紙牌屋的權力游戲規則在制約著兩黨政治失衡的同時,也不斷地在惰化權力機構的運轉效率。丘吉爾曾說:“民主不是個好東西,但目前沒有找到一個比它更好的東西。”從這個角度來看,如果說民眾選擇了House的規則是無奈之舉,那么把“屋里”的規則玩得精轉的撲克臉政客則正是對權力制度設計初衷的最大諷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