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海濤
(審計署駐重慶特派員辦事處,重慶 401147)
自歐美債務危機爆發以來,影響國家經濟安全的不確定因素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國家審計的本質和目標,決定了國家審計的基本職能是維護國家安全,特別是國家經濟安全,保障國家利益,保護人民利益,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因此,國家審計作為國家治理的組成部分,應建立和完善維護我國經濟安全的審計監督制度,充分發揮保障國家經濟健康運行的職能作用,降低國家經濟風險,確保國家經濟的安全穩定與繁榮。
歐美債務危機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延續,歐盟、美國等世界主要經濟體債務纏身成為影響全球金融市場穩定和發達經濟體經濟復蘇的高危因素。在全球化相互依存的背景下,加入WTO 以來對國際市場形成了較高依存度的中國也難以獨善其身,美歐作為進口中國商品的兩大主要市場,財政緊縮導致購買力下降、美元進一步貶值和推高全球通脹都將對中國經濟造成直接影響,歐美債務危機影響中國國家經濟安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金融安全風險。國際游資和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不成熟的金融體系和資本市場的沖擊,加大了我國金融風險存在的威脅。二是資源環境風險。次貸危機以后,美歐等國為緩解和轉移國內矛盾和就業壓力頻頻出臺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對我國先進制造業、戰略資源等產業安全都能構成巨大的威脅。三是信息安全風險。信息是一個特殊的因素,尤其是經濟信息,一旦在傳遞過程中出現異常,就具有極大的破壞性,將會對國家經濟安全產生巨大的危害。四是民生安全風險。跨國公司利用雄厚資金實力和先進技術擠占國內市場,嚴重威脅了我國產業安全,尤其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關鍵產業。
2011年7月8日,劉家義審計長在中國審計學會第三次理事會上提出,國家審計是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審計是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保障。2010年,審計署發布新的國家審計準則,進一步明確了維護國家安全是國家審計的目標。新準則第六條明確指出,“審計機關的主要工作目標是通過監督被審計單位財政收支、財務收支以及有關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效益性,維護國家經濟安全,推進民主法治,促進廉政建設,保障國家經濟和社會健康發展。”國家審計獨立履行其職責,通過對被審計單位的經濟活動進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審計與監督,發揮其職能作用,為國家經濟安全提供有效防范和保障,維護國民經濟的有序、健康和平穩發展。
國家審計是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國家權力運行的監督制約機制,是促進國家治理完善的監督控制的自組織系統(劉家義,2012;王會金等,2012)。作為國家治理中專司經濟權力監督制約的國家審計,不僅直接對權力運行進行監督制約,還要通過對國家經濟監督制約體制機制的監督審查,確保國家經濟運行權力系統的穩定和有序,從而實現國家治理目標。國家審計維護國家經濟安全主要依賴于兩種途徑,一是對經濟運行的問題查處、風險預警,及時發現和調整偏離目標的行為,及時修正決策的失誤;二是對權力運行監督體制機制的問題查處、風險預警,跨越部門、行業、領域的利益羈絆,客觀地反映國民經濟運行中出現的各種異動,前瞻性地反映各種傾向性、苗頭性問題。
在當今經濟運行體系中,價格、政策、外部環境、國際形勢、統計數據等眾多信息引導著經濟的運行,信息的質量直接關系到政府決策的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國家經濟運行的安全。國家審計可以充分利用其對于經濟安全信息的監測與評價機制,對威脅國家經濟安全的各種因素進行監測和預測,依據一定的標準和程序判斷經濟安全運行的效果,提出相應的糾正措施和建議,促進宏觀經濟達到安全運行的預定效果,使國家審計監督與經濟發展變化相結合,防患于未然。
績效審計作為組織資源運用投入、管理和產出的評價手段,以提升組織資源運用績效為目的。國家審計通過監督檢查重點財政專項資金和重大投資項目的績效狀況,能促進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推動社會和諧發展。績效審計的重點不僅以資金量的大小來考查,更要以財政資金項目對社會經濟發展的績效來考查,真正搞清楚資金安排是否合適恰當。開展績效審計可以監督政府的公共管理行為,促使政府在使用資金時不敢貿然行事,而是加強計劃性,力求使“好鋼用在刀刃上”,遏制腐敗行為的產生,防范“形象工程”。
歐美債務危機的教訓警示:國家審計對金融系統的監管,特別是金融機構資金安全的監督,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因為近幾次全球和區域性經濟危機均由金融市場向實體經濟蔓延和擴散。結合當前影響我國國家經濟安全的因素,審計機關要對金融機構的生存能力和運行環境狀況進行分析,了解其戰略優勢和威脅其經營目標的風險,從宏觀層面識別重大金融風險,準確發現金融機構在防范風險方面存在的缺陷,并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進建議。將審計資源向重點風險領域傾斜,對于高風險層次的風險因素進行全面詳查,最大限度地強化金融機構的風險治理功能,及時發現風險、防范風險,發揮風險預警作用,促進金融系統安全運行。
民生問題是一個國家穩定的關鍵所在。民生問題解決得好既可以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又可以激活消費、擴大內需、促進發展。從國家的角度講,民生審計不僅維護了國家經濟安全,而且保障了國家社會安全。國家審計機關應對重點部門、重點資金和重點項目進行審計和審計調查,主要包括:一是關注預算分配的公平性和合理性,促進增強預算的約束力,加強對一系列財政改革制度和措施執行情況的審計監督;二是開展對醫療、科技、環保、資源、涉農資金審計和專項審計調查,重點關注項目建設中有無決策失誤,導致損失浪費的情況以及資金的使用效果,確保資金合理、有效使用,維護群眾的切身利益;三是加強政府債務、投融資平臺公司等專項審計,通過對地方債務狀況的評估和分析,對地方政府資金流向進行監督,確保資金合理使用,引導地方投融資業務的健康發展,切實防范債務風險。
經濟責任審計是我國國家審計在監督制約權力實踐中逐步探索發展起來的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審計業務類型。當前,我國開展的經濟責任審計正處于深化發展階段。從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的角度看,經濟責任審計應以促進建立與完善對權力的制約與監督機制,促進領導干部依法理財、依法行政、依法經營和管理,促進黨風廉政建設為著眼點,有效地組織和開展工作,力爭通過審計達到規范、教育、改進的目的。把有資金分配權的部門、資金流量大的部門、重大項目的建設部門和大中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作為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切入點,強化監督制約的力度。按照黨的十八大精神,突出關注民生政策、土地政策、環保政策貫徹執行情況及政府財政負債、重大經濟決策事項等方面情況,揭示和查處各類違法違規問題特別是重大損失浪費問題,要從體制、機制、制度層面分析成因,發揮經濟責任審計的建設性作用。
[1]劉家義. 國家審計與國家治理[J]. 中國審計,2011,8(16).
[2]金建紅,吳麗佳,高敏蓉,黃建蕾. 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的國家審計研究[EB/OL]. (2009 -12 -17).http: //www.zjsjt.gov.cn/art/2009/.
[3]河合正弘,劉文.日本匯率政策對人民幣的經驗與教訓[J].國際金融研究,2004,(10):9 -11.
[4]高昊,張一弓. 國家經濟安全和國家經濟發展比較探析[J].經濟問題探索,2010(2).
[5]尹平,戚振東. 國家治理視角下的中國政府審計特征研究[J]. 審計與經濟研究,2010(3).